感恩生命心得体会精选 生命与感恩心得体会(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感恩生命心得体会精选一
世界万物,唯有生命最为珍贵。我们歌颂生命,因为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美好的,它令我们的人生焕发出灼灼光彩。
每个人的生命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选择怎样去描绘。但生命不仅仅属于自我,更属于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所以我们不仅应该为自己坚强地活,更需要为爱着我们的人努力地活。这,就是生命。
热爱生活,就要乐观看世界。世界是什么?没有一个定性,也没有一个定型。对世界的认识是根据认识世界的人的世界观的变化而变化的。热爱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世界的美多一些,善多一些;憎恨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世界的丑多一些,恶多一些。社会是进步的,人类社会总是一代胜过一代;生活是进步的,今天总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想到这一点,我们没有理由不乐观。社会上鲜花总比荆棘多,好人总比坏人多,笑声总比哭泣多,晴天总比雨天多。这是事实,也是规律。想到这一点,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不乐观看世界。
热爱生活,就要常怀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就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人心趋于封闭和自私。只有学会感恩,才会生活在美好和关怀之中,只有心存感恩,才会宽容理解,和谐温暖,真诚团结,谦虚知足;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会珍惜所有的一切。
热爱生活,就要有远大理想与博大胸怀。没有远大理想,就会为眼前的曲折而斤斤计较。只有确定好人生的目标,才会把曲折当成通途。有了博大的胸怀,就不会为芝麻大的小事去计较,就不会为某一句话和某一件事去烦恼。远大理想和博大胸怀可以使人变得大气,使人变得开朗,使人变得阳光,使人充满自信。理想似明灯,心胸似大海,不仅能给人指明方向,也能给人成长铺平道路。 热爱生活,就要学会适应。人的成功在于适应。世界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去改变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适应环境,在适应中改变自我,在平凡中显示伟大,这才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体现。社会是有差别的,社会是复杂的,社会是丰富的,它不会去适应谁,也不会去选择谁,只有我们选择社会,适应社会。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学会适应学校生活,适应学校的管理,适应老师的教育。毕竟我们正处于一个竞争的时代,我们别无选择。企图改变一切,不如改变自己,努力跟上学校的节奏,跟上学习的节拍。
热爱生活,就要敢于直面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一个成语任重道远。在35岁之前就是一个任字:读书为了谋求一份合适的工作,承担对社会的一份责任;然后成家立业就是谋求对家庭的一份责任。35至50岁是一个重字:工作任务重家、庭负担重、思想包袱重、心理压力重。50岁到60岁是一个道字:工作有了经验,悟到了道理,找到了规律,得心应手了。人在社会上也成熟多了,看不惯的能看惯了,想不通的能想通了,难适应的能适应了,一切步入正道。60岁之后是一个远字:年轻时的憧憬与梦想,能实现的都实现了,不能实现的也走远了。儿女成家立业奔事业也离开了父母,老人长辈上了天堂,也离我们远去。任重道远,这就是人生!所以,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失意,难免会有惊涛骇浪的时刻。面对困难、挫折,巴尔哈克有一句名言: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无论面对社么样的困难、挫折,我们都要相信:这是上天给我们的磨练。走过去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更完整,你的意志更坚强,你的态度更冷静,你身边的一切更精彩。
热爱生活,就要珍爱生命,就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我们要时刻警惕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让学校安全的警钟长鸣:团结同学,和睦相处,不因小事争吵,不打架斗殴,不在校园内外发生暴力行为;课间不做剧烈的活动,不追赶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避免各种伤害事故;放假途中注意交通安全,不搭载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不下塘下河洗澡,不玩火;远离网吧,不同社会闲杂人员交往;遇到偶发危险事件冷静对待,量力而行,及时寻求帮助等等。
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美好的。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应该用生命去唱一支热烈而充实的歌。这样,才算是善待生命,不负年华。
谢谢大家!
最新感恩生命心得体会精选二
大家好:
我是来自初2018级26班的王宇璇,除了大家能够看见的本人自身长得特长之外,我还有许多大家看不见的特长。
我喜欢书法、朗诵、音乐、演讲和舞蹈,阅读也是我的一大爱好,去年在全国作文考级中获得十级一等奖。当然,作为一名书法班的学生,我在书法方面也曾获得不少奖项。
今天,站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一本书--《感谢生命的美意》,这是一名无腿舞者激励心灵勇气的自传。正是这本书,让我坚信,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踮起脚尖,总会触碰到太阳。
在《感谢生命的美意》这本书中,廖智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她从汶川大地震到雅安大地震期间,她所经历的一切美好与痛苦。
时间回到2008年5月12日的那个黑色的下午,一阵剧烈的晃动后,廖智和女儿、婆婆抱在一起,落入黑暗中。“说话,不要睡!”廖智反复对婆婆说。可是,婆婆的话越来越少,她还是永远地睡着了……廖智探出手,摸着了女儿虫虫的胳膊。可是,为什么那么冰冷?她使劲的摇着虫虫,她还不会说话,可她为什么不哭? 女儿没了,婆婆也走了,家毁了,她害怕、无助、不解、绝望。庆幸的是,26个小时后,她被救了出来。在送到医院的第一时间,她亲手签下了截肢手术同意书,因为无论残缺还是完美,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截肢两个月后,她强忍疼痛,学会跪立,为家乡灾民筹款义演,《鼓舞》让廖智一舞成名,她又装上了假肢,先用假肢学会了舞蹈,然后才是走路。
2009年,一纸离婚协议书摆在了她面前,当年的海誓山盟终于走向了分离。可是,她并不怨恨,她说:“怨恨只会让生活更暗淡,再多眼泪也改变不了事实。”
2013年雅安地震,她第一时间奔赴雅安,从地震受助者蜕变成了救灾志愿者。她还参加了央视《舞出我人生》节目,挑战身体极限,为梦想而舞,赢得了亚军。她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了那些同样需要帮助的人,是感恩,更是成长。
许多人说廖智坚强,当廖智从极度的软弱走向越来越光明的道路时,她开始越来越深刻的明白,原来这个世界,最终需要的不是坚强,而是永不止息的爱与希望!也许大家会和我一样,想问:女儿和婆婆永远地离开了,当年的爱人拿出了一纸离婚协议,曾经热爱舞蹈的自己也永远地失去了引以为傲的双腿,拿什么来《感谢生命的美意》?
廖智老师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拿自己的乐观和勇气,将一些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变成了前进的动力,她在这本书中说:那些曾经试图击垮我的,反而成为了我生命中至深的感激;当疼痛和摔倒都可以变成感恩和赞美生命的来源时,就让我再也找不到一个理直气壮去抱怨什么的理由。
合上书,那个身残志坚的无腿舞者廖智,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有力量、能传递真爱的人,就是能把最大的不幸转化成自爱的勇气,然后把这份强大的爱向世界播种,灌溉众人的心苗。廖智就是这颗坚强的种子,也是灌溉希望的生命泉。我们应该像廖智老师那样把苦难当成磨炼,努力拼搏,那样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就算在困苦中,我们也一定要深信:不管前路如何乌云密布,我们都将竭力冲上云霄,相信密云之上必有阳光普照!
谢谢大家!
双腿截肢,女儿没了,丈夫却懦弱不能承担责任导致婚姻也走向失败!她在一夜之间承受了这么多的打击,但是,却并没有走向堕落,她躺在床上又累又痛,却并没有悲观,而是攥起了自己的拳头,对自己说不能再拖累爸妈了!
廖智说:“凡是发生的事,没有幸与不幸之分,只有发生与未发生,让你痛苦的事,是你不愿意相信那些事本就应该发生,凡是上帝允许发生在自己生命中的,就一定是自己能够承受的,一切临到自己身上的事,不管看上去状况如何,都是好事。”是啊,也许就是有这样的心态,她才能走过那些灰暗的日子,双腿截肢,她没有埋怨,而是感恩上天让她活了下来。正如她所说,没有幸与不幸,上天夺走了她的腿,让她变得更加坚强,让她鼓励了更多的人。他的丈夫懦弱不负责任,让她心胸更加宽阔学会了宽容明白了婚姻到底意味着什么,也让她不再空虚浑浑噩噩的的过日子,她在打击与背叛中,没有沉沦,没有灰心,而是乐观的找到了那个更好的自己,成为生活的主导者。
当我们埋怨环境不好待遇不公时,我们对失败不停的找借口,我们有无数的理由为自己开脱,因为我们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反之别人有所成就时我们又嗤之以鼻,觉得她们环境条件好,但我们不知,当我们放弃的时候别人在用她们的努力不停的奋斗,她们也会跌倒会受伤,可是她们不放弃,跌倒后又站起来,因此她们有所成就。廖智说:“无论身体还是心灵,每一种强壮都是在磨砺中历练而成”。
人生是无常的,我们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控制它,把不完美变成完美,把有限的生活活出无限的精彩!
分享到微信
最新感恩生命心得体会精选三
家校合作共建 托起生命之重
唐立英(教学积累/原创)
一、家校合作共建的形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1.1 新教育的家庭主张 新教育的家庭主张提出“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基层的组织,也是人类实现自身发展的最小单位。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和其他长着对其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由于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生活性、随意性、隐潜性等特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同时新教育实验认为,没有学生父母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成长。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来自教育,而教育内部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中的父母教育。因为家庭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系统的工程,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没有家庭的支持我们的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为实现学生的学习生活幸福完整,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我们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为家长和学校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搭建家校间的心灵之桥,使得家校双方在教育问题上基本上都能达到共识,形成共同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逐步实现老师与家长与孩子“基本达成共识、共同享受进步与快乐、共同进步和成长”的教育。也只有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才能促使学生更快的成人、成才、成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热爱父母和生命,追求进步并成长。
新教育实验曾经专门成立“优化家校合作”的课题组,把家庭合作作为新教育六大行动的“6 1”来推进,甚至作为新教育的第七个重要行动。他们的核心理念是: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教师、学生父母共同成长的地方。家庭、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两个场所,我们的父母与我们的教师应该是同事关系,家庭要与学校一起共同承担学生的知识进步,人格塑造、情感培养、意志养成、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责任。我们老师和家长都需要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学会沟通和合作。
因此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当新教育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姿态走进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课堂,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灵甚至生命律动的时候,教育资源中的家庭因素更应该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有这样的认识甚至行动,但是家校合力却还是觉得隔着一堵无形的墙,没有实现家长、老师和学生间的有效链接,以致我们三方的信息滞留,停顿,输送缓慢,很多时候失去了教育合力的契机。
事实如此,在当今社会中,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考虑更多的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学生走进校门就是老师的了,他们完全可以不闻不顾,认为老师是学校里教育学生的执行者,学生在校的一切表现都是老师的作用,却忽略了学生在家庭中可能作业没有时间效率老磨蹭着挨时间,爱做小动作精力不集中等是在家长自身的监护下不知不觉养成的,或者十几分钟作业不完成,一而再再而三的偷懒养成了坏习惯,这正是因为家长缺乏监管或者只是一个询问造成。当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老师除去自省更多时候会埋怨家长缺乏教育学生的意识,痛心5加2小于5。当出现个别情况时再与家长联系,大多数的家长都会表示不了解每门学科特点和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有时候学生回到家中会遭受到粗暴家长的责打和责骂,学生也因此产生很多不良情绪和抵触心理,老师也会显得尴尬,因为我们的初衷只是让家长帮忙多关爱一下回到家庭中的孩子,而不是让他们去粗暴的用武力来追求一个所谓的教育结果,实现一个学生忍受不了打骂才实现的良好转
变。我想很多老师会有这样的教育体验。瑞昌同学是个调皮的孩子,有时候管不住自己,有一段时间,他上课老是做小动作,一会玩尺子,一会摆弄铅笔盒,一会又用橡皮在课桌上做弹力球
感恩生命心得体会精选 生命与感恩心得体会(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