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青城山调研心得体会一年级和感想 山青实践活动心得体会500学(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青城山调研心得体会一年级和感想一

自古以来,不少羽客,隐士来此结庐居住。传说,有位老人在一日夜半似梦似醒间,忽见那太上老君下凡对他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矣!”传说,这位老人拜领老君所授,日昧秘文,能集三万六千神灵,以供驱使。传说,这位老人到此后,不愿离开,在此结庐传道。听了这些传说,你们是否对这位老人越发好奇了呢?现在我们正通往我们今天游览的主要景点,天师洞的路上,去看看这位老人得道成仙之地。

踏在这块块青石板上,看看周围的参天古木,大家是否有“青城天下幽”的感觉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你们看到这青石板上布满的苔藓,屋顶上斑驳的落叶,并不是山上的道士偷懒,而是为了体现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理念与青城山的景色相得益彰,因此才有了“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并发展成为道家的第五洞天。所以,请大家注意安全,小心地上的苔藓,不要滑倒。不知不觉我们已走到了天师洞,它又名常道观,创建于隋大业年间,也就是公元605----61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可见它饱经风霜,见证了道教在此发展的兴衰。初建时名远庆观,唐改称常道观,宋代又改名为昭庆观,或称黄帝祠。因为观后有天师洞窑,一般人又将其称为“天师洞”。

从门外观看,他为重檐歇山顶建筑,而古代这种建筑模式是最高地位的象征,可见道教在当时的地位。我们正踏入的是天师洞的山门,一条长长的石级将人们引向幽静深远的宫内。石路两侧镶有石刻,上刻黄炎培、谢无量、吴稚晖等人的诗文。 古常道观位处白云溪和海棠峰之间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后有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携黑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望千崖迤逦,万树凝烟,身居深山目及天际,一派神仙都会的境界。而且天师洞的宫观建筑把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作为核心,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小十多个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廊柱上楹联诗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满诗情画意,与周围的山景相衬,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的融于自然的思想。

大家请随我来,我们一进门就可以看到这三座塑像,他们就是该殿中供奉的三清教主。中间这位是元始天尊,他手拿混元珠,象征“天地未行,万物未生”的“洪元”状态,为三清之首。他的本体是长生不老的,即使天地万物都毁灭,他仍丝毫不受影响。每当新的天地形成后,他就下凡人间,在世间传道度人。当然,他所度之人也非等闲之辈,都是有很高神品,神阶的神仙,如太上老君,五方天帝等,可见老大的地位不可动摇。在道教神仙谱系中,虽然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但是民间影响最大的却是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他最早并不是神仙,而是人,即古代在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大家看,元始天尊右边也就是我们左边的这位就是道德天尊了,老君常常像这样是一副皓首白发,慈颜微笑的神情。他手摇太极扇,象征着世界已初步形成的“太初”状态。道德天尊左边这位就是我们道家中的灵宝天尊,他是三清中排行老二的尊神,一般又被称为“太上道君”或“上清灵宝天尊”。尽管他的地位很高,但是由于来历不是很清楚,影响较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小的多。他怀抱太极图,象征着世界从无形向有形过度的“混元”状态。

黄帝祠是黄帝祠,里面供奉的轩辕黄帝。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横额上有*元老、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洞碑”刻的是冯玉样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词:“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洞祭祀了。

天师洞南,有古龙桥,这里两岩断裂,下临深谷,古代以木飞架其间,后依岩壁凿成通道。游人至此,头顶丹岩,俯窥深涧,景色奇险。对面岩上,一道深漕纵贯苍岩,深20余丈,阔6丈,名掷笔槽,亦称“涮笔槽”,裂槽从岩顶直到山足,深约70米,宽约18米,两岩断裂,下临深谷,古代以木飞架其间,令人心颤目眩,后依岩凿壁成通道,旁置石栏。到此,头顶丹岩,俯瞰深谷,景色奇险,名为偏桥。喝令魔王不得再为害百姓,朱笔画山,笔迹成槽,留下奇观。

观后峭壁上有一处檐穴,名叫“宝仙九室洞”即道教第五洞天。廊亭依山崖而建,山崖下有一洞,相传乃张道陵修炼之处,此即人们所说的天师洞。洞窟的最上层有一石龛,其中供奉着隋代雕刻的张天师石像。面有三目,神态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有天师镇山之宝:“阳平治都功印”。洞外还有张道陵三十代孙、宋代虚靖天师张继先的塑像。宫观西北处有“降魔石”。传说当年张道陵在此降伏恶魔时,有巨石挡道,张以剑劈石,如砍豆腐,石分为二,再分为三。至今可见三巨石冲天而立,其中一块有“降魔”两字。

我们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现在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你们可以到处看看,二十分钟后我们到这里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

描写青城山调研心得体会一年级和感想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都江堰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镇镇境有省道大三公路穿越,入青城山公路在镇治地与其连接,公路总长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公里。有村道6条,总长8.7公里,一般宽为5-6米。1999年,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青城山镇建立后,镇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镇企业以生产旅游产品为主。至1999年末,有酿造、茶叶加工、制陶及食品与竹木加工等企业24个,其中个体私营7家。主要产品为老妈红系列酒、老腊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制品等,年产值7002万元,营销收入6750万元。

青城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1986年后,又先后自筹和引进资金十数亿元,兴建了月城湖、月城湖至四望观的架空索道,开辟了青城后山风景区,建成了王小波、李顺起义陈列馆,恢复了泰安古镇,开辟成了水晶溶洞、神仙洞、白云群洞、翠映湖、五龙沟、红岩等景点,修建了泰安寺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云寺的架空索道,兴建了娱乐中心、味江漂流冲浪、旅游小火车等游乐设施,修建了别墅、度假村、宾馆、会议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同时加强和不断完善景区管理,青城山景区已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旅游风景区。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

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xx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较大的影响。青城山在历史上名称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渎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国山等名。青城山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

青城山调研心得体会一年级和感想 山青实践活动心得体会500学(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