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绿色发展心得体会总结 农民工绿色发展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七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农民工绿色发展心得体会总结一
我企业 公司承建的 项目工程严格按照《建筑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工程建设活动,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和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社会诚信度,我企业郑重承诺做到:
一、不将工程劳务违法分包、转包给无资质的包工头等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按规定与录用的每位农民工签订《建筑企业劳动用工合同》,明确工资支付方式、标准和结算时间等;
二、将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直接支付给农民工本人,不发放到包工头等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
三、认真履行企业在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一)对总承包工程发生的农民工工资承担全部的支付责任,对项目分包企业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承担监管责任,对分包工程发生的农民工工资负有直接支付责任,对上述拖欠工资且拒不支付的,由我单位先行垫付;
(二)坚持诚信原则,不为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开具虚假清欠证明,否则承担全部责任。
四、若因安全、创卫、群众上访、拖欠农民工工资、媒体曝光等问题给建设方造成社会负面影响,我公司自愿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损失并无条件接受建设方处以不低于100万元的处罚罚款,同时取消我单位在高新地产后续项目中的投标资格。
特此承诺,本承诺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施工企业(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联系方式:
年 月 日
推荐农民工绿色发展心得体会总结二
为了保证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民工工资,本公司郑重承诺在建各种项目合同工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合同要求支付民工工资,保障民工工资,现承诺如下:
1、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民工工资的有关规定。
2、 按照《劳动法》规定雇佣和使用民工,工资将及时如数发给民工。
3、 我公司劳务班组雇佣民工的将要求各班组按照规定签订用工合同,并负责督促其按照合同规定及时结付民工工资。
4、 按照劳动法规定雇佣和使用民工工资将直接发放给民工本人,严禁发放给包工头。
5、 我公司对民工工资的支付负直接责任,全面负责与之形成劳务关系的`民工的用工管理。
6、我公司在民工进场后10内建立进场民工花名册,其中包含进场民工个人详细信息、进场时间、从事工种、所在班组等资料,随册附进场民工身份证,劳动合同、技术专业证书等相关材料,随时掌握进场民工的数量。我公司项目负责人直接管理施工现场的民工,不得通过包工头、带班长等代管。
7、我公司民工工资的支付工作接受建设单位监督管理,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就民工工资的支付作出约定,我公司按建设单位提供的规范文本签订保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的承诺书。我公司若有违反合同约定中民工工资支付相关条款及承诺书中条款的行为,全部责任由我公司承担,并按照合同约定的违约条款对建设单位负责。
8、 如果发生违反规定拖欠或克扣民工工资行为造成民工上访,本公司愿意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建设、公安等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作出的处罚和决定。
9、 我公司相关人员积极配合承包方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的各项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及时按承包方要求送交各项资料。
承诺单位:__-x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推荐农民工绿色发展心得体会总结三
为了摸清当前农民增收现状、构成与变化趋势,各项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的农民增收问题调查方案,组织技术干部深入进行了入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趋势。
(一)经济资源情况。
1、基本情况。
该村393户,1501人。按文化程度分类:不识字的11人,占0.7;小学的604人,占40;初中的525人,占35;高中以上的361人,占24.1。按劳力结构分类:总劳力731人,占总人口的48.7,其中满劳力518人,占劳力总数的71,男劳力464人,占63.5。在劳力中受过培训的325人,占总劳力的44.5,有技术特长的218人,占总劳力的29.8,在外打工的384人,占劳力总数的52.5。土地构成分类:全村土地总面积697.6亩,其中耕地498亩,林地199.6亩,在耕地中水田面积441亩,旱地57亩。生活设施建设享受程度:全村通电户390户,占总户数的99.2;通公路户325户,占总户数的82.7;通电话121户,占总户数的30.8。人均纯收构成;全村20xx年人均纯收入2350元,20xx年村级人均纯收预计2500元。
10户调查汇总,共计42人。其中男25人,女17人,按年龄分0—16岁11人,17—22岁7人,23—40岁7人,41—50岁14人;按文化程度分:不识字的2人,小学20人,初中17人,高中3人。劳力28.5人,其中男劳力20人,劳力中受过培训的2人,在本资料版权属于第一范文网请登陆原创网站查看外打工的18人,占劳力总数的63.2。
按人平纯收层次划分,人平纯收在1201—1800元的有3户,1801—6500元的有6户,6501元以上的1户。
2、土地总面积10户合计160.5亩,其中耕地46.3亩,林地17.2亩,药材93亩,在耕地中水田29.3亩,旱地4.9亩。
3、物资总价值10户累计419090元,其中房屋价值370400元,家庭耐用品41670元,生产用固定资产900元,存货折款6120元。
养殖业10户中共计养猪20头,户平2头,养鸡62只,户平6.2只。
家庭生活耐用品10户中共计拥有电视机9台,电冰箱2台,洗衣机2台,热水器2台,摩托车2辆,电话机7部,自行车7辆,家具16组。
存货数量调查,10户共计存粮4450公斤,折款5400元;存油料420公斤,折款980元;存药材50公斤,折款250元,其它农产品275公斤,折款160元。
房屋建筑面积1822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995平方米,砖木结构147平方米,土木结构680平方米。
4、金融资产:合计85500元,其中存款9000元,现金6500元,应收外欠款70000元。
5、粮食平衡。当年收入累计22205公斤,其中购入2100公斤,当年支出口粮4770公斤,种粮145公斤,饲料6250公斤,其它7550公斤,年未结余6575公斤。
6、债权债务累计17.1万元,其中债权7万元,债务10.1万元。
(二)种植业结构与效益。
1、种植结构:10户累计20xx年全年农作物复种指数188.9亩,其中粮食作物65.3亩,经济作物116.5亩,蔬菜0.6亩,油料5.5亩。
2、经营收入:10户累计经营收入144317元,其中粮食27254元,经济作物114150元,蔬菜1190元,油料1723元。
3、经营支出;10户累计经营支出71081元,其中粮食4394元,经济作物66300元,蔬菜123元,油料244元。
4、净收入。10户累计净收入72460元,其中粮食22464元,经济作物47450元,蔬菜1087元,油料1459元。
每元投入净收3.09元,亩平净收入392元,每工净收27.8元。
(三)家庭纯收入。
1、总收入。10户累计267238万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64218万元,工资性收入59820元,转移性收入45000元。
2、纯收入。10户累计189025元,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84105元,工资性纯收入59820元,转移性收入45000元,20xx年人平纯收入3685元。
(四)家庭总支出。
累计支出31753元,其中生活消费支出234720元,家庭经营支出72937元,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9000元,税费1368元,其它452元。
(五)家庭纯收预测。
20xx年家庭纯收10户累计187271.4
元,其中家庭经营纯收97451.4元,工资性纯收21820元,转移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第2页
性纯收68000元。20xx年人平纯收预计4458元,较上年3684元增774元,增长21。
二、制约因素。
1、文化素质较差。抽查10户调查,文盲2人,占抽查样本的4.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37人,占抽查样本的88.1,高中以上的3人,占7.1。
2、专业技能人员少。抽查10户中,劳力28.5人,其中受过培训的仅2人,占劳力总数的4.8,在打工收入当中,基本是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因此打工收入较低。
3、技术含量普遍低。抽查10户中,种植结构调整比较优良,其粮经比为1:1.8,但在经营过程中受市场价格下跌和技术投入跟不上等因素影响,致使家庭收入出现负增长。
4、人口素质相对差。全村1501人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58人,占总人的3.9。其中弱智人口27人,重病人口31人,这将给平稳增收带来一定的影响。
5、村办企业无发展。调查结果,全村没有突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更谈不上有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积累的生产加工企业,固此,农民增收潜力不大。
6、交通通讯条件差。全村393户,通公路的325户,还有68户人家住在偏高偏远的地方,这部分人口因交通条件差而限止了生产发展。通电视信号的仅172户,还有121户不能正常收看电视节目,因此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掌握科技知识。这些因素制约着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增收途径与对策。
10户调查结果,20xx年总收入267238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62418元,占总收入的60.8,转移性收入104820元,占总收入的39.2。由此可见,其主要增收途径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富余劳力外出务工,不仅学到了技术,挣回了票子,而且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树立和增强了发展市场经济的胆识和气魄,调查实事也充分证明了打工经济在近期内仍然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撑,是农民脱贫致富,改造居住条件和改善生活条
农民工绿色发展心得体会总结 农民工绿色发展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