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文化心得体会总结 云冈文化的传承发展(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云冈文化心得体会总结一
云冈石窟是约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帝时期开凿的大型石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45个,佛教造像5.1万多尊。它以建筑规模之大,塑像形体之高,保存之完整而闻名天下。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世称“石窟三圣”。20xx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芬兰赫尔辛基会议上,将云冈石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
今天我们参观的对象主要是第5.6窟和昙曜五窟的18.20窟。大家现在看到的像蜂窝一样排列的许多洞窟,就是云冈石窟。中区窟群的第五窟和第六窟是连为一体的一组双窟,也是云冈石窟种最精彩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请大家跟我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五窟,第五窟分为前后两室,为椭圆的穹窿顶马蹄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尊两腿双盘,双收叠放在腿上的大佛,这种吉祥式坐姿表示着释迦牟尼佛进入标志的静思维修行状态,是佛的坐,立,行,卧4个庄严的身姿之一。它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说的这么大,大家可能觉得还不够形象,具体的说大佛的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可站12人,这么大的佛像给人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觉。窟中的佛像布局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为释迦牟尼佛,佛像的右侧为未来佛,由于立佛身上的泥装脱落,我们得以目睹当时石刻技术的精湛。主佛的对面有约1米的8尊佛教造像,衬托着主佛更加高大雄伟,拱门东侧菩提树和树下二佛对坐的造像,都十分精湛。请大家注意,石窟大佛后面有一条狭长的隧道,你们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对了,这是佛教信徒们礼拜绕行的诵经道。
好了,请大家跟我来,我们去看因雕刻技术精湛,雕刻内容丰富而被称为第一伟窟的第六窟。大家可以回忆第五窟的风格来对比参观。其窟平面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环绕塔柱下层四周和东南西三壁的中心,工匠们精心雕刻33幅表现释迦牟尼的故事。这是中国现在最早最完整的宗教石刻连环画珍品,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点没有雕刻的空间,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玲琅满目的佛国世界。窟中石雕造像有3000多尊,主题以歌颂佛母和表现释迦牟尼一生的成佛弘教经历为主,因而也加佛母洞。也可以说是孝文帝为其祖母冯氏开凿的祈福洞。第六窟的总体布局,造像风格,雕刻手法等,代表了北魏传统石刻艺术的最高境界。
接下来我们重点参观昙曜五窟的18.20窟。请大家跟我来。
第18窟的主佛像是一尊披着千佛袈裟的释迦立佛,之所以称之为千佛袈裟,是因为袈裟上刻有无数的小佛像,属世界罕见。那么这尊佛像有什么内涵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它左手将袈裟扶在胸口,手势呈忏悔状,给人深思忏悔之感,其实这尊佛代表太武帝拓拔焘,他曾经灭过佛法,但昙曜考虑到他完成了北魏统一大业,合情合理地设计出此千古独有的造像,第18窟也是有唯一笑佛的石窟。
来到第20窟前,我们看到的是云冈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它是在1000多年前的辽代,发生坍塌后,露天而坐的,关于他有两种说法,可以说是文成帝的化身,是昙曜为报答知遇之恩而造。也可以说是完美的佛的化身。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本次的云冈石窟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杨导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一路上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分别却是必然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许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但大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在河北有一个导游小杨,随时等待着您的到来,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平安!
关于云冈文化心得体会总结二
大家好:
欢迎来到山西精品纯玩五日游的第三站——云冈石窟。我是大家的导游——张辰冉,大家可以亲切地称我为“张导”。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兴安二年也就是公元453年开凿的,并于大和20xx年也就是公元495年完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云冈石窟神秘的面纱吧!
云冈石窟现存的主要洞窟有53个。五、六号洞窟及五华洞内容最丰富多彩、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五号窟内中央坐佛高17米,是众佛之最,外貌经唐代泥塑重装。四壁满雕佛龛造像。拱门两侧,两佛对坐于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六号窟内,中央雕方形两层柱塔,高16米,下层四面雕有佛像,上层四角各雕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其余各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刻有33天神及各种骑乘。东、南、西壁中下部和塔柱四面,刻有释迦摩尼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
此窟规模雄伟,雕饰瑰丽。五华洞指9至13号窟。9、10号窟平面方形,分前、后室,前室雕有植物花纹,结构严密。11号窟上部有公元483年的造像铭,是研究云冈石窟的重要资料。13号窟正中雕刻交脚弥勒菩萨,高13米。12号窟顶部刻有手持鼓、笛、琵琶等乐器的女乐手,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五华洞是研究艺术、音乐、书法、历史的形象资料。
(请大家在此自由活动30分钟)
在云冈石窟中,还有一尊露天大佛,编号第20号窟,它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主像为释迦摩尼坐像,高13.7米,气魄雄伟。后边的坐佛、飞天浮雕把主佛像衬托得更加完美。请大家在此窟游览20分钟。
这次云冈石窟之旅就要结束了,云冈石窟还有县曜五窟,东、西部窟群等景点待您参观。朋友们,请在1小时后到21c号车内集合,祝大家此行游得快乐!
关于云冈文化心得体会总结三
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西约16公里处,从酒店出发需要大约30分钟的时间。利用这暂短的时间,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初期开凿的大型石窟,时间约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皇帝时期,迄今已有1540年的历史。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云冈石窟的开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较龙门石窟早35年的时间。它以建筑规模之大、塑像形体之高、保存之完整,而闻名天下。又因对研究中国古代史、佛教史和艺术史有极高的价值,享誉国内外。1961年,国务院将云冈石窟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指名要求参观云冈石窟,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蓬皮杜总统参观了云冈石窟。
我们乘坐的汽车已驶入停车场,大家请按顺序下车,在云冈石窟门前集合。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现在看到的像蜂窝一样排列的许多洞窟,就是云冈石窟。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亦称石佛寺。云冈石窟为什么开凿在武周山?这与武周山这块风水宝地密切相关。武周山坐北向南,武周川内山清水秀,可以说是“藏风得水”的好地方。武周山,又称武周塞,从北魏的旧都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到达新都平城(大同市)均要经过这里。武周山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是北魏通向北方的咽喉要道,当时人马商队来往频繁,还驻扎了重要的军队,皇帝经常在这里议论国家大事。武周山成为北魏皇帝祈福的“神山”,他们在这里遥拜北方,祈求神灵保佑江山社稷。因此,北魏皇帝在“神山”开凿石窟,创建寺院,也在情理之中。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窟,这里冬暖夏凉,幽静神秘。古印度佛教兴起后,佛教信徒、僧侣将石窟作为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因为,依山雕凿石窟、佛像,比用砖石筑建寺院经久耐用。佛教是汉代经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石窟寺艺术的传人,大约在3世纪。我国新疆天山南麓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沿丝绸之路东行还有帕孜克里克千佛洞,进入河西走廊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从甘肃继续东进则是宁夏须弥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武周山的地层岩石属于株罗纪的长石石英砂岩,石质坚硬,结构紧密,有利于石窟和造像的雕凿。
现在,大家已随我进入云冈石窟的山门,我身后的石窟参观示意图,大致告诉我们参观路线。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东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还有许多小型洞窟。共计1100多龛,大小造像51000多躯。从云冈石窟西行约3公里,武周川北有吴官苍石窟。再溯河西行,距云冈15公里的高山镇,还有焦山石窟。这么多洞窟如果要细看的话,也许你一个星期的时间也看不完,目前开放有40多个洞窟,仔细观看需要2天的时间。按传统参观路线,如果大家时间充足,先从东部第1窟开始,直到第45窟结束。如果仅参观2个小时左右,则主要游览第5、6窟、五华洞、昙曜五窟。
首先我们从东部的第1、2窟开始参观。北魏开凿石窟从公元460年开始,至524年结束,约有70年的开凿历史。从洞窟的形制和雕刻艺术,有关专家将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第1、2窟至第13窟大致以云冈石窟中期为主,成窟的年代约公元465年至494年之间。由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夕开凿,人们习惯将这些石窟称为“孝文石窟”。大家看到的第1、2窟是一组塔庙式双窟,开凿洞窟时在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
首先我们从东部的第1、2窟开始参观。北魏开凿石窟从公元460年开始,至524年结束,约有70年的开凿历史。从洞窟的形制和雕刻艺术,有关专家将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第1、2窟至第13窟大致以云冈石窟中期为主,成窟的年代约公元465年至494年之间。由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夕开凿,人们习惯将这些石窟称为“孝文石窟”。大家看到的第1、2窟是一组塔庙式双窟,开凿洞窟时在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
第1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层雕释迎、多宝佛,上层雕释伽;石窟后壁的主像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未来佛,据佛教经典讲,弥勒菩萨将继释迎佛后成佛
云冈文化心得体会总结 云冈文化的传承发展(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