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案例心得体会范文 案例心得体会范文100字(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案例心得体会范文

一、 矿井概况

孔庄煤矿始建于1973年10月,1977年7月1日正式投产。该矿原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经改扩建后,原煤年产量达到180万ta以上。发生事故的8175工作面位于i4采区,煤层倾角21度,煤厚2.2—4m,工作面切眼长度106m;工作面直接顶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层理、节理发育,易离层冒落;直接顶厚度6.1米,切眼附近揭露一条与切眼斜交的正断层,断层落差1.2米,断层面距下巷溜子道23米。

工作面采用高档普采生产工艺,支护采用dz-22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ja-1000金属铰接顶梁,主要生产设备为mg-150采煤机和sgz-630/220刮板运输机。事故发生时,工作面推进2.8米。

二、事故及抢救经过

3月20日夜班(事故发生的当班)8175工作面出勤30人,当班工长马培虎、班长胡成建、副班长张应全。班前会由机电副队长孙念耕主持。当班任务割本循环的煤、架棚、回柱。副班长张应全将本班作业人员分成七个现场组,第二现场组作业人员赵某、潘某,第三现场组作业人员吴某、张某。工作面割煤、支柱工序完成后,约7时开始沿工作面倾斜方向自下而上回撤放顶线排支柱。矿初次放顶领导小组成员、安全科副科长张某盯在第二现场作业组;7时50分,在第二、第三现场组作业区域,工作面突然发生老塘至煤壁的全断面推垮型冒顶,冒顶长度20.4米、冒顶宽度6.3米、冒顶高度约1.7米,将第二现场组作业人员赵某、潘某,第三现场组作业人员吴某、张某四名外包队工人和在此安全检查的安全科副科长张某共5名同志埋住。经过三十个小时的紧急抢救,于3月21日14时将5名同志全部扒出,经确认5名同志均已死亡。

三、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三现场组作业人员吴某、张某严重违反《作业规程》关于“回柱放顶邻茬间距不得小于15米”的规定,在回柱间隔距离只有4.4米的情况下违章回柱,致使第

二、第三现场组作业区域顶板活动加剧,造成支架失稳,发生推垮型冒顶,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重要原因

工作面规章制度、作业规程落实不到位,支护质量差。作业规程、初次放顶专项措施虽对顶板管理、支柱的支设质量、采高、特殊支护的戗柱与木垛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和事故现场调查:工作面支柱初撑力达不到规定,现场抽查两处均不合格;老塘侧约35%的支柱缺少柱鞋;老塘侧约60%的支柱超高使用;木垛架设未按规程和措施的规定接实打紧;抗棚数量只有规定数量的48%,架设质量达不到规程规定;支柱迎山角约26%不符合规程规定要求,存在迎山角过大或退山。致使工作面支护强度达不到规程规定,是造成这起大面积冒顶事故的重要原因。

(三)其它原因

1、工作面顶板为复合顶板,并有一落差1.2米的断层;切眼形成距工作面回采间隔时间达5个月,间隔时间长;工作面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冒顶措施,是造成这起大面积冒顶事故的原因之一。

2、对外包工队职工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不到位,安全管理、检查、监督不力,岗位责任制落实不够,也是造成这起大面积冒顶事故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这是一起违章作业、现场管理不严、技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一起责任事故。

四、防范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克服麻痹松懈思想,狠抓重点和薄弱环节,举一反三,坚决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立即开展矿区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限期整改。坚持“三不生产、四不放过”的原则,杜绝任何形式的违章作业,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真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生产的格局。

(三)加强对外包队的管理。外包队工人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差、队伍临时拼凑、人员流动频繁,虽经过入矿安全培训,但对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知之甚少,自保互保能力差,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严格对外包队的监管、检查、考核,对安全意识差、管理混乱的外包队要坚决清退。

(四)提高工作面支护质量,加强工作面顶板支护与动态监测,从人员配备、监测仪器仪表、监测结果反馈、现场落实等方面抓好支护质量监测工作,切实提高工作面支护质量。

(五)加强现场管理。狠抓规程、专项措施的现场落实兑现,切实将规程、专项措施在生产现场管理中落到实处。

(六)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职工培训,以事故案例教育广大职工,要严格按“三大规程’作业,开展学规程、学措施、反“三违”活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保互保能力。

(七)克服技术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当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找出存在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八)提高安监人员素质。部分安监人员现场经验欠缺,监管不力,应全面提高安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现场监督能力,有效地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严格按规程、措施的要求作业,及时整改不安全隐患。

(九)提高工作面支护装备水平,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描写案例心得体会范文

[引言]

往往犯错的孩子总会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也许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狡辩。如果我们“蹲下来看孩子”,和他们保持一样的高度,才能真正尊重、理解、宽容他们。

[教育案例]

一场突如其来的“挑战”

20xx年9月,刚送完毕业班的我接手了全校有名的问题班——六二“特班”,班级中令前几任班主任头痛的“顽皮生”就有后几个。面对这样的集体,我心中充满了矛盾:领导将这项任务交给我,是对我工作的信任与肯定,但是面对他们,心中难免打怵,如果管理不好这个班,家长失望,领导失望,自己更失望!就在如此矛盾之时,我想到常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永恒就是美丽,执着就是艺术,平凡造就伟大。于是带着这句话,我满怀信心地走进六年级二班,开始了我新的挑战。

一天自习课,正当我在专心批改学生的语文作业时,陈涛气急败坏的走进了教室,在我身边嘟囔了几句,没等我明白事情的缘由,他丢下一句话:“你不解决我自己解决。”气冲冲地去找闫虎大打出手,被后面坐的高个男生拉开,他又摔门扬长而去。看到这一幕,我顿时觉得手脚发麻,头上冒汗。大家也屏住呼吸,等待着事态地进一步发展。

我心想:这次分明是他不对,我要趁机好好镇压他,杀杀这股傲气。但是对于他这样一个已经15岁太富有个性的男生,我还是选择了忍让。上完课后,我留下了当事人,了解了情况,原来陈涛在上学的路上与一名上初中的男生发生口角后竟打了对方一个耳光,对方不服气在背后给了一拳,这时陈涛生气了,扬言放学后等着。放学后,陈涛正要出气,闫虎跑来打抱不平,踢了陈涛一脚,陈涛感觉吃亏了,后来便有了早晨发生的一幕。陈涛不但不承认自己先打人的错误,还非要闫虎给他一个说法,无论老师如何劝导,他就是听不进去。此时,陈涛的母亲到校,我顿时明白他早晨突然离开的原因。这样的学生实在太少见

了,明明自己做错在先,还敢理直气壮地找来他的母亲。与家长沟通后,也认为孩子有错,让他道歉,陈涛不但固执己见,还与妈妈顶嘴,被气得面红耳赤的妈妈狠狠地打了他两拳,便生气地离开了,留下了陈涛在座位上失声痛哭。此情此景,我心中感慨万分。

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事,晚上我奔走在闫家与陈家。与双方父母进行了一番交谈,孩子终于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错误,并树立起要与同学和睦相处的意识。在临走的时候,陈涛居然主动就早晨无礼的行为向我道歉。回家的路上,虽然天色已晚,但陈涛最后的那句话“老师,你真好”令我的心里无比甜蜜。

第二天,我收

案例心得体会范文 案例心得体会范文100字(七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