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的心得体会总结 教研心得体会总结幼儿园(9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教研的心得体会总结一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科课堂教学与研究” 为切入口、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实效为目标、以片区为实体组建片区内教研团体,规范有效的教研活动。同时,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力度,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学区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主要工作
1、教师专业基本功:学区小学英语教师语音培训会
2、教师教学基本功:为促进学习、互助的教研团体建设、进一步培养教师教学基本功,本学期继续开展关于“设计课、上课、观课、评课,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水平”的教研活动。工作设想为:东、西、中各片,各以学校为单位,组建“设计课 上课”团队与“观课 评课”团队,在本片试教后,推荐到学区进行汇报展示。
组团要求:
英语教师四人以上学校可以为一个组合,自组申请组队性质。如:申报“设计课 上课”团队、“观课 评课”团队。
英语教师少于四人的学校可以与其他学校组合。
本学期的“设计课 上课”的团队为上学期的“观课 评课”的团队;上学期的“观课 评课”的团队,为本学期的“设计课 上课”的团队。
申请“设计课 上课”的团队:应确定上课老师、说课老师、团体成员;申请“观课 评课”的团队:应确定主评老师、团体成员。
开课一周内上交网络材料
a、“设计课 上课”的团队:上课老师的教案一份(包括:教学设计理念)、教后反思一份;说课老师说课稿一份;教研活动日志一篇。(具体:由团体组长分配。)
b、“观课 评课”的团队:主评老师评课稿一份;教研活动日志一篇。(具体:由团体组长分配。)
模式:每次教研活动“设计课 上课”团队负责说课(1人)、上课(1人)与分享设计理念(集体)、“观课 评课”团队负责与其他观课老师互动评课(集体)与主评(1人)。
3、教研常规将活动延续上学期的,如:实体教研、网络教研。
4、本学期将继续邀请上海专家―王珏老师指导学区英语教学。
(因本学期活动较多,筹办“教师论坛”系列活动取消。)
关于教研的心得体会总结二
11月20日上午,小学音乐一组合唱教学教研活动在实验小学如期举行。上午九点一刻左右,组员陆续赶到实小,办公室一下子多了五六个人,觉得热闹了许多。大家都精神饱满,兴致挺高。
这次合唱研讨活动由实小的石守蓉与马晓燕的两位老师执教,分别上了五年的《雨中》一课与四年级的《小小少年》一课,两位老师在公开课前都作了精心的准备,制作课件,大歌卡,图片等,还在自己教研组先作了试教,并作了试教后的讨论交流。为了使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得更合理更有实效,两位老师最后执教的`教学方案也是酝酿已久的,并在不断的修改中得到完善。
石守蓉老师的《雨中》。教师比较关注两个目标的落实,即知识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落实。前者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二部合唱,做到声音的和谐统一。并能准确理解运用歌曲中的力度记号,重音记号与休止符。后者使学生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校园生活的无穷乐趣,读书乐趣,并能体验在大自然中雨中嬉戏的乐趣。在课中,教师善于创作情景,让学生喜爱音乐,体验音乐,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美好的情感深入到歌声当中,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的目的。在教学过程当中,比较关注让学生聆听自己的歌声,正确评价自己的歌声。整堂课学生比较轻松预约的氛围中学会了二声部合唱歌曲。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歌谱的学习有些疏忽,教师在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及合唱能力方面做的比较“粗线条,应该再细腻些,让学生在一步步的学习中逐渐明确合唱的方法,养成一种良好的合唱习惯,为以后学习更多的合唱作品打下好基础。
马晓燕老师执教的《小小少年》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有一定的难度。整堂课由老师生动的故事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安排了“三个烦恼”和“三个好朋友”,把枯燥的识谱结合到老师创议情景中,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合唱的部分学习时,教师教学得比较扎实,到位,一方面用琴声伴奏,另一方面运用一的指挥手势,学生通过一节 的学习,比较复杂的一首歌曲已掌握得相当的不错。
但整首歌曲在情感处理方面谈到不多,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机地结合一些人文思想方面的引导,让学生能“以声传情”那就非常的好了。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再丰富些,有时需要教师 “煽情”的语言感染学生,有时需要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有时又需要教师的 “娓娓道来”,这一切都能使课堂变得更灵动更有生气.
最后在课后的研讨中,大家就合唱教学达成几点共识: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准确定位合唱内容的地位,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也包括合唱能力、合唱方法、合唱声音及合唱鉴赏能力方面的指导与培养。
2、需承认平行班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对合唱歌曲进行处理,或降低一下合唱部分学唱的难度,让学生体验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喜悦,努力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合唱的魅力,歌唱的快乐,这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关于教研的心得体会总结三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切实推进我乡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经研究,制定新窑乡学年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如下:
一、本年度以开展“三课”(“三课”;即“达标课”、“探讨课”、“优质课”。)活动为中心,做好“排查无效教学行为小课题”课题研究工作。
1、各中学在开展“三课”活动的基础上,注重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研究工作,排除无效课堂。
2、各小学注重“三课”活动,搞好课题研究。
3、乡骨干教师开展“三课”送课活动,各中小学注重课题研究;“排查无效教学行为小课题”。
二、明确职责,确保校本教研的和谐整合
为规范学校校本教研管理,确保学校校本教研的和谐整合,各校要严格按照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三级管理网络认真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并明确以下职责:
1、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职责
(1)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直接由校级领导部署、管理,教导处组织实施,教研组具体落实。
(2)在校长的领导下,教导处要根据学校校本教研的总体规划,确定学年、学期的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经常深入教学现场,带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教改,重视对教研组工作的过程管理与指导,善于发现先进经验,并加以总结提炼,及时推广。
(3)学校要建立跨学科的校本教研,交流平台,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共同探索具有本校特点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教师研训体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研组“校本教研”工作职责。
(1)教研组长要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认真执行学校校本教研计划,具体组织教研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配合教导处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2)充分发挥本组教师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在学校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出经验、出成果、出特色教师。
(3)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建立教研组及教师个人工作档案,做到每项活动有记录,使教研组各项工作的实施过程档案化、规范化,科学化,并努力做到信息化管理。
(4)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集体备课、达标课、探究课、优质课。理论、实践、反思三位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5)每学期开学初,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教研计划。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
3、教师“校本教研”工作职责。
(1)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要服从领导,落实常规教学。教师要围绕本学科课题研究,抓好课堂教学设计,重视教学反思。认真记载课堂的真情实感、典型体会以及对一些课堂突发事件的思考、质疑,并与同行相互交流、共享。
(2)结合教学实践,认真做到每学期读1-4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有确定的一个教学研究内容或研究小课题,并在研究中结合实际体会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或总结。
三、强化研究,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校本教研的具体操作步骤(研考、研教、研学):
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
第一、进行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
1、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教学问题、真实问题、自己的问题。通过“研考、研教、研学”的方式,各校要在开学初认真收集筛选各教研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将聚焦的丰要问题通过学校课题研究组研究后确定为学校研究的主课题,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确定课题,有组织地开展研究,研训互动,加深列新课程理念、内容的理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请各校认真填好课题研究申报表,于9月30日前报基础教育办公室。
2、各校要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总课题,并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总课题的要求,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每学期开学前确定一个子课题报学校课题组备案。
3、各校要通过搞好“子课题”的研究服务“总课题”,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期未必须认真填写好“子课题,报告单(见附表)及阶段鉴,共同提高的平台。做到六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的、统一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但教学方法可以小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在集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使教学设计具有个性化特征。(见附表)
第二、采取适合的教学行动
教学行动包括教师的上课和相关的合作者的听课,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
1、以课堂为主阵地,将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问题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研究。
2、教师授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案。第四、对问题进行教学反思
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既需要教师同伴之间以及教师与校外专家之间的合作,也需要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1、教师要有养成写教后记的习惯,做到每上完一节课后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2、学校要认真组织各教研组带着研究问题开展好听课、说课和评课及反思活动。通过“三课”活动开展,让教师反思授课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有效、合理,从而进一步探讨有效的、适合的教学方式。
3、学校要定期组织进行跨学科教研活动,将各教研组研究子课题方法策略进行交流,以便解决主课题中的共性问题,提高教师研究能力,达到资源共享。
三、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教师成长记录袋
为了建设学习型的校园,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换、教育方式的改变,使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因此各校必须于开学初建立好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以下内容:
1、教师个人档案:
(1)目录清单(即袋内每一项内容的具体名称)。
(2)自我介绍(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想、信奉的教学格言、教学特长和教学风格等个性阐述)。
(3)收获园地(收集教师个人或辅导学生所获得的荣誉称号及获奖记录、作品、获奖证书、发表的文章等复印件)。
(4)成长情况
①一份本学期工作计划;
②本学期一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③课题研究方面的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师手记或课后记录等)及听评课计录;
④校本培训记录:
⑤本学期最有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介绍;
⑥其他能展示自己个性发展的特色资料。
2、教师集体档案
(1)校本教研活动安排情况
①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及分工情况;②学校校本教研计划及实施方案;③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及检查记录情况;④校本培训情况;⑤校本教研特色成果展示。
(2)“排查无效教学行为小课题”教育科研情况
①小课题研究资料(包括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及分工情况、申报表及阶段性总结等);
②小课题研究记录;
③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体现本校研究课题的图片、论文集、教育随笔或教育案例、师生获奖情况等)。
(3)“三课”开展情况
①“三课”活动的实施方案及领导小组名单;
②“三课”活动开展情况资料;
③集体备课记录;
④“三课”活动总结。
(4)教育教学成果。指教学竞赛获奖、论文获奖、辅导学生获奖等。
请各单位务必认真按文件要求贯彻落实,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新型校本教研氛围,真正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中心小学将不定期对各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进行通报。评估结果将纳入学校年终目标考核及校长绩效考核。
关于教研的心得体会总结四
校本教研工作是学校当前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教研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在新课程改革与实验过程中,
教研的心得体会总结 教研心得体会总结幼儿园(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