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校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传统文化进校园培训心得体会(6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传统文化校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举措,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势头迅猛,进入了内涵建设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校园文化建设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在人才培养和树立文化自信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2017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于是,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更有效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是所有高职院校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其中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一条极好的解决途径,而经典诵读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因此,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能动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进行体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形成高尚的人格。
(一)通过经典诵读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就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政党的精神旗帜。经典作品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下的精神财富,更是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软实力。在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品味,感受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体会生生不息的民族生机,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不仅能够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更是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体现,有效地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也是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由此可见,诵读经典篇章,不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
(二)通过经典诵读奠定校园文化品格的基础
高职校园文化的基本风格和特点构成校园文化品格的内容是学校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对构建浓厚文化气氛、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经久不衰,仍被后世继承的关键点就是其中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以此为基础产生的。同样,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围绕优秀传统文化来进行,其中内容丰富的教学思想、哲学理念、艺术瑰宝、良好品德是校园文化品格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指引学校发展步入正轨。而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优方式,通过诵读经典,可以把握经典的内涵,了解经典里所蕴含的爱国爱家,崇德尚义,感悟古圣先贤身上的正气、志气和才气。
(三)通过经典诵读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职校园文化品位是校园文化人文内涵、教书育人思想的体现。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够提升校园育人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无论是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或是对大自然的盛赞,无论是对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人生的思考,都值得去品味,去感受,通过诵读,体会其中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自然会得到提升。对高职院校培养有技术有文化有素质的劳动者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我们国家需要的大国工匠也一定不仅仅是产品的制造者,而是有精神内涵的文化传承者。
二、经典诵读开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经典诵读活动通过《朗读者》《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诵读文化的渠道,出现了一个经典诵读的小高潮,带动了一批热爱文学、喜爱朗诵的人群开始了一轮学习热潮。此类节目可以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可虽然引发了一个热潮,却并未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关注及重视,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依然不高,具体表现如下:
(一)诵读人群较少,未形成文化氛围
目前,经典诵读主要人群主要集中在经典诵读活动或竞赛的参赛选手与活动成员。但是活动和竞赛毕竟不可能天天搞,而参加到活动中的学生更是少数,所以从活动普及率来看,覆盖率很低,受众范围依然为少数。因此在校园中不能形成一个较好的文化范围,影响力和覆盖面都较低,对弘扬经典,传承文化的作用不能很好地体现。
(二)急功近利,没有继承文化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是一个复杂持久的过程,并非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严重冲击。同时国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导致缺少能够肩负起弘扬和继承重担的人才。高职学生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主力军,由于缺乏耐心,甚至有些急躁,抱着功利心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仅停留于表面,对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缺乏该有的思考,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解读经典作品水平有待提升
优秀经典诵读作品蕴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优秀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是作者的态度感情,朗读者要在理解、感受中深入开掘,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解析,诵读者才能真正表达好作品。
可现状是很多诵读者对作品缺乏深入的学习理解,致使对经典作品真正的精髓所在不能较好的把握。加上不少诵读者缺乏声音传播技巧的科学指导,诵读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经典作品的诵读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讲析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有针对性地在课堂开展一些小活动,如“课前10分钟经典诵读”“经典故事听我讲”等,以此来促使学生课后花时间进行学习及思考,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实现课堂内外结合,挖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学习效率。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打造人文课堂,逐步建立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扩大传统文化传播路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爱国主义教学时,可以通过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近代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深沉的热爱。教师借助这些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形成优秀的人文素养。
(二)以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历史没有中断的国家,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高职院校借助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强烈的责任精神,为日后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中华文化经典篇目内涵丰富,韵味悠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
传统文化校外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传统文化进校园培训心得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