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老师双减心得体会范文 美术教师减负工作总结(二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美术老师双减心得体会范文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可喜的新变化;一是把过去从未正视过的“儿童画”纳入美术课堂教学,步入了用最具有创造性的,把对人类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启蒙教育功能的“儿童画”正式作为美术启蒙教学的途径。二是开始注意美术与其他各门学科的教学配合,特别是进行了把音乐和美术合二为一的“艺术”课的教学改革实验。三是尤其可喜的是,出现了以专家参与编写中、小学的“美术”和“艺术”教材,指导教学改革实验的新局面。专家介入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他们就有了直接参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理论建设和指导教学改革实验的契机,站得高就能望得远,这给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带来了希望。但是,因为中、小学美术教学不但是美术专业教学培养美术专业人才的基础课程,它还是培养各行各业,各门学科,各类人才启蒙教育的必修科目,所以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不仅需要美术专业院校的专家学者们的参与,当然还需要社会各学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历史上就有著名学者和美术家达。芬奇和哲学家卢梭等人,关注过美术教学改革的先例。作为倡导美术教学改革的领导部门,为了确保美术教学改革的权威性,应该广泛组织这样的学术研讨。
最近我有机会在小学看到了两种版本的美术教学实验教材及其实验课,还在网上见到有关改革实验的议论,特别是从山东儿童中心李力加同志的“实验调研”和“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实验报导文章中,看到了实验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提出的疑难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问题我也曾经经历和思考过,联想到自己在二十年前指导“发展式”美术教学改革实验的经历,我认为美术教学改革方案在没有得到美术老师的认同和理解时,他们提出上述问题是很正常的。可是,作为已经承担实验改革的一线老师如果还存有这些不解的疑虑,实验教学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受过传统的、成人化的、模仿性的美术教学训练的美术教师,接受新的发展“儿童画”的美术教学改革的理念,摆脱传统的、成人化的、模仿性教学的常规,需要经过一个从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所以我认为,改革小学美术教学,必须首先改革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建树改革美术教育教学的科学的、艺术的、系统的理论。改革美术教学的实验,需要实验教师理解与掌握改革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美术教学改革要在启蒙教学中,通过发展“儿童”,达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才能的教育目标,就必须首先用美术教学改革的理论,把受传统的、成人化的、模仿性教育束缚的美术教师“解放”出来。
改革美术教学的理论建设,首先必须要有由启蒙——基础——专业美术教学整体的改革理论的构想设计,进行改革美术教学选择最佳教学途径的理论指导。在实验教师掌握了改革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之后,才可能调动与发挥出一般人并不具备,只有启蒙美术教师才可能具有的艺术教育教学的职业素养,进行创造性的美术教学的改革。
其次,把“儿童画”纳入美术教学之后,要对“儿童画”自由表现的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对终止“儿童画”自由表现的所谓“危险”阶段的普遍规律,对儿童艺术表现与心理发展的过程和对教学途径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提出科学的教学方略和改革设想。要在“儿童画”长期被封杀的美术教学中开辟发展“儿童画”的教学途径,改革成人化的教学模式,“理论”建设尤其重要。当前在小学进行的美术教学改革实验中的“美术”和“艺术”等不同实验版本的“儿童画”教学中,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回生”,走模仿性常规教学的老路;二是“自由化”,受“无辅导”或“随意性”教学的误导,根本没有进行科学的教学引导。这两种倾向的出现,都是美术教学理论建设匮乏的必然结果。
再者,在儿童画的基础上向写生画和记忆、想象创作画等基础教学的引导、过渡和教学发展的途径,还有美术与音乐等其他学科配合的“度”和“量”等等,也都是必须认真进行科学的理论研讨的新课题。
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教学改革实验只能要求成功不能允许失败。任何改革设想和实验方案都应该先进行广泛的科学研讨,再进行比较验证和可行性的教学试验。进行改革实验需要选择有改革要求的实验教师,启发他们灵活运用改革美术教学的理论要求,进行创造性的改革教学的实践探索。指导改革实验必须进行跟踪指导,指导的方式要以创造性的、启发式的“引导”和“建议”
为主,可以用“观摩课”的研究学习方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切忌使用模仿性的“示范课”和“样板课”的指导方式。因为促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的美术教学,只有通过美术教师进行“创造性”的美术教学实践才可能实现。所以,实验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发挥实验教师的创造性的才能。最好的美术教学改革实验教师,最好的启蒙美术老师,不只是能画出好画的老师,还应该是最具“创造性”的、有多学科修养的、多才多艺的老师。
因为传统的模仿性的美术教育和受多方面的模仿习惯的影响,不但我们的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习惯于模仿性的教学常规,其实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也多是习惯于依赖、仿照、模仿式的工作。缺乏“创造性”,思想不解放,创新才能被严重束缚,是我们多数人普遍的遗憾。进行改革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验,美术启蒙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要用发展“儿童画”作为美术教学的启蒙教学,用保护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表现的教学引导和心理训练,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创造性才能的教育目标。
美术教学改革实验不能一蹴而就,至少需要一轮的时间。在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用“创造性”教学改革“模仿性”教学的今天,就不应该允许美术教学再用“模仿性”教学封闭和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才能的发展。为此笔者建议:在进行美术教学改革的理论研讨与教学改革实验的同时,普通中小学应当开展以“形象记忆训练”为主的“记忆画”教学和速写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过渡。“记忆画”教学的教材可以随意选择生活中简单的几何形体和复杂组合形体的各种物象。它能够适应城市与农村、班型大与小、教师的专业水平的高低等不同的要求。学生的作画工具可以自由选择。组织教学,选择教材都不太难。它对学生的注意、观察、识记和创造性表现等心理素质和艺术表现的技能技巧都会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尤其重要的是,它对于转变美术教师的教育思想,帮助他们重新认识与发挥自己在美术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由教师主导的“传授”知识和技术的“模仿性”教学,转变为由教师主导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识记、发现和创造性表现的“创造性”教学,操练进行吸引稳定的注意、培养观察要求、引导比较思考和识记与创造性表现等心理训练的教学方法等,将会有重要的影响。自觉的把自己转变成为适应美术教学改革需要的美术教师,对于大多数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这个“过渡”可能是非常需要的。
最新美术老师双减心得体会范文二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的任务:
1、 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 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ji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ji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
第一周:参观和旅游
第二周:游乐场 中外民居
第三周:粉印版画 生活用品
第四周:老房子
第五周:点、线、面
第六周:会变的花 会变的树
第七周:水墨游戏
第八周:剪纸(一、二)
第九周:十二生肖
第十周:纸卷造型
第十一周:近大远小
第十二周: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
第十三周:新老街道
第十四周:小设施 我设计的小设施
第十五周:我制作的小设施(一、二)
第十六周:摸物背形
第十七周:实物的联想(一、二、三)
第十八周:染纸
第十九周:书签 民间年画
第二十周:复习考试
美术老师双减心得体会范文 美术教师减负工作总结(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