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探索教训的心得体会简短 初步探索教训的心得体会简短版(七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初步探索教训的心得体会简短一
你局《关于江宁区汤水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修改文件的请示》(江宁水字[20xx]72号)收悉。汤水河治理工程经省水利厅苏水计[20xx]186号文批准同意立项建设,因汤山街道在南京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定位为新城,汤水河下段寺庄闸至万安桥下及支流段260米变为汤山新城中的城市河道,原批复设计标准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经省水利厅苏水函[20xx]31号文批复同意该段河道按五十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治理。现设计单位已完成设计修改,根据省水利厅苏水计[20xx]186号和苏水函[20xx]31号文的批复精神,结合专家审查意见,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汤水河治理范围为招待所桥(桩号0 320)至万安桥下(桩号4 400)及支流汤泉河(桩号z0 560至 z0 820),治理段河道总长为4.34千米。工程建设内容为:疏浚河道4.34千米,护砌8.68千米(其中桩号0 660—0 870左岸挡墙维持现状),局部堤身加高培厚,拆建招待所闸和八三闸,拆除寺庄闸。
二、招待所桥(桩号0 320)至寺庄闸(桩号1 940)段即上游段河道长1.62千米,该段河道治理工程的规模、建设内容已由苏水计[20xx]186号文批复。通过对闸型式的进一步比选,同意招待所闸和八三闸改为3孔,每孔净宽5.4米,采用卧倒门配液压启闭机。上游段工程总投资为1640.77万元。
三、寺庄闸(桩号1 940)至万安桥下(桩号4 400)及支流段长260米(简称新城段),该段河道长2.72千米。根据苏水函[20xx]31号文的批复,新城段的河道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同意该段河道工程的设计。新城段工程总投资为3641.55万元。
四、初步设计修改后,核定汤水河治理工程总投资5282.32万元,超出原省水利厅批复部分,由你区另行自筹解决。
五、请对招待所闸、八三闸的闸门型式、上游段与新城段河道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尽快编制施工图设计,尽早开工建设,确保在20xx年年底前完工。
二○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2022初步探索教训的心得体会简短二
>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6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八第1、3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和建立分数数学概念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激发主动探求的欲望,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教材地位及作用
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将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它这样安排体现了《新课标》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的学习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但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的原则。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意义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在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
1、激趣引入在分月饼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
2、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1/2:平均分——1/2的由来--分母的意义——分子的意义—1/2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1/2的读法和写法
3、学生实践分正方形月饼体会1/4的意义和3/4的意义。
4、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孙悟空分月饼出发,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二、探究学习新知
1、通过操作理解word/media/的意义,学习word/media/的读法和写法请用圆片、长方形片,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2、学习例2:引导学生理解1/4和3/4的意义
3、揭示分数的意义
三、练习提高
四、总结课文
五、拓展揭题
2022初步探索教训的心得体会简短三
>
>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是一节新授课。
>
“表内乘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而“乘法的初步认识”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建立“乘法”概念较为困难。所以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使他们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扎实地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
我针对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教学难点。
>
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无非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点被大家所共识。因此,我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取操作感知,抽象概括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乘法的意义。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学有成功、学的愉快,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
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个学生50根小棒。
>
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约7分钟)
第二层: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约15分钟)
第三层: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约8分钟)
第四层:课末总结,梳理乘法(约10分钟)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概念的引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教师在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学生喜欢的动物园一角。“你们喜欢小动物么?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我看见有兔子、和鸡,兔子有几只,怎样计算?鸡有多少只呢?……这样设计,学生感知生活中按一组一组数的现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接着说:“看来,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同数相加的例子.不仅生活中是这样的,比如我们用筷子,一双筷子有两根,五双筷子就是2 2 2 2 2=10,这是提出:如果我们班同学都拿一双筷子,有多少根?又该如何解决?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
初步探索教训的心得体会简短 初步探索教训的心得体会简短版(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