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考研心得体会实用 考研心得体会2000字(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乐山考研心得体会实用一
乐山大佛坐落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周围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统称“乐山三江”。
它通高71米;肩宽24米;耳朵有7米长,每个耳朵能钻进去两个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长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它头的直径竟有10米,有5层楼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却有8.4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个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它的膝盖到脚背总长28米,脚宽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只脚可以站100多人呢!乐山大佛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人们说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建于公元720xx年,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已经矗立在这1200多年了!
乐山大佛两侧的岩石叫做“红砂岩”,是一种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为什么能保存1220xx年呢?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凌云山西面阴坡处,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
乐山大佛是一个名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当时,岷江水势汹涌,常常淹死过路的行人。海通和尚一忍心看下去,于是便筹集巨款,修筑乐山大佛,愿它能抵住这汹涌的江水。当时,一名财主想得到这笔巨款,当海通知道了他的想法以后,便对财主说:“我宁愿把我的眼珠挖下来,也不会给你这笔钱。”他见财主不信,便用双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财主见了,吓得魂飞魄散,这才打消了念头。过后,海通又号召了很多人来修筑乐山大佛。就这样,人们一锤锤地修造了90年,乐山大佛才修筑成功。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介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
各位小朋友、先生、女士们大家好!
今天我就带着大家去玩。
在四川省西南部,有一条从北向南流的大河,叫岷江。岷江水流湍急,不涛汹涌,常常掀翻江上的航船,淹死过往的行人。传说在1200多年前,有个叫海通的和尚,想借神的力量保护航船的安全,于是发起修造一座大佛。从那时起,无数石匠在乐山岷江岸边的石壁上一凿凿、一锤锤,整整桥大了90年,终于凿出了一座大石佛。这就是我国最大的石佛——乐山大佛。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背山面水,魏巍端坐。他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3。3,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斜披垂挂的衣衫下,露出两只大脚,脚宽8。5米。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她的大脚上,每一只都可以坐上100来人。这座头顶蓝天、足踏大地的石佛,不管从哪个方向看过去,都是那么凛然不可侵犯。越是在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他都能擎得起。
我的解说完了,希望大家能到乐山大佛来玩,谢谢大家。
有关乐山考研心得体会实用二
大家好,今天由我带领各位游客朋友游览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是一个名叫海通的禅师为了减杀水势、普度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南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进行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才竣工。近代有诗人盛赞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峨眉—乐山大佛自然遗产保护区。四川的世界自然遗产丰富,目前,世界自然遗产有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区和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有青城山和都江堰。四川唯一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属于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的乐山大佛。
今天,我们游览乐山大佛的线路是:先从乐山大佛正门进入景区,步行到凌云寺,参观大佛摩崖石刻造像。参观完后,再步行至苏园和东坡楼,再步行到碑林,最后参观凌云寺和游览灵宝塔。游览全程是一条环线,单进单出,请大家紧随团队,记住我的电话号码,两小时后我们在刚才停车的位置集合。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灵宝塔。栖鸾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是除摩崖石刻造像以外,大佛景区至今保存规模最大的两大古建。其中,灵宝塔可以说是大佛景区佛教文化的灵魂所在。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庙中,塔具有非凡的意义。在普通人眼中,《西游记》中有名的“托塔李天王”最深入人心,这是将毗沙门拖托塔形象移到了唐初名将李靖身上,借助中国四大名著,使“塔”这种文化植入到民众心中,从此,中国建筑与塔结缘。
佛塔,亦称宝塔,原是印度梵文stupa(窣堵泼)的音译,也称浮屠,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是中古领悟慈善文化的一种解读。最早的佛塔是用来供奉、安置舍利、经卷和各种法物的。所以,许多佛塔会建有佛塔碑记、圣像、佛经等。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另外,还在释迦牟尼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八个地点建立了八个灵塔,这些塔都是有纪念意义的。早期的佛塔很简单,就是一个半圆形的大土冢,完全是坟墓的形式。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艺术化,出现了各种形制的塔型,如西安的大小雁塔、杭州的六和塔、银川的海宝塔、四川泸州报恩塔、河南的镇国塔等等,大家最熟悉的现存最大的塔是山西应县的木塔。
大家不妨仔细看看:灵宝塔的制式属于中国最常见的密檐式。有一副流传很广的对联是这样说的:远眺高高宝塔,七层八角四方;近看平平手掌,五指二短三长。这里,七层八角四方,就是密檐式塔的基本特征。大家请看这座灵宝塔:塔基上面,第一层特别高,以上各层逐步收缩,空间越来越低矮,高度面阔愈往上收缩愈紧,各层塔檐紧密相接,所以叫做密檐塔。
从下往上看,这座灵宝塔的整体轮廓呈炮弹形。灵宝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堆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有十三级,比之于我们前面所说的“七层八角四方”还要多出六个层级。、
塔层为奇数,奇数为阳数,含吉祥之意。根据佛教理论,第一层象征“地”,第二层象征“世间”,第三层象征“三界”。每级都开有窗眼,这也是当年乐山地区经济实力的体现。灵宝塔因体量大,塔体中空,塔内有石阶沿着塔轴盘旋而上,游人可以登至塔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形,使得灵宝塔看上去轻盈向上。灵宝塔除塔刹和基石之外,均以砖砌墙,这在唐朝时期并不多见。
灵宝塔具有很深奥的象征意义。灵塔及陵寝,宝塔及三宝,有着特殊的佛教含义。高僧、活佛的遗体保存于这样的灵塔之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界”的佛教思想——土、火、水、空集于灵塔一身,使这四种属性通过灵塔表现为有形物质,可通过视觉观察到的实体,象征着出生——生活——死亡——精神——出生——的“生命之轮”,实现用无穷尽的轮回。
大佛景区因为有了灵宝塔,大佛更灵;凌云山有了凌云塔,山更增色。
谢谢!
有关乐山考研心得体会实用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20xx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20xx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20xx年了。
设计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20xx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
乐山考研心得体会实用 考研心得体会2000字(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