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结构实验心得体会及感悟 结构力学实验心得体会(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结构实验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1)杨氏模量的定义。

(2)利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杨氏模量仪(包括砝码组、光杠杆及望远镜-标尺装置)、螺旋测微器、钢卷尺。

1)杨氏模量

物体受力产生的形变,去掉外力后能立刻恢复原状的称为弹性形变;因受力过大或受力时间过长,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称为塑性形变。物体受单方向的拉力或压力,产生纵向的伸长和缩短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形变。设一物体长为l,横截面积为s,沿长度方向施力f后,物体伸长(或缩短)了δl。f/s是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称为应力,δl/l是相对变形量,称为应变。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按照胡克(hooke robert 1635—1703)定律,物体内部的应力正比于应变,其比值

(5—1)

称为杨氏模量。

实验证明,e与试样的长度l、横截面积s以及施加的外力f的大小无关,而只取决于试样的材料。从微观结构考虑,杨氏模量是一个表征原子间结合力大小的物理参量。 2)用静态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测量有静态法和动态法之分。动态法是基于振动的方法,静态法是对试样直接加力,测量形变。动态法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适用范围广,是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静态法原理直观,设备简单。

用静态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是使用如图5—1所示杨氏模量仪。在三角底座上装两根支柱,支柱上端有横梁,中部紧固一个平台,构成一个刚度极好的支架。整个支架受力后变形极小,可以忽略。待测样品是一根粗细均匀的钢丝。钢丝上端用卡头a夹紧并固定在上横梁上,钢丝下端也用一个圆柱形卡头b夹紧并穿过平台c的中心孔,使钢丝自由悬挂。通过调节三角底座螺丝,使整个支架铅直。下卡头在平台c的中心孔内,其周围缝隙均匀而不与孔边摩擦。圆柱形卡头下方的挂钩上挂一个砝码盘,当盘上逐次加上一定质量的砝码后,钢丝就被拉伸。下卡头的上端面相对平台c的下降量,即是钢丝的伸长量δl。钢丝的总长度就是从上卡头的下端面至下卡头的上端面之间的长度。钢丝的伸长量δl是很微小的,本实验采用光杠杆法测量。

3)光杠杆

光杠杆是用放大的方法来测量微小长度(或长度改变量)的一种装置,由平面镜m、水平放置的望远镜t和竖直标尺s组成(图5—1)。平面镜m竖立在一个小三足支架上,o、o′是其前足,k是其后足。k至oo′连线的垂直距离为b(相当于杠杆的短臂),两前足放在杨氏模量仪的平台c的沟槽内,后足尖置于待测钢丝下卡头的上端面上。当待测钢丝受力作用而伸长δl时,后足尖k就随之下降δl,从而平面镜m也随之倾斜一个α角。在与平面镜m相距d处(约1~2m)放置测量望远镜t和竖直标尺s。如果望远镜水平对准竖直的平面镜,并能在望远镜中看到平面镜反射的标尺像,那么从望远镜的十字准线上可读出钢丝伸长前后标尺的读数n0和n1。这样就把微小的长度改变量δl放大成相当可观的变化量δn=n1-n0。从图5—2所示几何关系看,平面镜倾斜α角后,镜面法线ob也随之转动α角,反射线将转动2α角,有

在α很小的条件下tgα≈α;tg2α≈2α

于是得光杠杆放大倍数

(5—2)

在本实验中,d为1m~2m,b约为7cm,放大倍数可达30~60倍。光杠杆可以做得很精细,很灵敏,还可以采用多次反射光路,常在精密仪器中应用。

图5—2 光杠杆原理

4)静态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模量的实验公式

由式(5—2)可得钢丝的伸长量

(5—3)

将式(5—3)以及拉力f=mg(m为砝码质量),钢丝的截面积s=1/4πd2(d为钢丝直径)代入式(5—1),于是得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公式

(1)检查钢丝是否被上下卡头夹紧,然后在圆柱形卡头下面挂钩上挂上砝码盘,将钢丝预紧。

(2)用水准器调节平台c水平,并观察钢丝下卡头在平台c的通孔中的缝隙,使之达到均匀,以不发生摩擦为准。

(3)将光杠杆平面镜放置在平台上,并使前足oo′落在平台沟槽内,后足尖k压在圆柱形卡头上端面上。同时调节光杠杆平面镜m处于铅直位置。

(4)将望远镜一标尺支架移到光杠杆平面镜前,使望远镜光轴与平面镜同高,然后移置离平面镜约1m处。调节支架底脚螺丝,使标尺铅直并调节望远镜方位,使镜筒水平对准平面镜m。

(5)先用肉眼从望远镜外沿镜筒方向看平面镜m中有没有标尺的反射像,必要时可稍稍左右移动支架,直至在镜筒外沿上方看到标尺的反射像。

(6)调节望远镜目镜,使叉丝像清晰,再调节物镜,使标尺成像清晰并消除与叉丝像的视差,如此时的标尺读数与望远镜所在水平面的标尺位置n0相差较大,需略微转动平面镜m的倾角,使准线对准n0,记下这一读数。

(7)逐次增加砝码(每个0.36kg),记录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的各相应的标尺读数ni′(共7个砝码)。然后再逐次移去所加的砝码,也记下相应的标尺读数ni″。将对应于同一fi值的ni″和ni′求平均,记为ni(加、减砝码时动作要轻,不要使砝码盘摆动和上下振动)。 (8)用钢卷尺测量平面镜m到标尺s之间的垂直距离d和待测钢丝的原长l。从平台上取

下平面镜支架,放在纸上轻轻压出前后足尖的痕迹,然后用细铅笔作两前足点oo′的连线及k到oo′边线的垂线,测出此垂线的长度b。

(9)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钢丝不同位置的直径,测6次。

(1)设计数据表格,正确记录原始测量数据。

(2)用逐差法计算δn。

(3)根据实验情况确定各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

(4)计算出杨氏模量e,用误差传递关系计算e的不确定度,并正确表达出实验结果。 (5)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式(5—4)可改写成

率k中求出e值。

用坐标纸作出n~m关系图,并从其斜.

(1)杨氏模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大小反映了材料的什么性质?若某种钢材的杨氏模量e=2.0×1011nm-2,有人说“这种钢材每平方米截面能承受2.0×1011n拉力”,这样说对吗?

(2)在用静态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中,由于受力伸长过程缓慢,因而是在等温条件下进行的。而在动态法(例如音频振动法)测量时,由于拉伸、恢复、压缩、再拉伸的过程进行得极快,试样与周围环境来不及进行热交换,所以是在绝热条件下进行的。一般静态法比动态法测得的杨氏模量约低2%,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3)光杠杆的放大倍数取决于2d/b,一般讲增加d或减小b可提高光杠杆放大倍数,这样做有没有限度?怎样考虑这个问题?

描写结构实验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 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2.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3.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双缩脲a,再加双缩脲b六、讨论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据是什么?

描写结构实验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绿色植物如菠菜叶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差别仅是a中一个甲基被b中的甲酰基所取代。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也是食用的绿色色素,可用于糕点、饮料水等中,添加于胶姆糖中还可消除口臭。植物中a的含量通常是b的3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溶剂。

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α—,β—,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异构体含量最多,也最重要。生长期较长的绿色植物中,异构体中β—的含量多达90%。β—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其结构是两分子维生素a在链端失去两分子水结合而成。生物体内,β—体受酶催化氧化即形成维生素a。目前,β—体可作为维生素a使用,也可作为食品工业的色素,β一胡萝卜素还有防癌功能。

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在光合作用中能起收集光能的作用。在绿叶中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由此可见,叶绿素等天然色素有广泛的用途,对于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就显得很重要了.本实验就提取和分离做了相关的研究。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研钵、分液漏斗、显微载玻片、毛细管、层析柱(20×10 cm)、uv-240

紫外分光光度计

试剂:石油醚、乙醇(95%)、菠菜叶、丙酮(化学纯)、乙酸乙酯(化学纯)、无

水硫酸钠、硅胶g、中性氧化铝(150目~160目)

1.2 提取与分离

1.2.1 浸泡法提取色素

在研钵中放入20 g新鲜的菠菜叶,加入20 ml3:2(体积比)石油醚—乙醇混合液,适当研磨(不要研成糊状,否则会给分离造成困难),用倾析法将提取液转

移到分液漏斗中,每次用10ml水洗涤两次,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乙醇。洗涤时要轻轻旋荡,以防乳化。弃去水乙醇层,石油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滤入小圆底烧瓶,在水浴上蒸发浓缩至大约l m l。

1.2.2 薄层层析

取四块显微载玻片,硅胶g经0.5%羧甲基纤维素钠调制后制板,在室温下晾干后在110°c活化1h。选取效果最好的一块进行点样。

展开剂:(1)石油醚—丙酮=8:2(体积比)

(2)石油醚—乙酸乙酯=6:4(体积比)

取活化后的层析板,点样,放入预先选定展开剂的广口瓶。瓶的内壁贴一张高5cm,绕周长4/5的滤纸,下部浸入展开剂中,盖上瓶盖。待展开剂上升至规定高度时,取出层析板,晾干,做出标记。

分别用两种展开剂展开,比较不同展开剂的展开效果。观察斑点在板上的位置并排列出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黄素的rf值的大小。注意更换展开剂时,需干燥层析瓶,不允许前一种展开剂带入后一系统。

1.2.3 柱层析

取少量脱脂棉在小烧杯中用石油醚浸润后,挤压除去气泡,放在层析柱底部。在层析柱中加15cm石油醚。加入中性氧化铝8克,打开柱下活塞,保持石油醚高度不变,氧化铝在柱子中堆积。装完后,打开下端活塞,放出溶剂,直到氧化铝表面剩下1—2mm高为止(不能使氧化铝表面露出液面)。

将浓缩液用滴管加到柱顶部,打开下端活塞,让液面下降到柱面以下1mm,关闭活塞,加数滴石油醚,打开活塞,使液面下降,几次反复,使色素全部进入柱体。

在柱顶加1.5cm洗脱剂——9:1(体积比)石油醚—丙酮。打开活塞,用锥形瓶收集。当第一个有色成分即将滴出时,取另一锥形瓶收集,得橙黄色溶液,即胡萝卜素。

2.1提取

由于甲醇与乙醇的极性相近,但是乙醇易得、无毒,所以用3:2的石油醚一乙醇通过浸泡的方法提取菠菜色素,而不是用石油醚—甲醇。

2.2分离

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又叫薄层色谱,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可以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实验中涉及的菠菜色素的比移值(rf)(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列表如下:

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一个常数,因此有可能根据化合物的rf值鉴定化合物。

菠菜色素中各种色素的比移值r

结构实验心得体会及感悟 结构力学实验心得体会(八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