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与科研的区别心得体会及收获 学科教研心得体会(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教研与科研的区别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团结协作,共创辉煌
教研组采用了集慧式备课,每次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从书本上某一副图的的分析到教学内容难点、重点的把握,从教学方法的应用到学生学法的研讨,点点滴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倾注着教师们的真知灼见,发挥着集体的力量,体现着团队的精神,群策群力。有时老师遇到上课过程中突发的教学或学生方面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于是我们教研组成员都会出谋划策,特别是支教老师邵慧峰,积极主动帮助解决教学疑难问题。
二、人人开课,锻炼自我
由于我组人员只有四人,因此要求本组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开一节校级公开课。在开课之初,由开课教师选定课题,并把上课的想法与组内教师交流,不断地修改教学设计,争取拿出最满意的设计。在开课之后,听课教师除了做好记录,还要求每位听课教师针对这堂课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说说自己的听课体会。通过实践,开课教师觉得一次公开课对于自身是一种良好的锻炼,听课老师亦是如此。因此,要想搞好教研活动首先要调动组内教师的积极性。
三、反思总结,不断成长
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学习和反思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对于一个优秀的社会教师来说,他一定是个会反思的人;对于一个教研组来说,它也必须是一个会反思的教研组。因此,为了教师的自身发展、为了教研组的成长,就要学会反思。无论是每次的听课活动,还是每次的备课、读书交流活动,都要求老师们写好自己的活动反思,如果有条件、有兴趣的教师还可以针对某一次活动做一次案例分析,在反思、分析中不断成长。因此,每次的活动都有了教师们的积极参与,也都有了教师们的反思。组长把这些反思收集起来,做为教研活动的一次反馈,并保证每次活动教师们的充分参与。同时,本组也积极参加市区级的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回来之后,教研组内都要求针对某一主题,有交流和探讨,以期每次活动真正的有所收益。此外,我们为了努力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到理论水平,积极撰写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等,积极参加市、区各项教学评比。
回顾这一学年的教研活动,感触很深,有成功也有很多不足。我们组的人员虽少,但我们每一位组员都在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
描写教研与科研的区别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各位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大家晚上好!
第一次参加这个专业教学会议。自我任校长以来,我们经历的高考出现滑坡,局对校的教学质量评估,我们仅获二等奖,且排在第二名,这是我校有史以来的最差成绩。说明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社会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离先进学校和追赶目标的距离越来越远,而追兵却离我们越来越近。突出表现在高考成绩上,一是与先进学校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二是学科之间不平衡,三是特色丢失、优势学科下滑。差距的存在,一方面是我领导不力,深入抓教学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争先进位意识还不强。强强相遇勇者胜,面对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先进学校的强劲优势,争先进位的勇气和信心不足,满足于既有的成绩,安于现状,缺少强烈的危机意识,质量目标定位不高,赶超措施谋划不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升。二是质量重心下沉还不够。随着省市“五严十禁”等教育新政的实施,高考质量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课堂教学质量的竞争,但我们还没有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上,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置不果断,措施跟不上,管理制度不能落实到教学,教学要求不能落实到课堂。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到课堂效率的重要性,还满足于抢课时、耗时间、拼体力。一些教学研究还停留在理念层面,对实际操作的研究不够,教科研成果的转化不够,教学指导的实效性不够,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亟需提高。三是考试研究水平还不高。有高考就必须有高考研究。有的教师不重视考试研究,要么无视考试规律和命题规律,以不变应万变;要么人云亦云,随大流,跟风走;要么“拿来主义”,“做现成事”,“吃现成饭”,东扯西拉拼凑练习与测试,缺乏科学的研究与应对。有的学科组缺乏健全的考试研究机制,不重视考纲的研究,不重视考试信息的搜集与分析,不重视教师命题能力的培养,不重视校本化题库的建设,不重视练习、测试、考试的科学组织与分析,考试研究能力较低。?有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视差距;找准落后的原因不难,难的是能不能认真整改,迎头赶上。为此我们首先从理念上坚持四个认识:
必须坚定质量信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在这三大任务中更加规范是前提,更高质量是核心,更具特色是追求。我们必须突出质量核心要素,落实“全面质量观、全程质量观和全员质量观”,始终如一做到旗帜鲜明抓质量、理直气壮抓升学、凝心聚力培特色,要让质量提升成为我校教师的不变信念和永恒追求。?
必须坚持课堂改革。改革增活力,改革出效益。要突出课堂主阵地,强化课堂主旋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生为本,深化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知识的吸收率、转化率和产出率。?
必须坚守办学底线。新形势下,我们任务很重,压力很大。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牢牢坚守普通高中的办学“底线”,这就是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的升学愿望和需求,尽最大所能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生源,不管用什么办法,不论走那条道路。切实把人民群众的需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全过程。?
必须坚持科学考评。考评既是导向也是动力,提高办学质量,必须探索创新办学效益考评机制,建立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估机制和绩效分配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全过程多元化的考评奖励,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积极性,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导向真正得到落实。?
工作中要把握住五项措施:?
强化质量把关。一要着力质量过程监控。高三重视每次检测数据的分析和反馈;要强化非毕业年级的质量责任,重视高一、高二年级质量评估、检测。落实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年级责任制,落实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责任制,落实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责任制,落实以教师为核心的全员责任制,恪尽职守,层层把关,强化过程考核,做到全面考核,全员有责,全面兑现。二要着力质量均衡提升。要统筹安排三个年级的教学。高一年级重基础知识,重学习方法,均衡各科教学,形成宽厚的基础。历年高考实践表明,高一强则高考强,得基础者“得天下”。高二年级重均衡提升,分类要求,分层达标,在保证语数外教学的前提下,抓好必修课教学;艺体教学要强化基础训练,把握好专业考试方向;要重视学科均衡,及时拓宽补缺,防止“木桶效应”。高三年级重知识整合应用,重综合能力提升,特别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艺体教学在争取省统“进线”和校考“过关”的同时,要研究落实专门的文化课教学计划,降低教学难度,夯实文化基础,确保基本分数。三要着力拔尖学生培养。精培尖子生,必须用心、精心。要量身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拓宽思路,活跃思维,挖掘潜力,努力构建拔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要积极探索,建立从高一年级起步的拔尖学生培养机制。?
优化教学管理。时刻聚焦课堂、关注教学细节,从课程设置、计划制定、备课授课、绩效评价,到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突破点等,都要有全方位的设计和监控,做到教学精心设计、流程精心安排、作业精心选择、问题精心反馈、辅导精心分类等等。一要重点加强对备课的管理。备课要突出个人复备。现有的主要备课模式是个人主备——集体研讨——个人二次复备。要严防主备带着材料来,其余人拿着材料走;要解决一人主备、众人享用的懒教问题。要规范备课流程,众人都备,一人主备,备出各自问题,带着问题进入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重在研究,要备出思路。个人二次复备,既要汲取集体智慧,又要有所取舍,结合班情和学情备到学生、备出个性,真正做到集体备课碰撞思维火花,个人复备彰显个性特色。二要突出加强对课堂的监控。进一步完善好课、示范课、优质课等评课制度,使教学始终处于可控之中。要大力推进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模式研究。课堂要突出教师为主导,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讲重点,讲疑难,帮助每个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发展能力;要坚持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学、积极地思;要坚持思维为主攻,课堂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体验,让学生在课堂展示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独立性。三要着力提高练习质量。练习要突出有效、高效。各年级分管教学主任要统筹各科作业安排,提高作业训练量与学科课时分配的匹配度。练习要精选精炼,坚决杜绝不加选择、“拿来主义”。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要加强作业书写规范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抓好限时作业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和解题的速度,做到练习的规范、速度与效果的统一。?
重视素质提升。一要发挥德育引领作用。德育是灵魂,是学生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要通过德育点燃学生学习激情,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通过
教研与科研的区别心得体会及收获 学科教研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