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成长之路心得体会及收获 促进学校发展的学校心得(9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学校发展成长之路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1、培养目标
继续坚持“一切都是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全面发展 个性特长”的培养目标,通过有计划的培育使我校学生在行为规范、公民基本素养、审美能力、合作意识、体质健康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主学习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凸现鲜明的学生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全面发展又具有独立特长的现代中学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批优秀学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办学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把我校办成 “小而精,精而高,高而优”的高质量精品学校,把新校区建设成花园式的示范学校。
二、具体发展目标和措施
(一)德育工作
目标:营造积极、创新、共生的德育氛围,构建有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培养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
措施:
1、进一步理清德育工作思路,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不断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2、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在“全员、全方位”的德育管理模式下,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体验型德育活动”的管理,构建政教、教务规划,年级组、班主任贯彻落实,学生操作、实践的教育网络。
3、狠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是中小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现在和未来更适应社会生存。围绕此项教育主要抓好两个重点:一是学生文明礼貌教育,二是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任课教师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会、团委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职能,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要重点关注“行为偏差”学生,制定“行为偏差生”的转化计划。政教处要制定行为规范教育的系统方案。
4、营造班级特色文化,开展班级管理竞赛活动。每学期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竞赛活动,将班级文化作为评价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延伸。逐步把行为规范教育由外部压力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转移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上来,班级精神文化的主题是班风。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各班开学初要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计划,确定班风的主题,实施形式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引导树立一种班级精神,形成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集体。
5、构建学生评价体系,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学校建立评定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制定各项方案、细则,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此项工作,努力发挥示范作用,每年举办素质教育汇报或展示活动。高中部也要根据初中学生评价的思路,结合高中学生实际开展高中学生素质评定工作。
6、构建学校规范、系统的德育网络
(1)完善制度——《德育工作方案》
(2)特别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或纪念日,在学生中坚持开展相对应的主题活动。常规纪念日如清明节、全省成人仪式、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学校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等都要认真安排,形成制度。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在学生中开展“信心教育”“成功教育”等,激励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其成功和发展。
(3)渗透课堂——要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活动。
(4)家长学校——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力。坚持每学期开好两次具有较高质量和较大影响的家长会。
(5)坚持规范的学生评优活动。如每学年文明学生、学习标兵、优秀艺术生等评比。
(6)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7)坚持办好每年寒、暑假两期“学生素质技能培养超市”活动,形成特色,产生效果。
(8)建立学生学习指导咨询中心。
7、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8、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
9、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养成健康的心态,具备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工作
目标:巩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完善特色教学模式,尝试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发展。
措施:
1、坚持以“诱思探究”和“调节教学”为理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基本点放在课堂上,向课堂要效率。完善课改积极分子的评选办法,使更多的教师投入到课改之中。
2、在新课程理念下,继续狠抓备课、讲课、练习、考试、评卷、辅导等具体教学环节的管理,以过程促进效果。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课上要积极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组织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引导作用,激发求知欲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落实每一节的教学任务。教务处要研究常规教学管理办法,形成新的管理模式。
3、积极实施“俱乐部形式”的特长生培养活动。三年中要成立科技、乒乓球、篮球、学科竞赛、艺术等俱乐部,通过俱乐部形式把培养学生特长,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把严格考试作为校风建设的重点,规范学校考试工作。稳步进行命题和考试的改革,减少考试次数,提高考试质量。创造条件,用现代技术手段逐步建立质量监查体系。实行集体命题、背向命题以及教考分离等,强化监考职责,三年内实现考风考纪的彻底扭转。
5、坚持校本教研活动。制定系统的校本教研方案,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重点加大备课组的管理力度。制定方案规范备课组的管理,对备课组长的选拔、待遇、职责、奖惩以及备课组的工作业绩等都要系统研究。教研组、备课组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每周教研活动要有主题、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备课组要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要求教案、作业、测试三统一,包组领导要定期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教务处要进行检查。
6、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学科建设考核方案》,创造有利于教师迅速成才和凸现学科教学特色的教学环境,使任课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逐渐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争取有2-3个学科成为市名学科,每学年重点加强和提高2—3个学科,体现重点,突出重点。
7、积极贯彻落实高中新课改方案,制定校本课程系统方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认真学习国家高、初中新课程方案,领会其精神实质;二是要制定学校整体规划;三是要使校本课程体现我校特色;四是构建专兼职
学校发展成长之路心得体会及收获 促进学校发展的学校心得(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