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发展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脱贫攻坚产业培训心得体会(9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产业扶贫发展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市-区-镇-村位于-镇南边,距离场镇1.5公里,成渝高速穿境而过。共有9个社,人口506户1706人(其中建挡立卡贫困户现有23户56人),耕地面积1566亩。村两委会成员共有6人,党支部有党员25人。主要通过外出务工方式增收,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400元。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省、市、区“三农”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发挥村集体经济优越性,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建立乡村治理新机制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注入农村基层组织新活力。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集体所有。坚守不改变村集体产权性质、不损害村集体利益、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条底线”,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政府在政策、规划等引导作用,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创新形式,大胆实践,形成能适应不同经济资源和市场条件的新型集体经济;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本村实际,坚持分类施策和生态环保底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五是坚持村为主导。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主导和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集体和个人双赢局面;六是坚持量力而行。本村结合自身能力,求真务实,开展项目建设。
(一)村党组织建设标准。本村支部成员有3人,书记1人,委员2人,现有村办公场所、村级卫生室约600平方米,共有党员25名。村级活动阵地进行了标准化建设,规范了标识标牌,提升了活动阵地的战斗堡垒作用。试点推行村民″记功分"激励机制,将党员干部群众的日常行为进行量化记分和公开亮化,真实准确地反映现实表现,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和村级民生管理水平,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格局。
(二)村集体资产丰厚。本村现有耕地1566亩(其中田517亩、土1049亩),林地189亩,宅基地48300平方米,提灌站2座,小ⅱ型水库1处,堰塘12口,村道路10.3公里,闲置村小学1处806平方米,村办公场所600平方米,办公设施有投影仪1台,电脑2台,打印机1台,办公桌36张,椅子72把,电视2台,电扇2台,现有的村集体资产丰富,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集体经济有创收。本村通过大志土地流转合作社将全村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土地流转,现已流转土地400亩,发展甜橙产业,租金19.2万元/年,大志土地流转合作社从中收取20元/亩的土地流转服务费0.8万元/年;流转小ⅱ型水库1座,租金1.2万元/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
(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村务财务公开和村账镇管制度,日常支出由村“两委”商讨决定,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由村文书开具票据,村民监督委员会审议,村支部书记审定,村委会主任审批。报账员(村文书)每季度统计上报镇三资管理办公室,审核报销。
通过土地集中流转,积极盘活闲置土地,打造农旅综合体,发展养殖、农家乐1家,打造水上乐园1处,在3、4、5、9社发展特色体验式种养殖基地136亩。
(一)发展油房沟特色养殖、农家乐1家
1.土地整形。土地整形16亩。
2.生产便路。新建宽1米、厚0.12米生产便道300米。
3.迎水面硬化挡墙。新建高2米、厚0.15米迎水面硬化挡墙150米。
4.放水设施。购买放水设施5处。
5.购买鱼苗。购买一条重50克的鱼苗30000尾。
6.购买饲料。购买鱼饲料6吨。
7.人工管理。每年鱼塘人工管理1人。
8.设备购置。农家乐购置设备1套。
(二)打造大志水库水上乐园1处
1.购买脚踏游船。购买脚踏游船5艘。
2.修建游船码头。修建游船码头1处。
3.人工工资。聘请安全导游5人,12个月。
(三)赵沟特色种养殖120亩
1.土地调型。土地调型整理120亩。
2.生产便道。新建宽1米、厚0.12米生产便路500米。
3.迎水面挡墙。新建高1.5米、厚0.15米迎水面挡墙240米。
4.放水设施。购置放水设施8处。
5.购买鱼苗。购买一条重50克鱼苗50000尾。
6.购买饲料。购买鱼饲料8吨。
7.人工管理。每年聘请人工管理2人。
8.购买果树苗。购买果树苗栽植100亩,50株/亩,需5000株。
9.购买化肥。每年购买化肥40吨。
10.人工栽种管护。果树基地人工栽种及后期管护需工1630天。
主题产业扶贫发展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建国六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革命老区建设,特别是全会以后的三十年来,始终把革命老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革命老区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认真总结新世纪近十年来革命老区“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果,推进20xx—20xx年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根据党的关于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的力度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革命老区建设的要求,自治区扶贫办决定开展革命老区扶贫典型调研活动。自治区革命老区建设办公室、广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联合组成了调研组,深入6个市6个村(来宾市象州县中团村、崇左市龙州县俸村村、桂林市灵川县正义村、河池市东兰县板登村、百色市田东县巴麻村、玉林市博白县新茂村)进行细致的实地调研,开展考察、走访、座谈、表格统计、填写问卷等多种活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比较真实地了解了这些村的情况以及干部群众的意见,写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扶贫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调查了6个革命老区贫困村,分别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党初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其中5个列为贫困村扶持,1个未列入贫困村范围。总的看,列入贫困村扶持的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得到广东帮扶的村变化更大。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我区长期来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扶贫开发思路是正确的,取得很明显的效果,老百姓高兴。所调查的6个村都修了公路,其中1个村公路实现硬化,4个村通了班车,1个村为机耕路。东兰县的板登村通了水泥路,该路投资主要由广东帮扶资金援助,4个自然屯都通了机耕路,用电、自来水也都到户,沼气池基本普及,村委会办公楼设有办公室、会议室、卫生室,还有硬化的标准篮球场。我们到村屯走访座谈,群众都是很高兴热情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扶贫政策,感谢广东帮扶。田东县巴麻村也是广东帮扶示范村,村部建有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事村办服务点、计生站、卫生服务室等。8个自然屯,屯屯都通机耕路,其中7个屯实现道路硬化,屯内支巷到户路都已硬化,卫生情况好。基本实现自来水到户,3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近年还修了5公里三面光的水利渠道,改善了生产条件。博白县永安镇新茂村20xx年才修通扶贫机耕路,尽管只通农用车,终究使老百姓摆脱肩挑背驮的历史。龙州县俸村、灵川县正义村、象州县中团村的大多数自然屯都能通机耕路,不少群众买了农用车、小型拖拉机、摩托车,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二)部分优势产业初步形成。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是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有3个村的优势产业初步形成,田东县巴麻村、龙州县俸村围绕县里的蔗糖支柱产业,大力种植甘蔗,20xx年实现人均分别为7、6吨和5吨,成为人均增收的主渠道。象州县中团村,充分发挥耕地多的特点,20xx年种植优质稻7200亩(人均2、09亩),还有甘蔗2200亩,桑园850亩,实现人均收入2810元。
(三)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外出务工是改革开放一个重大现象,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把劳务输出作为广东广西结对帮扶工作内容后,经过开展培训、输送、上岗、跟踪服务等环节,贫困村外出务工(主要到广东)大量增加,一般占劳动力的20—30%,多的达60%。
(四)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经过多年的扶贫,绝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相当部分群众建了新房,购置家用电器,如彩电、洗衣机、电饭锅、多媒体播放器,许多农民用上手提电话。田东县巴麻村、东兰县板登村75%的农户建了钢混结构楼房。如表:
二、革命老区村目前存在的困难
(一)基础设施落后。
所调查的6个村,通班车的有田东县巴麻村、东兰县板登村、龙州县俸村、象州县中团村、灵川县正义村,博白县新茂村不通班车,农用车雨天不敢走。屯级路就更差了,博白县永安镇新茂村39个自然屯有25个不通机耕路,全村没有自来水,还有7个自然屯不通电视广播。我们在村部开座谈会,村部办公室是1958年盖的小木楼,“三个代表”就用粉笔写在木条川方上。龙州县俸村、象州县中团村、灵川县正义村的屯级路标准低,也只能通行农用车。饮用卫生安全水困难很大,中团村9个自然屯,有8个屯是季节性的自来水,干旱季节不正常,其他村也有部分屯饮水不保证。目前全区还有585个贫困村未通四级路,8700多个20户以上的自然屯不通机耕路。
(二)部分农民住房较差。
我们每到一个村,都深入两个自然屯实地调查,发现一部分村屯农民住房还是比较差。博白县新茂村有363户,只有25户盖了钢混结构房,占7%。我们到丹竹屯,该屯21户,有两户盖了新房,其余都是老房子,部分已成危房。象州县中团村钢混结构房约占30%,龙州县俸村、灵川县正义村约占10%。在象州县调查时,县里的同志一定要我们去运江镇上圩村看一看,该村5个屯,都没有自来水,还是到沟边挑水饮用,思柳屯22户人家,除两户在建钢混结构房外,其余都住在干打垒房里,有的已是开裂了的危房。
(三)少数农民生活困难。
从调查的6个贫困村,20xx年人均收入都低于全县水平,有5个村农民人均收入在20xx元以上,而博白县的新茂村人均收入不到20xx元(1765元),占全县平均数的46%。这个村的人均粮食产量不足300斤,低收入户有108户660人,占全村人口32、4%。该村地处大山区,水田和耕地很少,且质量差,光照少,产量低。我们在丹竹屯访问,当时正值中餐时间,一些家庭吃的是糖水煮木薯片。
三、革命老区人民的呼吁
(一)正视革命老区的贡献和现状。
在调查中,6个革命老区贫困村群众要求要重视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毕竟老区在过去的年代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牺牲,涌现了韦拔群、朱锡昂、李明瑞等杰出人物,老区人民为战争流血流汗。现在革命胜利了,还是要正视这个历史。革命老区有许多变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有的地方还是很困难。老百姓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了,胡讲话了,但没有具体政策,实际惠顾革命老区民生的不多。有的基层干部说,扶贫做了很多好事,但还是要有革命老区的政策,不能只靠扶贫的政策,两块牌子应该有两块资金。
(二)加大革命老区建设投入。
基层的干部和群众说得直率,革命老区的困难问题是明摆着的,光靠列入贫困村,一年大概20—30万元的投入,很难解决问题。实际上一个村要有500万这样的投入,才可以解决基本的交通问题。希望有革命老区建设的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市、县老促会的同志说,没有政策和投入,我们也不知促什么,以致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凡是贫困的革命老区村都要扶持。
现阶段全区列入贫困村扶持的老区村占60%,这是很好的照顾。但全区8000多个老区村列入扶贫的只占1/4多;所调查的6个县镇共有1012个村委会,老区村有936个,列入贫困村338个,占老区村36%,还有许多的贫困村因指标所限未列入扶持范围,他们的困难不亚于现在扶持的贫困村。例如灵川县的正义村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区,交通不好,22个屯自来水是季节性的,生产发展慢。博白县有326个革命老区村,有105个贫困村,但列入扶贫的只有26个村。即便是田东、东兰、龙州等扶贫开发重点县,也还有部分贫困老区村未列入扶贫范围,有的老区村由于得不到扶持,显得无奈,迫切要求得到帮助。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革命老区发展慢,基础设施特别交通落后是重要原因。博白新茂村长期不通公路,处于一种闭塞状态,出去读书的不多,高中文化的人很少,外面的人不愿进去,连老师都难找,现在全村12个老师,仍有6个是代课老师。镇、村干部一致要解决从永安镇到新茂村16公里的标准硬化公路,以解决2万人的交通困难。我们在座谈和问卷调查中,84%的干部群众要求把基础设施列为今后扶贫的主攻目标。
(五)扶持产业开发。
基础设施解决之后,应该抓产业开发,这是群众生活的保障,是增收的主渠道。群众说产业开发要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市场环境,还要尊重群众的意愿。
(六)搞好技术培训。
群众对扶贫培训是肯定的,博白县新茂村党支书、龙州县俸村党支书、东兰板登村的主任都到南宁参加过培训,他们都说这样的培训效果好,增加了知识,扩大了眼界,增强了信心。对劳务输出培训和农民技术培训也予以认可,希望劳务培训能和学历培训结合。
四、建议
(一)树立长期扶贫观念。
贫困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历史形成的。从6个村的调查看,经过多年扶持的村,加上投入的力度大,面貌变化就大,群众生活明显提高。比如田东县的巴麻村、东兰县板登村,扶贫开发以来都有一定的扶持,列入整村推进后又得到广东的援助,加上整合各方面的资金投入量都在500万元左右。再如俸村,由于龙州县一直是广西2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所以得到扶持的时间长,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还不错。相对刚列入新世纪整村推进才给予扶持的中团村、新茂村,变化就小些。因此,对革命老区要树立长期扶持理念,当然也要有相应的投入。
(二)制定革命老区建设的政策。
在革命老区开展扶贫工作是革命老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除了扶贫工作以外,革命老区建设包括改善革命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央和自治区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建设的投入。我区从20xx年起专门设立了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并将革命老区乡镇比例达80%的33个县确定为享受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的补助范围,由自治区财政厅投放,这些县每年均能获得400万元左右的老区建设资金,解决了许多问题。但是,老区乡镇比例较低的县,他们的革命老区乡村如何才能得到扶持,自治区老建办(扶贫办)如何履行革命老区建设的职责。我们认为,我区应参照湖南、江西、广东等省的做法,制定规范的革命老区建设指导性文件。
加强革命老区建设的会议开了不少了,会战投入也不少,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作为长期的经常性的投入是不够的。**年把老建办拼入扶贫办作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后,只有老区牌子,没有老区建设资金,而扶贫资金的量不多,顾不了那么大的面,扶贫办就很难向老区人民交待。我们认为有任务有责任,还要有投入。
(三)坚持以加强基础设施为主攻方向的扶持路子。
在调查中,县、乡、村干部和农民的意见最统一的就是搞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村、屯路。老百姓反映最多的就是希望把屯级路、自来水(卫生水)搞好。有的群众说,政府帮我们搞好这些事,我们就有信心发展生产。当然还要抓好产业开发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
(四)提高扶贫投资标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革命老区的扶贫投资标准也应提高,要标准化,要与其他部门投资标准一致。过去我们扶贫的投入标准比较低,群众不高兴,基层干部难办事。今后革命老区村的建设项目,不要搞地方配套。群众说这是公平公正,也是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体现。
主题产业扶贫发展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x x”农业产业振兴行动的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为引领,聚焦产业兴旺目标,大力发展“x x”乡村产业(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大传统主导产业和中药材、乡村旅游两个新兴优势产业),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力争用x年时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乡村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优势特色农产品比重明显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xx%;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农村创新创业更加活跃,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乡村产业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达到xx%以上,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二、推进措施
(一)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做强“x x”特色优势产业
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示范引导、区域推进”的原则,立足xx流域浅山区、干旱山区、xx地区、xx区、林区林缘区不同地域特点,不断优化粮食、果品、畜牧、蔬菜区域布局。林果产业重点做强xx(xx河)流域浅山区xx苹果、早实核桃,xx流域高山区花椒, xx流域和xxx山优质葡萄。畜牧产业重点抓好xx鸡、生猪,xx林区林缘区xx,xx河及xx江流域冷水鱼。蔬菜产业重点抓好河谷xx区设施蔬菜、xx流域浅山区旱作蔬菜、东部林区食用菌。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xx干旱山区、林区林缘区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稳定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优质粮食工程,落实“地膜、种子、植保、沃土、农机”五项科技增粮措施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积极推广实施旱作农业项目,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xx万亩以上,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xx万吨以上。
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深入实施果品、畜牧、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果品产业以标准化示范园创建和果园提质增效为抓手,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全面提升xx等xx苹果,xxxx流域、xxx山葡萄,xx等xx浅山区花椒为重点的果品产业发展质量。实施好xx等xx万亩xx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和xx等镇x万亩花椒,xxx山、xxxx流域x万亩xx等镇x万亩核桃基地提质增效工程,到xxxx年全区干鲜果面积稳定在xx万亩,总产量达xx万吨,储藏能力达到xx万吨以上,创建一批果品产业强镇和专业村。畜牧产业按照“提升猪鸡优势产业,发展xx特色产业”的思路,以做好生猪、(肉)鸡等畜禽产品稳产保供为重点,在xx片区及中xx片区建设生猪、蛋(肉)鸡、休闲渔业、xx养殖等四大标准化养殖基地,到xxxx年,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xxx个以上、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xx个以上,全区畜禽饲养量达到xxx万头(只),畜牧业产值达到xx亿元以上。蔬菜产业按照建绿色基地、创绿色品牌、兴绿色市场的要求,加快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在河谷xx区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生产基地x万亩,在xx山区建设标准化高原xx生产基地x万亩,在东部林区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x万亩,到xxxx年,全区蔬菜面积稳定在xx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xx万吨以上,创建高原xx和设施蔬菜绿色高效标准化示范园x个。劳务产业按照提高劳务素质、稳定输出规模、增加务工收入、促进返乡创业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到xxxx年全区年输转务工人员稳定在xx万人左右,创劳务收入xx亿元以上。
做大中药材产业。实施道地中药材标准化提升工程,充分挖掘中药材发展潜力,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加快推进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在xx等xx高寒区重点抓好xx等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在xx等林区林缘区重点抓好xx等中药材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到xxxx年,全区中药材总面积稳定在x万亩以
产业扶贫发展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脱贫攻坚产业培训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