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合作协议书合同范本 陶瓷合作协议书模板(7篇)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合同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精选陶瓷合作协议书合同范本一
黎川陶瓷工业发轫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60年代起步、80年代兴起、90年代转制、2000年技改提升及近年来的品牌建设与转型升级等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目前,全县共有102家陶瓷及配套企业,规模以上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形成了集原料、模具、花纸、色釉料、包装、物流、会展、电子商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高档日用瓷、耐热瓷、卫生洁具瓷、陈设艺术瓷、酒店陶瓷等五大系列产品1万多个品种和花面装饰,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耐热陶瓷年产量占全国市场约60%的份额。2019年,黎川陶瓷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亿元,实现税收2亿余元。“发展平台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的良好态势为陶瓷产业链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突出“政府扶持引导、行业协会牵头、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江西陶大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陶瓷产业公共服务中心,并引进中国陶瓷设计大师领衔的专业团队成立陶瓷外观设计中心,引进灵泉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设立陶瓷智能制造设备研发设计中心,打造集产品设计、材料研发、质量检测、人才培训、智能制造、成果转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为陶瓷企业设计外观新品近百件,初步研制出陶瓷压坯和过釉自动化生产设备。在已建成的陶瓷油画交易中心设置陶瓷集中展示区,分六大主题区块全方位展示陶瓷产业发展历史、陶瓷文化和陶瓷文化创意、陶瓷智能家居等产品,在今年全市首届电商直播网购节黎川陶瓷展示中心举办的直播活动中,黎川陶瓷产品日销售额近200万元。按照“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思路,积极整合陶瓷生产企业前端原材料、球磨、炼泥和后端配送、销售等重点环节的相关资源,与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整合平台合作组建陶瓷产业联盟。同时,加快陶瓷标准厂房建设,引导陶瓷企业“拎包入驻”,搭建集约发展平台,目前该县累计建成陶瓷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陶瓷企业入驻使用25.5万平方米,入驻使用率达到85%。
1、全县拥有陶瓷产业省级创新平台4个;
2、与景德镇陶瓷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共建陶瓷产学研基地和黎川创新研究院,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3、陶瓷产学研基地攻克耐热陶瓷原料关键技术,锂辉石用量降低50%,为企业节省单品成本5至6元;
4、引进国家“双千计划”人才闵永刚教授,研发的含石墨烯材料的导磁涂层陶瓷炊具已批量生产,其“石墨烯导热膜”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5、引进中国陶瓷设计大师程久发,合作成立了陶瓷设计平台,为陶瓷企业提供器型、花纸设计;
6、环球陶瓷设计多功能闷烧煲获省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智能瓷电煲;
7、全县陶瓷企业专利累计申请906件,授权专利累计523件,康舒、环球两家陶瓷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持续抓好陶瓷品牌创建,以品牌拓市场,以品牌增效益。目前,全县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江西省名牌产品5个、江西省著名商标6个、中国卫浴十大名牌产品2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2个。黎川先后获评“中国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中国陶瓷煲都”。2019年,黎川县紧紧抓住获评“中国陶瓷煲都·黎川”称号的契机,扎实推进黎川陶瓷区域品牌创建“十大工程”(煲都品牌策划推广工程、文化挖掘培育工程、产城综合体工程、产品升级工程、知识产权工程、标准引领工程、精益智造工程、产业联盟工程、异业联动工程、人才培育激励工程),设计了黎川陶瓷ip、vi形象。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制定陶瓷行业标准,提高在陶瓷行业内的话语权,其中京尚实业联合国家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发全国首个陶瓷炒锅企业标准。
尽管当前黎川陶瓷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当前,黎川陶瓷产业虽已基本形成从原料供应、设计研发、粗加工、精深加工、彩印包装、物流运输到成品销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这些产业链专业化分工不足。多数陶瓷生产企业表现形态都是“小而全”,从原料采购、设计研发、加工生产、运输发货到终端销售均“各自为战”,产业链基本是企业自身“体内循环”,还没有真正形成高集聚度、高专业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原料供应方面,黎川本土原材料供应企业较少,陶瓷企业生产所需的泥料、花纸、釉料等原材料70%以上需到外地购买,锂辉石、透锂长石等耐热瓷必备关键原材料还需从澳大利亚、津巴布韦等国外进口。配套服务方面,黎川陶瓷企业多为生产型企业,虽有陶瓷配套企业20多家,但多为包装企业,而模具、花纸、釉料、研发、设计、检测等配套企业偏少,配套服务能力仍较薄弱。以模具为例,陶瓷产品相较其他金属制品,受收缩率、变形率等因素影响,在产品成型、组装方面,对模具需求量较大,生产一个同款同尺寸耐热瓷煲有时需配备3-5个模具,但全县目前从事模具制作企业仅1家且非专业企业,多数陶瓷生产企业选择在外地订购模具。
一是创新投入不足。黎川陶瓷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据初步统计,全县年销售额千万级的陶瓷及配套企业有72家,但年销售额上亿的仅12家,占比不到1/5。同时,部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低投入、低成本抄袭市场已有产品,不愿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方面加大投入。加之黎川陶瓷企业从设计研发、原料采购、加工生产、运输发货到终端销售多“各自为战”,不能协同作战,使得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资金不足,不能大刀阔斧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全县2018年度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78%,远低于全省1%的水平(2019年度的rd经费指数需到2020年底公布)。二是专业人才紧缺。当前,我县陶瓷企业招聘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年龄偏大,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缺乏,成为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如,雄光智能电器研发“陶瓷 小家电”一体化产品,对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要求较高,但现有68名员工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仅3人、大专的5人,90%为大专以下文凭,尤其缺乏电器内部构造设计、测试和市场策划营销等方面人才,只能高价聘请深圳设计公司团队,该团队不能常驻黎川为企业提供稳定服务,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保证。
一是品牌知名度不够。黎川作为“中国陶瓷煲都”,虽拥有众多陶瓷品牌,但其影响力仅在行业内较大,在普通消费人群中名声不显。如,康舒陶瓷作为国内耐热瓷煲领域的领军企业,行业内声名显赫,但普通消费人群了解不多;帮企陶瓷作为淘宝网日销售量首位的瓷煲生产企业,但因其非自主品牌,而是向景德镇荣特陶瓷有限公司运营的“曼达尼”品牌供货,消费者对帮企公司及其产地黎川知之甚少。调研组随机访问市外省内购买过日用耐热陶瓷的50名消费者,仅1人知悉黎川陶瓷。二是电商营销份额不高。尽管我县大多数陶瓷企业开通了电商平台,但除环球陶瓷、帮企陶瓷、新天利陶瓷等少数主打线上销售的陶瓷企业外,多数陶瓷企业对网络市场的研究和开发不够,电商销售渠道开拓较缓,网络销售运营能力不强。目前黎川陶瓷产品电商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为30%左右,而杭州、广东等发达地区同类型电商销售份额占比已达到50%以上。今年受疫情影响,传统销售市场受阻,陶瓷企业产品库存大幅增加,嘉顺陶瓷、嘉逸陶瓷等企业库存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倍以上。
任何产业都有其特性及其发展规律,且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发展走势。陶瓷产业链的发展必须按照陶瓷产业发展特点和新时代形势,聚焦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五型”政府建设尤其是创新型政府建设为抓手,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举措,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传统的陶瓷产业要脱胎换骨、实现蝶变,必须在产业链重构、产业链升级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陶瓷产业链研究,紧密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和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要求,以“延链、补链、强链”为主线,高标准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四图”作业图,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产业整体布局和市场定位,并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及时“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重点围绕“中国陶瓷煲都”定位,深度挖掘日用耐热陶瓷产业作为未来康养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巨大潜力,高端布局产业链,全力打造黎川百亿陶瓷产业。
一方面,要强化项目招引。陶瓷产业链要横向做大、纵向拉长,必须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针对性补足配套短板。要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内闭环”,优先引进陶瓷原料(陶土、瓷泥、釉料、色料等)、模具制造、机械设备、产品设计、质量检测等一批上下游配套的专业化、关键性企业,着力填补产业链“空白”。要加快推行“一企一策”承接方式,结合“陶瓷 小家电”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家电企业采取“自建或租赁标准厂房建设生产基地”“代加工合作”
陶瓷合作协议书合同范本 陶瓷合作协议书模板(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