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范文汇总(八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一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四(7)班数学教师,经过一年的相处,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彼此关系融洽,同学们学习态度较端正。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运算律、方向与位置、可能性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 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 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感受简单的随机事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经历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体验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能力。
5.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初步感受到事件的发生随机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一、认识更大的数…………………………………………7课时
二、线与角…………………………………………………7课时
三、乘法……………………………………………………7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四、运算律…………………………………………………8课时
五、方向与位置……………………………………………3课时
六、除法……………………………………………………11课时
七、生活中的负数…………………………………………2课时
数学好玩……………………………………………………2课时
八、可能性…………………………………………………2课时
总复习………………………………………………………5课时
有关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二
四年级数学上册 平行和相交测试题苏教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
2、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时,其中的一个角是直角,其他三个角都是()。
3、把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周长就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4、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画一条垂直线段,再画几条不垂直的线段,其中()线段最短。
5、线段()个端点,射线()个端点,直线()端点。
6、两个角的和是90°,其中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是()。
7、在一条直线上任意确定两个点,这两点中间的部分叫做()。
8、把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1、5厘米的线段与5厘米的`射线一样长。()
2、小方在纸上画了一条平行线。()
3、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一个25°的角用放大4倍的放大镜看,看到的这个角是100°。()
5、一条直线长8米,它的一半是4米。()
6、长方形的两组对边不但相等而且分别平行。()
7、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垂直。()
8、上午九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互相垂直。()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短。()
a、线段b、直线c、垂线段
2、正方形的相邻两边互相()
a、垂直b、平行c、重合
3、右图中有组平行线。()
a、2b、3c、4
4、右图中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正方形,则∠1∠2。()
a、大于b、小于
c、等于d、无法判断
5、把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
a、半圆b、一个圆c、正方形
6、钟面上3时半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9时半的时候成,6时半的时候成,9时整的时候成,6时整的时候成。()
a、直角b、锐角c、钝角d、平角
7、下图中
(1)从面看到的是()
a、右侧面b、左侧面c、正面d、上面
(2)从面看到的是()
a、右侧面b、左侧面c、正面d、上面
四、操作题(每题4分,共12分)
1、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2、过a点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连一连。
(1)
(2)
五、计算题(每题3分,共6分)
1、求图中∠1、∠2和∠3的度数。
2、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六、应用题(每题8分,共40分)
1、在一个圆形喷水池边的一周共放了20盆鲜花,每两盆鲜花之间相距8分米,求这个水池的周长。
2、马路上路灯的电线杆之间相距50米,陈老师晚饭后去散步从第1根走到第10根电线杆,一共走了多少米?
3、长方形操场四周栽水杉树,操场长80米,宽60米,每隔5米栽1棵树,四个角上都要栽,一共栽多少棵树?
4、路边栽了一些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10米,小青从第1棵树跑到第22棵树,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5、的校园李有一块如图所示的地,现在把这块地分为形状分别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三块地,种上三种不同的花草。请在图上画出方案。
有关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三
一、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第一阶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分类。
2、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难点
1、三角形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2、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学生对数学的转化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
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因为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
- 1 -
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
有关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范文汇总(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