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心得体会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3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心得体会一

桐乡——做精顶层设计,实现乡村振兴“桐乡路径”

桐乡进行乡村振兴时,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找到优势与短板,绘制顶层蓝图,并基于前期调研出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形成了桐乡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同时,桐乡积极搭建产业平台,积极与嘉兴市农业规划进行对接,引入中国农科院进行合作,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创造“1 1 n”的智慧农业的“桐乡模式”。

桐乡以顶层蓝图为指引,以农业发展为核心,带动蚕桑、畜牧等其他产业发展,并结合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做活桐乡旅游业。此外,桐乡启动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计划在石门省级综合区和石门省级农业特色强镇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一心二带五区”,即一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白马塘水乡风情带、江南田园景观带二带,和精品水果生产区、杭白菊生产示范区、糖桑菌循环示范区、产村融合示范区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区等五区。以此推动桐乡三产融合加快,实现桐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丽水——乡村振兴合伙人 规划助推,重现“世外桃源”

丽水是浙江乡村振兴的代表,从欠发达地区到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8年浙江第一,丽水成功地实现了逆袭,究其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引擎作用和良好的规划带动作用。

丽水的“三农”监督团队是助推丽水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优势战的中坚力量,具备精英干部、专家领导等专业团队,丽水每季度上旬召开“研讨谈判会”,对各县区的主管汇报的工作进展进行排名,激发其工作动力。同时丽水向“外”借力,探索每年公开招募100名左右乡村振兴合伙人,大力推行“1(党组织) 1(村集体) n(新型农业主体或农村新业态)”经济组织形式,通过投资、合作、招商、技术服务、入股等方式,不定期组织开展点对点的招引活动。2018年已推出10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公开招募,吸引了115个合伙人(企业)报名。

  丽水注重环境的保护,重视历史文化和原生生态保护,严格制定红线,并吸引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对原有古村落进行复原,从根本上保证了丽水的内在文化特色。此外,丽水以“三农”工作为底色,形成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并发展农家乐民宿、农村电商等产业,吸引乡村在外人群回流,保持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重新定义田园生活。

沂蒙山白石村——依托“沂蒙小调”ip影响力,年吸引120万游客

沂蒙山白石村是著名“沂蒙小调”的诞生地,白石村依托“沂蒙小调”的影响力,以旅游为切入口,打造白石村特色旅游产品,并以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白石村的旅游产品主要以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为主体,景区主打“沂蒙山小调诞生的地方”为口号,主攻红色文化和国际创意市场,恢复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村落场景为核心,建成了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并打造“沂蒙人家”、“沂蒙物产”等等八个沂蒙主题院落。景区沿街设置餐馆、茶座、民宿、游乐景点、景观节点等,为游客提供食、住、娱、购等服务,通过民宿、商业街、餐饮带动当地居民就业,从而推动白石村经济发展,提升白石村的文化内涵,使得白石村从众多乡村振兴的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第一财年即获得120万的游客。

杨凌新集村——产业振兴 电商平台,打造“葡萄小镇”

杨凌新集村从1976年开始种葡萄 ,已有40年的葡萄种植历史,但未形成规模化种植,为实现乡村振兴,新集村以做精做大葡萄产业,打造葡萄小镇,以葡萄产业为支柱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新集村依托各项惠农惠民政策,成立农业合作社,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对村子里的农民进行培训,促进农民从缺乏葡萄种植技术知识的人员变成技术员、农技师、葡萄专家,以此来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同时,为了实现集约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新集村成立技术服务公司,为全村的葡萄产业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生产监管和价格指导,目前,新集平均年生产优质鲜食葡萄660万公斤,葡萄育苗2000万株,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人均年收入约1.5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在葡萄产业成为新集村支柱的基础上,新集村根据自身地理优势和葡萄的品种优势,打造了集观光、采摘、体验、休闲为一体的“醉美葡萄小镇”观光基地。同时为打通向外的渠道,17年新集村与京东签订协议,凭借京东强大平台影像力和冷链物流系统将新集葡萄销往全国,成功地实现了新集村一、三产业的融合。

对于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心得体会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线。为贯彻落实《南充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乡(镇)、示范村建设工作的通知》(南农领导〔2019〕6号)文件精神,根据全市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的要求,结合桥亭村的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定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业成为奔头产业,使农民成为有魅力的职业,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写下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篇章。

以抽签中城市周边特色乡村旅游圈的发展为契机,桥亭村按照巩固基础,完善体系,全面突破三步走。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正确扶贫,生产富农,生产兴村,依靠江天旅游环路项目,推进枇杷产业建设与乡村旅游项目融合。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升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文化繁荣,创新农村管理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实施特色农业强项工程,促进产业振兴。

1.加快农业产业质量升级。桥亭村2019年枇杷栽培规模达2300亩,已生产1600亩。下一步是规模化栽培、断带补充、栽培等方式,不断扩大栽培规模,改造旧园区,更换新品种。在原有基础上,计划补充大五星枇杷1000亩,购买机械设备6台,节能灌输设备2台,提高产业机械化水平比例达到75%以上,加快产业质量升级。

2.推动产业多样化发展。结合乡村旅游,重点发展桥亭村枇杷产业。规划发展枇杷酒、枇杷宴、枇杷花茶、枇杷膏、枇杷蜜等枇杷衍生产品,打造田园民宿、特色农家乐,拓展枇杷文化产业,借助枇杷之乡、长寿之乡的声誉,实现农业文化之旅的综合发展。

(二)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美丽幸福的乡村。

1.开展乡村建设提升行动。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活动,积极营造干净舒适的环境。增设垃圾池6处,增加清扫员数量,配备清扫队伍,及时清扫各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大众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期机制,提高村容、村容建设和管理能力,建立大众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加快宜居乡村建设。

2.开展水生态保护行动。加强源头控制、水陆统一、溪河兼顾,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积极关闭非法家畜养殖场,推进河长制,任命河段长,层层压实责任。

3.开展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整治行动。重点推进房屋风貌整治、农村厕所革命进程。房屋风采整治75户,整治卫生间154户,建设卫生间85户,确保户用厕所普及率100%。

(三)实施文化繁荣工程,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1.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中小学等宣传展示阵地、农民夜校、农村水库会、广播等基层大众喜欢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2.开展文明创建行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家庭风格家庭训练,以良好家庭风格引领农村社会风尚,加强大众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传统美德。

3.加快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每季度组织举办以上文艺演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同时,继续开展扫黄打非特别活动,净化文化市场。

4.开展风俗传播时代新风行动。坚持正面引导与特别整备相结合,常态长期整备不良习惯,重点控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比较等陈规陋习。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传播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乡村风评议,点赞乡村新风。

(四)实施管理能力提高工程,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核心地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高组织能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战斗要塞。健全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实施农村领导团队整体优化提高行动,选择强村党组织书记,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量。

2.强调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为本,加强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增强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通过入户宣传、村民代表会议、举办普法讲座会等途径,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援助。

3.提高乡村自治德治水平。推行四议两公工作法自治模式,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事民事、民事民事、民事民事管理的多层次基层协商结构。提高村规民约的目的实用性,充分发挥乡村管理的积极作用。

4.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业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盗窃、黄赌毒、流通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加大治安巡逻力度,加强农村安全危险调查和管理,开展农村矛盾纠纷的正确调查和细致解决。

(五)实施扶贫富民工程,提高大众获得感的幸福感。

1.开展正确的消除贫困的战斗。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由于家庭政策实行合作政策和增收项目,加强就业支持,扩大就业渠道。激发贫困人口内的动力,将贫困扶助与志向扶助、智力扶助相结合,改善援助方式,采用生产奖金补助、劳务补助、劳动费救助等机制,促进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落实脱贫后续支持政策,建立稳定脱贫长期机制。

2.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抓住通达路线狭窄路面道路扩大改造,加强农村道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高工程。健全农村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机制。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指导小组,党政指导小组成员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项目。充分发挥村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由镇安排驻村工作组到村驻指导。

2.加强元素保障。通过统一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农民自我筹措、社会捐赠等形式设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资金。以村企结对、部门联村等形式积极引导和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逐年增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3.加强工作监督。实行过程审计跟踪推进机制,完善评价审计机制,确立目标实施审计追踪制度,定期审计年度实施项目,对不能执行的负责人负责。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