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重力仪的实验心得体会精选 测重力的实验原理(3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5-232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重力仪的实验心得体会精选一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例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五、运动图像的含义和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2高一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

二、运动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1.研究运动图象:

(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四、纸带问题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加速度

(1)逐差法:a=[(x6 x5 x4)-(x3 x2 x1)]/9t?

(2)v—t图象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3高一物理中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弹力问题

1、弹力的产生:

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2.弹力方向的判断: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

(1)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f=kx。其中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x代表形变量。

(2)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二、关于摩擦力的问题

1.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f=μfn来求解。

3.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重力仪的实验心得体会精选 测重力的实验原理(3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