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词语 山的词语接龙(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年山的词语(推荐)一
一、山城概况
五女山,位于本溪市恒仁县城北8.5公里的浑江右岸。主峰海拔823米,山体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峭壁垂直100余米。公元前37年,北扶余王子朱蒙凭借天险在此建立了高句丽第一个王都--五女山山城,取名为“屹升骨城”,“屹升”是说仙气缭绕上升,“骨”象征坚固无比,意蕴这座山城犹如仙境且牢不可破。
山城占地面积约为160万平方米,以山险为屏障,城墙全长4754米,分为天然墙和人工墙两部分:天然墙4189米,占城墙总长的88%,人工墙565米,占城墙总长的12%。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集安后,仍将该地作为故都和重要的山城继续沿用。每年都有人来此祭祀拜山,直到668年高句丽政权灭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女山城伴随着高句丽国走完了它720xx年的光辉历程。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xx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xx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五女山不仅有着秀美的风光、动人的传说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有着数量众多,美不胜收的名胜古迹,下面请大家来随我慢慢欣赏。
二、十八盘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十八盘”,这是一条通向山顶城门的“之”字形千年古道,是20xx多年前高句丽人修建的。路面多为土或山石,路边大多砌有矮小的石墙,有部分路段还砌了护坡,路宽1-1.5米,全长938米。
这是唯一一条能走车马直达山顶的路,当时高句丽的运输完全依赖这条路。现在为了游客行走方便,在土路面上铺了石板。这条路曲曲折折,回环旋转到达山顶,共有18盘,所以叫“古道十八盘”。
天昌门,距西门约50米,盛夏酷暑汗流浃背到此,立刻会有清风徐徐吹来,故天昌门又称“清风口”。天昌门地势险要,两侧石壁如刀削斧劈,当年高句丽仅用少数士兵在此守卫,便可达到安全防守的目的。
三、西门遗址
五女山山城共有东、南、西3个城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西门,也是整个山城唯一设在山顶的城门,其它两个城门在半山腰。西门是山城的重要城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西门与两侧石墙、石崖共同组成了内凹的翁门,如果有敌军攻打,守门士兵既可正面迎击,也可两侧夹击。台阶用自然石板铺就,下部石板较小,上部石板较大,共5级。门轴石用花岗岩琢制,顶部有一个石窝,这两块门轴石的发现,说明当时安装了大门。
高句丽人的筑墙技术高超,开辟了东北亚墙砌筑的先河。高句丽城墙的砌筑方法是:墙内用梭形石插砌,以块石和碎石填充,外壁用一头厚大,一头偏小的楔形石插入梭形石垒砌留下的空隙中。二者交错咬合,减轻了城墙向外的张力,所以才能保持两千多年不倒。对于高句丽人高超的筑墙技术,史学界层给予较高的评价,有“秦砖、汉瓦,高句丽石”之说。
四、一号大型建筑遗址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号大型建筑遗址,长13.5米,宽5米,前面东西排列7块大石。石头平放在地表,大小相近,外型平整,有人为加工的痕迹,平面为菱形或不规则四边形,间距在1.7米左右。左侧第二块石头曾被后人移动过,后期又把他恢复到原位。
那么,这些排列整齐的石头是干什么用的呢?据分析,这些石头是垫在木柱下面的础石,也就是说这是一座大型的房址。房址的地面比较平整、坚硬,曾出土了汉代的“五铢”钱和王莽时期的“大泉五十”钱各一枚。
这是山上难找的好地方,地势平坦,坐北朝南,背风向阳,距离水源很近,据推测当是王宫遗址,即朱蒙见国后在这儿修建的宫殿。宫殿虽然较为简陋,但高句丽政权就是从这里开始,经一步一步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和壮大。
五、天池
俗话说,有多高的山,就有多高的水。这个长方形水池经过高句丽人的简单加工砌筑形成蓄水池。这也是山上仅有的一处水源,俗称“天池”。天池长12,7米,最深处达到两米。这是山上最低的地方,山上的水流到这里汇集,养育了历朝历代居住在山上的人们。
为了使池水清洁,高句丽人在池周围砌筑了石墙,又在水池东南角砌筑了一个方形小井。小井深1.2米,天池水渗进井内就等于完成了一次简单的过滤,使水质更清洁,可以直接饮用。这边有一个小天池,大水池的池满后流到这个水池中。那么这个小水池是干什么用的呢?史书上记载,高句丽人喜洁净,因此,它应该是姑娘们沐浴、洗衣服及将士们的饮马池。
六、三号大型建筑遗址
三号大型建筑遗址长22米,宽16米,最深处1.4米,属于半地穴式建筑。平面为长方形,三面砌筑石墙,东面直接利用山坡凿出的土坎为墙壁。石墙分为内墙和外墙,中间有一条沟相隔,据推测这条沟可能是排水沟。
那么,这处遗址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据其它高句丽山城的特点来看,一般都有水源和仓储遗址,再根据三面都有排水沟的特征,推断它可能是当时的仓储。但是也有其它的说法,如马圈、武器库等。
七、居住房址
在这片比较平的山地上,分布着一个土坑,共有21个,每一个土坑都是一座房址,比较密集,相互靠近,均为半地下式建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
这些房子是怎样建筑的呢?首先在地上挖一个约半米深的长方形坑,挖出的泥土堆积在房址的四周,形成低矮的防水墙。有的房址在室内墙壁四周贴上石板或砌筑石墙。室内铺设折尺形的火炕或火墙,火炕下面一般有2-3条烟道。
烟道上面铺石板,石板上抹泥成炕面。这边是灶,烟囱在室外的土墙上,烟囱底部只有一圈石头,所以,当时的烟囱应该是空心木。土墙上面没有发现石墙或柱洞,推测墙壁应该是横木搭建的。
八、瞭望台
瞭望台,俗称点将台,位于山城的最南端,海拔804米,是山城的制高点。传说朱蒙就在这里点过将,唐代大将薛仁贵也在这里点过将。其实所谓点将台并不是真正用来点将的,而是一处瞭望台。
大家看,这里有一个人工凿的圆孔,也叫柱洞,据分析,在这上面可能有亭阁之类的木质建筑。当然不能只有这一个柱洞,旁边还应该有几个这样的柱洞,经过几千年的风雨侵蚀,其他几个已经看不到了。
瞭望台健在这里是最佳位置,视野开阔,可以同时兼顾东、南、西三个方向。古代的道路多数都是沿着江河两岸延伸的,站在这里远眺,江上的行船,岸上的行人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因此,这里是山城监视浑江水路的重要哨所。
九、二号大型建筑遗址
这是二号大型建筑遗址,长20米,宽9.5米,是在人工修整的平台上建筑的。这座遗址共有3排础石,每排础石有9-11块,都是没有经过认为加工的自然石,横向和纵向的距离都在1.7米左右,中间距离大的,是后人把础石拿走了。
这些础石的间距这么小,直接在地表砌墙是不可能的,因为屋内的空间太小,人在里面活动很
山的词语 山的词语接龙(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