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心得体会感悟总结 孟子心得体会感悟总结简短(6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孟子心得体会感悟总结一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性活用等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朗读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师生共同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把握文意,理清说理思
路,把握说理方法,延伸拓展,深化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讲淮海战役中民工支前导入:得民心者的天
二、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
孟子,名 ,字 ,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 、 、 。他是 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 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 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 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及句子停顿。
2.听了课文的朗读,你知道怎么读了吗?关键是读出文章的气势。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吧!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学习文言文朗读是第一步,那么接下来第二步我们该做什么了
呢?好,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翻译课文,弄懂课文意思。不懂的做上符号,待会可以举手提问。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五、研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
六、讨论课文论证的语言:逻辑严密、气势磅礴(对比、排比的运用)
七、小结:孟子借谈作战取胜的条件来阐明他的政治观念。
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才能治理好国家,让国家长治久安。
对于孟子心得体会感悟总结二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注释:
舍:住处。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安顿。
复:再,又。
是:这。
焉:在那里。
原文翻译: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回答问题:
1.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孟”指的是( ),名叫( )。
a.孟子 孟获
b.孟子 孟轲
c.孟获 孟轲
2.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孔”指的是( ),名叫( )。
a.孔子 孔颖达
b.姓孔的人的儿子 孔丘
c.孔子 孔丘
3.对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下列哪个词语的表述最恰当? ( )
a.事不过三
b.知错就改
c.择邻而居
d.知子莫如母
4.孟子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 ),第二次住在( ),第三次住在( )。
a.城外公墓旁 学堂旁 市场旁
b.城外公墓旁 市场旁 学堂旁
c.市场旁 学堂旁 城外公墓胖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舍近墓 (2)遂迁居市旁
6.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7.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靠近、于是
6.这个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
7.孩子的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环境对人很重要;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对于孟子心得体会感悟总结三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孟子》
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轲
4、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孟轲《孟子》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7、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9、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轲
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11、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孟子
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轲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轲《孟子·告子下》
1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孟子
1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轲
16、情至之语,自能感人——孟子
17、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孟子《孟子》
1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
1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孟子》
2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2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2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
25、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26、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孟轲
27、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孟子
2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29、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30、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31、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 ——孟轲
32、吾善养浩然之气。 ——孟子
33、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
34、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35、人无廉耻,王法难治——孟子
3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轲
37、人不可以无耻。 ——孟子
38、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39、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孟子
40、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41、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篇》
42、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孟子
43、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子心得体会感悟总结 孟子心得体会感悟总结简短(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