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总结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范文(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1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总结

1、能说出自己了解到的生活中的垃圾,掌握垃圾分类方法,知道垃圾处理的办法。

2、激发互相交流的兴趣,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培养说得清晰,听得认真,态度大方、有礼貌的交际习惯。

3、培养学生减少垃圾、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学生:课前调查关于垃圾的来源,巧处理垃圾的办法,“废物利用”的小手工作品。

2、教师:课件、地球爷爷生病的表情(图)、垃圾分类卡片、小奖品些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大家在观看时保持安静。

(播放课件:风景优美的视频)

师:看了这个视频片段,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风景美如画。

师: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多么喜欢啊!可是有一天,它却被破坏了,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你们看,……

(播放课件:垃圾成山、环境被污染的视频)

师:看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

生:河水被污染了,空气被污染了。

师:完整观看这个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人类的生产严重破坏了环境,环境进一步恶化。

师:地球爷爷生病了,它多痛苦啊!(贴地球爷爷生病的表情)到底是什么让它生病的呢?

生:垃圾。

师:各种垃圾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垃圾呢?今天,我们就围绕“垃圾分类,变废为宝”这一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了解生活中的垃圾

师:要开展这次活动,首先要了解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垃圾。家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可以观察和记录一下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你可以根据这个表格对家中的垃圾进行统计,怎么样?你发现了家中有哪些垃圾呢,你的表格填满了吗?这是老师家的调查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图片)

(三)垃圾分类

师:你们真是懂得观察生活的孩子!大家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如果有这么多的垃圾没有处理好,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美丽家园。聪明的人类为了更好地处理垃圾,对垃圾进行了分类。垃圾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呢?

(生说出具体的垃圾分别属于哪种类型,师进行评价)

师:我们接下来看四种垃圾分类标志。可回收垃圾是一个闭合循环的三角形,厨余垃圾是我们熟悉的厨房中的食物残余所组成的,有害垃圾一般是红色的,给我们以警示,上面还有一个×,其它垃圾与可回收垃圾近似,却是一个不闭合三角形。

下面我们来详细说一说。先来看一看可回收垃圾,包括塑料、金属、纸盒、橡胶、玻璃、织物等。接下来是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菜根菜叶、果皮果核等。接下来是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旧灯管、水银温度计、农药瓶等。最后是其它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纸巾、烟头等。

重点提示:电池中含有放射性物质,是对大自然,甚至人体都会产生危害的危险垃圾。所以老师建议小朋友们向你们的家人、朋友、邻居进行宣传,告诉他们,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的电池,尽量使用可充电的电池,减少废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电池要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内,由专业人士进行特殊安全处理。

(播放课件: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

师: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学会垃圾分类投放了吗?试一试来迎接老师的挑战吧!看看你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对常见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呢?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没问题。

挑战赛第一关:填一填(课件出示挑战题目)

挑战赛第二关:贴一贴(课件出示挑战规则),依次挑选三名学生上台贴一贴。贴完后进行评价。

(四)变废为宝

师:同学们,对于垃圾,不论以上哪种处理方式,都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增加社会负担,造成资源的浪费,其实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只要我们合理处理垃圾,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循环利用,垃圾就可以变废为宝了。

师:我们班就有很多心灵手巧的孩子,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垃圾变废为宝,重新展现它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感受同学们的创意。

(五)手工作品展示

按折纸类、交通工具类、装饰品类、绿植类、布艺类等依次展示。

师:生活中的垃圾还有很多很多,处理它们的办法更是数也数不清,老师惊喜地发现,聪明的小朋友们不但说得很棒,而且做得也不错。这个展示架上摆放了你们“变废为宝”的小手工作品。这一样样精致、可爱的小作品,不仅向大家展示了小主人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聪慧、灵巧,同时也表达出小主人们渴望减少浪费、合理利用资源、善待大自然的美好心愿,真是“手巧”又“心灵”!

(六)总结:健康的地球爷爷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地球上不再有垃圾,这个世界将会怎么样?

生:水清了,天蓝了,空气新鲜了,大自然变得越来越美丽。

师(总结):没有了垃圾,环境不再被污染了,疾病也不再四处作怪了,还保持了生态的平衡。你们看,地球爷爷的脸上又露出了健康、开心的笑容!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家园,我们只有一个母亲,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搜集保护环境的公益用语。

2022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总结

苏教版数学第6册p17-18。

认识年、月、日(新授)

1、使同学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协助同学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同学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商同学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多媒体课件、黑板、年历卡片等

一、情景导入

t:today,i’ouguesswhatitis?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同学不难猜出是“日历”(calendar),随后,教师出示20xx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t:同学们,我们学习一天、生活一天,我们就会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day)字。

(2)t: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howlongtogothrough?

同学答问后,教师板书:“月”(month)字。

(3)t: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howlongtogothrough?

根据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年”(year)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year、month、day)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hour、minute、second),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2022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总结

教学目标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生自由讨论

师: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了。古人更知道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

(板书:将相和)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出示课件3)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无价之宝失信抵御理直气壮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三、浏览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5)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5)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出示课件6)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整理。(出示课件7)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整理:(出示课件8)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出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权、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权、机智勇敢。)

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五、总结、预习。(出示课件10)

1、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完璧归赵)

2、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3、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权、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2022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总结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背诵识字四里的成语,好吗?

2:识字四里有一个成语叫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一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好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问题

(1)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 他们为什么事情而争论不休?

3:请同学们看61页插图,说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4:教师板书

小鸟

青蛙

三:再读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用 线划出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用~~~划出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

2:指名读青蛙的话 教师板书:井口大

3:指名读小鸟的话 教师板书:无边无际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5:同样都是看天,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

天无边无际,他们的看法相差那么大,为什么?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学生拿一本书,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看天花板,学生说

说自己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今天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6、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

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学生说一说。

7、指名最后两段,教师指导进行感情朗读。

8、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吗?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

知道自己错了?

学生说一说。

9、假如你是青蛙,有一天突然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

会说些什么?

学生说一说。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咱们都喜欢分角色朗读课文,下面咱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好不好?

同桌互读,男女互读。

五:总结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做哪一个小动物?是在天空中飞翔,见多识广的小鸟,还是整天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为什么?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一课内容较简单,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学生读中感悟。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达到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改变了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总结

1、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10个生字。

1、复习:我、鸟、欠、手、皮,(为学习生字作铺垫)

2、教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头戴一项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踏一双经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学生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析书课题)《咏鹅》,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骆宾王十分聪明,7岁就能作诗,你们今年也7岁了,都很聪明,一起来学这首诗。

1、读一读,说一说,初步感知大意。

(1)教师:请同学们赶快把书打开,看看7岁时的骆宾王是怎样写鹅的?

(2)读后请同学们回答诗中大意。

(3)教师: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着长长的脖子朝天叫着,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一身洁白的羽毛,浮游在碧绿的水面,用红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着,这是一只多么美的鹅吗!我们怎样读才能读出对大自然的感情呢?

2、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1)出示图文(一幅大白鹅的图画,白鹅身体上贴着这首古诗)

(2)教师: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它的节拍读才能理解得好,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朗读,仔细体会。

(3)教师: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吗?请自己练习读。

(4)请学生有节奏的在全班朗读。

3、读一读,演一演,领司古诗情趣。

(1)教师: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

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画面,会在怎样的感情中吟出这首小诗?

(2)教师:我们把骆宾王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好吗?

学生:a、小组读,b、同桌读,c指名读(配乐)

(3)教师:你们谁愿意当大白鹅,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做骆宾王,一边观赏一边低吟小诗?

(4)学生带头饰进行表演。

(5)全班一起边演边背。

教师:刚才我们都在尽情地又读又说又演,可把大白鹅争坏了,你们想知道大白鹅急什么吗?大白鹅说(装着大白鹅说话的腔调)老师在我们身体上贴了很多字,累得我喘不过气来,请同学们赶快把我身上的字记住,让老师早一点把字拿走好吗?

1、把教过的汉字拿过来。

2、按顺序指读本节课生字:咏、鹅、曲、歌、曲、浮、绿、红、掌、拨、波。

3、教师:赶快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识字方法。

教师适当提供识字方法:用部件法记“鹅”用动用法记唱歌的歌,用奇特联系法记“浮”,用想像法来想像大海的波浪从而记住“波”

教师:大白鹅睁着大大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检查我们这些生字都记住了吗?

教师:这时,大白鹅高兴地说:谢谢你们都记住了我身上的字,我现在轻松多了,要去清清的水里游戏唱歌去了,请同学们继续读生字吗!再见

读字练习:

(1)找朋友读生字,问:我的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

学生用生字回答

(2)男女生轮读

(3)接读

2022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总结

【教材分析】

作者描写珍珠泉由静态着笔,抓住了其“绿”、“深”、“清”、“幽”的特点,接着以“最有趣的,当然是……”笔锋一转,由静而动,“摇晃”、“升”、“绽开”、“扑哧”等动词把珍珠泉活泼、调皮的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阳光一照,其越加色彩斑斓,妩媚动人。不知不觉,作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描摹,把我们带入一个美的世界。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1、自由读,给文章分段。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2、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1、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读第二段:

⑴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⑵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

(排比)

⑶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

(人)

⑷讨论:

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⑸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概括)

3、读第三段。

讨论: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六、布置作业

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教后感】

《珍珠泉》是一篇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的略读课文,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自学时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初读,启发学生讨论交流,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课文的顺序等。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在熟读之后,注意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以便学生积累。突出“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整堂课教学做到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读与思紧密结合。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设计原理心得体会总结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范文(6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