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感想心得体会(四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乡村建设心得体会范文一
大家好!
建设中国美好乡村和争创全国文明县城是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为我县今后美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县委决定由张平书记亲自联系指导**镇,体现了县委对我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我镇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镇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一年一变化,四年大变样”行动计划的号召,把建设美好乡村这项工作抓紧抓实。
一、以组织领导为保障,着力强化政策宣传。
成立镇美好乡村建设领导组,明确任务和责任,为我镇美好乡村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利用公开栏、宣传标语、制作宣传广告牌、发放公开信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意义,动员群众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二、以镇村规划为龙头,着力做好示范点建设。
一是做好村庄规划。以打造特色和农民需求为出发点,把我镇**村和**村定为今年美好乡村的示范点,做好两个村村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保持自然山水的原生态特色。
二是做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沿线三个村采取“户集、镇收、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村和**村采取“户集、村收、镇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实现5个村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全面美化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大省道沿线改徽力度,在交界处新建徽派标志性门楼,着力打造绩溪“北大门”。
三是做好生态工作。将“生态、绿色、节能、环保”等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示范点的生态优势,修建村口牌楼和农家书屋,实施房屋徽派改造和村内道路建设,保护好百年历史的古银杏群,把**村、**村、**村连片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农庄。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和分散式污水处理,引导农民使用清洁能源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全面整治河,把河打造成环境优美的绿水长廊。以省道沿线的美好乡村建设带动全镇美好乡村建设。
三、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
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有限公司、农业有限公司为依托,以村企合作的形式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把金沙的茶叶、山核桃、有机蔬菜等农特产品,做成畅销市场的农业商品,积极争创农业品牌,打造生态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四、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着力创新社会管理。 一是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在建设美好乡村的实践中创先争优。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管理能人。
二是树立良好风尚。积极开展“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户”、“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形成邻里和谐、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强化“阳光村务工程”,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
四是进一步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发挥镇综合文化站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充分利用各村文化和健身广场,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低保、五保供养等人员的应保尽保。
五、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证,着力强化考核奖惩。
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引导鼓励镇内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集中精力投入到美好乡村建设中来。广泛发动群众,用足用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大对美好乡村建设投入。严格落实年度目标考核,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对各村的年度考核,镇年终对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各位领导、同志们,**镇的美好乡村建设,全镇农民有期盼、县委政府有要求,镇党委政府有决心、干部群众有信心。我镇将认真贯彻今天大会的精神,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完成今年的美好乡村建设任务,全力打造新形象。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镇人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一定能够开创**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一定能实现我镇乡村“一年一变化,四年大变样”的美好愿景!
有关乡村建设心得体会范文二
根据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牢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密切党群关系,扎实开展结对帮扶、走访调研活动,我到联系点xx镇xx村进行了调研走访。通过与村干部、党员座谈,到群众代表家里走访,了解了xx村的基本情况,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对该村下步建设我市“美丽乡村”试点村提出了建议。
1、基本情况。xx镇xx村位于黄河小浪底大坝北岸,是小浪底大坝库区的第一个村,也是xx镇小城镇规划“两带三区”的黄河文化休闲区,全村总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x余亩,现有居民x户、x口人,x个居民组。该村“两委”干部x人,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x名,高中以上学历x名,35岁以下x名,60岁以上x名,党员平均年龄x岁,村党支部曾获河南省五好党支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该村也先后荣获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示范性文化大院等20余项荣誉。近年来,该村瞄准建设“小浪底库区生态旅游第一村”的总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围绕水资源,立足生态做文章,已发展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元。
2、产业发展现状。该村是随着小浪底水库兴建而发展起来的典型移民村,是后靠安置村。依托水资源和工程建设优势,长期形成了水产养殖、机械运输、旅游服务“三产鼎立”的发展格局。一是利用水资源发展水产业。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后,xx村50%面积被淹没,形成了广阔水面,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该村养鱼户近30户,网箱养鱼达到x余箱,主要是从事鲤鱼和鲢鱼养殖。二是借助区位优势发展运输业。由于地处小浪底坝系工程核心区的特殊地理优势,机械运输业发展很快。目前,该村有私人铲车7辆,挖掘机6辆,吊车4台,大型货运汽车22辆。仅机械运输业一项每年为村里带来x余万元的收入。三是挖掘旅游资源发展服务业。借助黄河小浪底国家级风景区优势,该村利用广阔水域空间和秀美风光,积极完善旅游设施,投资x余万元,修建黄河楼、巨龙亭、龙凤阁3座观光亭,建成xx码头,购置游艇、游船x条。十几户村民先后发展餐饮、旅社、超市、照相、出租车载客等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四是积极转移劳动力发展务工经济。为解决土地减少造成的劳动力剩余问题,该村积极与广州、云南等地企业联系,输出青壮年劳力x余人,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组装,月收入都在x元以上。剩余的留守妇女、年龄偏大、文化层次稍低的村民,大多在小浪底建管局从事保洁、物业管理等工作,务工经济已成为xx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全村128户,30余户从事水产养殖,x余户从事第三产业,还有一部分外出务工,基本形成了户户有项目、家家有产业的格局。
3、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该村抓住“百村富民”工程和生态村建设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x余万元,建成村级文化大院,成为我市第一个省级示范性文化大院;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游园主体工程,高标准完成“文化一条街”建设;投资x多万元对休闲文化广场、小游园进行提升,修建“丹凤迎春”村标一座,实现道路、通信网络全覆盖。二是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积极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土地租赁、入股等形式,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现代观光农业,探索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之路。并筹资x余万元,实施引黄提灌工程,将x多亩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为观光农业发展提供条件。三是持续整治村庄环境。以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先后投资x余万元,拆除破旧房屋、清除垃圾堆,规划建设村口游园,建成文化剧场、绿色休闲长廊等;投资x万元,安装路灯x盏,使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亮化;投资x万元,对庭院外墙进行统一粉刷,营造红瓦白墙效果;注重清洁长效机制建设,成立环卫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统一处理。
(一)村民素质需要提高。xx村虽然富了起来,但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偏低,突出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不新。满足目前生活水平的村民多,追求高质量富裕型的少。二是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经调查统计:村民x人,其中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x%。三是技能型人才缺乏。具有一技之长的人约占x%,大多数缺乏致富本领,尤其缺乏非农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二)农民增收步伐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水产养殖品种单一。目前村里的水产养殖主要品种是传统的鲤鱼、鲢鱼,经济效益不高,便宜时价格仅x元左右一斤,可引进中华鲟、红鲤等名特优品种。二是种植业以传统农作物为主。大多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低下。群众认为种粮食最可靠,思想不开阔。要围绕观光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流转土地,引导发展名特花卉、特色水果、生态观光农业。三是缺少带动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近年来
乡村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感想心得体会(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