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教育心得体会简短 宽容的心态的心得体会(六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宽容教育心得体会简短一
刚升入中学的我一心想要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在一次班级活动上,我认识了你,共同的爱好使我们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好朋友。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每天黏在一起,一块学习,总是有讲不完的笑话。
随着时间在手中的流逝,我们也在不经意间改变。渐渐地,我清晰地感觉到了你强势的性格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许多事情要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包括与其他同学交朋友,若是你不喜欢的同学,你也不允许我交往。直到那件事,你过生日,你很高调地让我给你买那件你喜欢的昂贵的生日礼物。我无声拒绝,因为从内心无比抗拒这样的颐指气使。
矛盾就这样一天天堆积起来,像一个逐渐膨胀的气球终会在某一天一触即破。此后,我们默契地渐行渐远,但争强好胜的你却处处和我作对。
语文老师要求作为课代表的你们去书店帮我们买年级规定的阅读书目,我也第一个在你那里登记交钱。第二天,你和其他几位课代表分别抱着厚厚的一摞书走进了教室,百无聊赖的我趴在桌上等着课代表叫我的名字。讲台上的书一本一本的减少,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最后一本书也到了相应的同学的手上,只有我的手中依然是空荡荡的。
我努力保持着心平气和来到你课桌前询问,你却头也没抬,轻描淡写地甩给我一句:书店没货了,自己去买。
我怒视着你的后脑勺,想着你一脸挑衅、毫不在乎的表情,一股怒火在我的胸腔中熊熊燃烧,我咬紧牙关,在心里组织着破口大骂的词汇,却被你气得张口结舌,半天没有憋出一个字来,最终只能气急败坏地在休息时间跑去了书店。
我们的关系又回到了最初进校时的模样:彼此生疏,互不理睬。
时间的流逝,冲淡了回忆,冲淡了欢笑,也冲淡了我们之间的矛盾。随着渐渐长大,我们明白人的性格千姿百态,但并不是每一款都是你能接受的。我们也开始像普通同学一样正常交流、问好,再回想起过往的那些章节,不禁有些好笑。
生命之长,出现在你身边的人都是各型各款独立的存在,每一款都有自己的棱角,学会去接受,宽容他人的缺点,友谊才可以长存。
走在大街上,也许会有赶路的行人不小心踩脏了你的新鞋,甚至毫无察觉地扭头就走,冲动的人会立刻冲上前去找那人理论,一不小心,一场骂战悄然爆发。而一个心胸广阔海纳百川的人不会计较他人的无心之过,又何必要拿别人无意的错误来破坏自己的好兴致。
拥有宽容,就像是拥有了一方蓝天,容纳无数鸟儿,也让我们的心灵得以自由。
学会宽容,不仅温暖了他人,也善待了自己。
关于宽容教育心得体会简短二
最近,拜读了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为其思想之深邃、理念之新颖、见解之独到而折服。朱教授在这本书中指出“要想具有人文情怀,读书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不读书的人,不可能有人文情怀,要培养人文精神,首先要从接受人类文明的最精华的东西——书开始入手。”
近年来,在和学生读书共勉、互相增益的过程中,我时时体验着读书带给自己的充实和愉快,也深切地感悟到读书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有人说:“书中自有精神食粮,书中自有生命质量,书中自有美德滋养。”由此可见,读书对于培养、充实、提升人文精神不可或缺,概括起来讲,读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读书,让学生视野开阔。开学伊始,我与学生相约:本学期老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同学们进行读书竞赛,新学期谁读的书多,谁的读书笔记写得最棒,谁就是读书状元。说读就读,从我做起,率先垂范。轮到我的早读课,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打开自己钟爱的书读上几页,待学生们到齐了,再上早读课;语文阅读课,更是我们师生读书的最好时光;语文活动课成了我们推荐好书、朗读美文和交流读书体会互动课;闲暇时,我们互相交换好书。一学期下来,我班的一批“小书虫”除了读少儿版的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外,还读了《我要做好孩子》、《我要当升旗手》、《徐悲鸿一生》、《冰心散文》、《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书。读的书多了,他们的视野明显开阔了,习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谈吐也变得高雅。学生身上洋溢的浓浓书香气让人不由得联想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名句来。
二、读书,使学生精神充实。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及《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书中,十分强调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兴趣,那么这样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担心。因为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没有举趣去从事不健康的活动,已被健康的情趣所充实和包围了。书,是孩子们最好的精神食粮。本学期,我又和学生们一起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曹文轩《草房子》、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以及《哈佛女孩刘亦婷》等书。我明显地感觉到那些爱读书的孩子的精神世界充实且丰富了。他们此同龄的孩子更懂得爱、懂得宽容、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诚信的重要、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老师的用心良苦,懂得生活的美好、懂得友谊的珍贵……
三、读书,令学生志向远大。学生具有远大的志向是其将来成功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之于人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志向远大的学生,他的生活一定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他的进步就会插上奋斗不息的翅膀。那么,对于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志向从何立起?单凭家长和老师的几句说教远不如引导他们读几有关志向者的书见效。哥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为此,我推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诺贝尔奖百年英杰李政道》、《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传》等书给学生读,让他们在书中与志向远大的伟人对话,受其熏陶从而逐步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有了志向,才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才有实现目标的坚忍不拔,因而也才有成功的可能。我真诚的希望我的学生们今后都能在自己远大志向的引领、鼓舞下,经过不懈地努力,一步步走向辉煌的明天。
由此可见,多读好书的孩子,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远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多读些书不断充实自己,并引荐学生多读些有益的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尤为重要。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当所有的学校都有人文精神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有正气,就充满希望。”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里,我们不妨说培养人文精神,始于读书
今天的教师为什么要读书,已经无需讲太多的大道理了。因为社会各界对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和对我们自身的要求都越来越高了;因为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因为教师专业发展别无他途。——任何一条理由都要求教师必须读书,读万卷书。
然而,十分可悲的是,愿意读书,每天都坚持读书的教师少之又少,简直可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了。
显然,目前要想让教师们在教学之余回到书桌前读书,关健恐怕不是在告诉教师们读书如何重要,更不是告诉教师们应当如何读书,而是要设法激发教师们的内在的阅读动力。这就犹如要想学生认真学习,教师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样。
我们有必要对教师的职业特点作一个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一、教师们每天都在规范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质量目标和考核指标(这些质量目标和考核指标有些是不及实际和蛮不讲理的),老师们被逼得喘不过气来,只好整天在领导“强化质量意识”的喊叫声中,把自己的弦绷得紧紧的。教学方法陈旧,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牺牲时间和体力和学生“同归于尽”,什么创新精神,什么创造能力都统统见鬼去吧!!
二、教师狭隘地生活着。每天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两点一线,周而复始,渐渐形成了不变的生活轨迹。虽说这样的生活仿佛远离了社会的喧嚣和浮躁,但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校园的陈腐和慵懒。我们心不甘情不愿地看守着自己狭隘的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加广博似乎根本就事不关己了。
三、教师们重复地生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天的你我还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机械地重复使我们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惰性,甚至是职业的倦怠。读书苦,读书忙,读书有个啥用场?
四、教师们忙碌地生活着。备课,批阅作业,还有其他的各种中心工作需要完成。我们已经分不清八小时以内和八小时以外了。另外,成家后,还有许多的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缠身,真是让人感觉好累
宽容教育心得体会简短 宽容的心态的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