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救援心得体会简短 海中救援读后感500字(六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海军救援心得体会简短一
连日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先进事迹在海军部队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官兵普遍认为,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是舰行万里守卫和平的友谊使者。大家表示,要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为榜样,坚定强军报国、忠诚使命的崇高信念,铸牢转型发展、建功海疆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汇聚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的磅礴力量。
强军榜样催奋进,典型事迹励军心。东部战区海军通过事迹宣讲、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学习“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先进事迹,营造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海军首位女实习舰长韦慧晓说:“作为驻守东海的拳头部队,我们一定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大抓复杂环境、极限条件下练兵,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海空雄鹰团”飞行员付阳表示,“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先进事迹激励我们要瞄准一流苦练本领,把每一次飞行当作战斗。
“学‘和平方舟’先进事迹、做南京路上好军医”活动,在海军军医大学启动。该校第二附属医院81岁院士廖万清动情地说:“我戴着老花镜,一句句地阅读事迹报道,深受鼓舞。‘和平方舟’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再接再厉,用仁心大爱护卫官兵健康。”曾先后两次参与执行“和谐使命”任务的该校针灸专家李伟红告诉记者,在宣传报道中看到自己的故事,她既激动又振奋,立志磨砺过硬专业技能,送医送到万里海疆。
在学习讨论中,辽宁舰官兵决心学习先进,争当海军转型建设排头兵,为捍卫国家海上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海军陆战队把学习活动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又一抓手,激发官兵练兵备战热情。正在进行夜间实战化训练的某旅官兵认为,只有脚踏实地练兵备战,才能不负军人使命。
亚丁湾西部海域,参加海军第33批护航任务的西宁舰官兵,通过卫星电视收看了“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先进事迹报道。官兵们感言,“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向世界展现了我大国海军承担国际责任、捍卫世界和平的良好形象,自己要向榜样看齐,同样当好中国海军的名片。
某保障基地官兵表示,一定牢记使命,高标准履行好任务,树好中国军人形象。
最新海军救援心得体会简短二
作为新时代中国的“名片”,和平方舟始终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传扬和平、传播友谊、传递爱心,帮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军队。
“最开始,我觉得出国很新鲜,而国外民众觉得中医很神奇。”中医陈明霞参加了和平方舟的第一次出国之行。那是20__年8月至11月,和平方舟首次走出国门,赴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国5国访问并提供医疗服务。
“太神奇了!真是太舒服了!”肯尼亚蒙巴萨警察阿布迪接受了中医拔火罐治疗,他看看玻璃罐子,再看看身上的火罐印,不由惊讶地说。
“拔火罐!拔火罐!”看阿布迪那么着迷,陈明霞便教他中文发音。如今,陈明霞已4次走出国门、随船到访32个国家,既治疗又教中文的习惯,也一直保持着。
在孟加拉国,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妇临近分娩,命悬一线。在巨大风险面前,和平方舟妇产科医生陈蕾走进手术室。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让手术室外的孩子父亲潸然泪下,当即为孩子取名为“中国”。
3年后,和平方舟再访孟加拉国,这个名叫“中国”的小孩在家人陪同下,专程登船寻找恩人;7年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孟加拉国,小孩又与中国恩人重逢。
无独有偶。20__年9月21日,和平方舟在首次环非洲访问途中,为一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塞拉利昂孕妇紧急实施手术,挽救了一个新生命。
“手术中,我们发现孕妇的羊水几乎没有了,胎盘也出现了大范围钙化,婴儿脐带绕颈一周……这种情况十分危险。”妇产科医生胡电为产妇捏了一把汗。
这是和平方舟入列以来迎接的第6个新生命。“小家伙出生在和平方舟,今天又是国际和平日,那就给他取名叫‘和平’吧……”孩子父母激动万分,说:“感谢中国军医为我们抢回了一个新生命!”
时任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登船看望了“和平宝宝”母子,他说:“‘和平宝宝’给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带来了新希望。塞拉利昂人民感谢你们,希望和平方舟能很快回来。”
首次到访东帝汶,总统卢奥洛偕夫人登船表达感谢,他说,和平方舟到世界各地开展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时光有我,中国有我。”踏浪凯旋,和平方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再起航。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伟大征途中,和平方舟肩负国家使命,用一串串壮美航迹、一次次真情对话、一幕幕仁心大爱,拥抱世界,传递友谊,在全球舞台上呈现新时代的中国风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新海军救援心得体会简短三
“137____4267!”慈溪大新路一处小平房里,76岁的独居老人应久昌能流畅地背出钱海军的手机号。可老人仍把这串电话号码写在墙上、床头柜、餐桌上,抄在纸上贴身带着。
“‘儿子’的电话,交关重要!”应久昌独身未婚,是这个号码给了这位无儿无女老人的晚年无限温暖。
应久昌是钱海军从“电力义工”变成“全能义工”的第一个服务对象。而产生“迭代升级”念头的那一刹那,钱海军永远忘不了。
2009年的一个双休日,钱海军给一位姓林的独居老人修日光灯,正要掏出电笔测一下,老人说“不用那么麻烦,把启辉器拿掉就好了”,一拿掉果然好了。碰上行家了!老人告诉钱海军,退休前他是船厂的八级电工,工资是“太师傅级别的”,可是年纪大了,修灯也修不了了。钱海军回想说:“八级电工,在我们行当里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们不缺他这“一技之长”,缺的是有人问一声、扶一把,钱海军感慨万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钱海军关心结对老人,为老人送去防护用品。
从此,他把目光更多聚焦在60岁以上的独居或准独居老人群体。大到送医问药,小到登门问好,钱海军的服务范围渐渐“不着边际”起来。几年时间,他成了100多位老人没有血缘的“好儿子”。
有一次,结对老人陈文品肺气肿发作,钱海军开车送到宁波113医院,却被告知没有床位。怕老人着急,钱海军谎称在医院有熟人,转头跑去找院方商量。“我是慈溪来的,老父亲得了重病,能不能帮帮忙?”在他央求下,院方破例在心血管科加了一张床。安顿好病床,钱海军又给老人请了一名护工,一一交待细节,叮嘱“我爸爸就拜托你了”,又匆匆回单位继续上班。在老人住院的27天里,钱海军去看了6次,来回一趟车程就要三四个小时。在医院,他从不叫“陈老伯”,而是称呼老人“爸爸
海军救援心得体会简短 海中救援读后感500字(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