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竞赛心得体会精选 竞赛活动心得体会(9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实验竞赛心得体会精选一
1、知识目标: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结合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解所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反思质疑的学习意识与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养成用水的好习惯。
重点: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纵使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补票问题。
难点:在纵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解所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具:实验报告单、纸杯、矿泉水瓶
学具:每组一装满500ml自来水的矿泉水瓶、纸杯、量杯、大头针、计时器、计算器。
1、出示楼兰古国的复原图和现状图各1张,对比,它发生什么巨大变化?(缺水,导致沙漠化)
2、生活中,我们节约用水了吗?出示滴水的水龙头图片(没有)那这样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今天,让我们来做这个滴水的实验,板书课题。
1、出示问题:水龙头平均1分钟滴不多少克:
2、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时间较短,你准备设计什么实验测出1分钟滴水多少克?
3、设计活动方案:
(1)各小组汇报、汇总:用盛满水的一次性杯子在杯底扎个孔代替水龙头,用量杯盛滴出来的水,计算这纸杯平均1分钟滴掉多少水,然后再算一算1年会滴掉多少水。
(2)实验要求:需要哪些数据?怎样测量这些数据?准备测量的工具。
小组分工,按实验步骤进行。
(3)教师说实验工具,各组学生依次摆好。
4、动手实验
(1)各组领实验单,记录员负责填写实验单(每6人为1小组)
(2)教师巡视,各组人员相互合作,进行1分钟滴水实验,并记录下数据。
(3)交流汇总:大约2秒钟滴1毫升,1分钟滴30毫升。但有些小组的数据偏大或编小。
(4)请操作一次性成功,操作两三次才成功的小组各派代表,谈谈怎么做实验的?讨论发现:未能严格操作计时器,计时时间偏长;扎孔大小不一样,水量大小不同等。
(5)通过这个实验,你了解到什么?
(6)小结:实验应严谨,应做好合理分工,规范操作。
5、如果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与实验相同,即1个水成头平均1分钟滴水3克,请计算1年会滴多少水?
(1)计算时,需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小时、天、年),每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不同。
(2)计算器计算,指名反馈:3×60×24×365=1576800克
(3)把得到的数字分级,读一读,算出的数字大不大?你想说点什么?
6、补充资料
研究表明:1个人除了正常的包含外,每天饮水1400g,才能维持人体需要。那么,按1个水龙头平均1分钟滴水3克来计算:
(1)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个人大约饮用多少天?(指名反馈)
1576800÷1400≈1126(天)
答: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个人大约饮用1126天,即三年左右。
(2)全校师生按1000人计算,这水龙头1年浪费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用
多少天?(集体反馈)
1576800÷1400÷1000≈1(天)
答:这个水龙头1年浪费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用1天。
7、在这次活动中,你的表现怎样?请参照教材90页“自我评价”栏,评一评吧!
阅读教材第90页,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是全球13亿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再现楼兰古国的现状图片,为了恢复楼兰古国的古文明的欣欣向荣景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1、留心观察身边的水龙头是否关紧,是否滴水,应及时处理。
2、列举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建议。
3、在校园内举行第一次“节约用水”宣传,并在班级制定宣传栏。
最新实验竞赛心得体会精选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的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他就要想法寻找答案。
在解决问题时,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此背景理念依据下,在教学中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将更多地开展学生的试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构建的。具体的模式结构:问题——阅读、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讨论——结论。
在运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我有下面几点感触: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带者问题去阅读、分析、讨论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想一想,我们人要想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必须先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说;一是,解决了动力问题。二是,解决了地心引力问题。教师随后提出问题:鸟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阅读、讨论、交流、的出结论。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合理开发的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等都是课程资源。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时,对于生活在我这些地方的学生来说,对水中的动物了解不多,而且上课时还不能做试验,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开发自己已有的课程资源。如:学习鱼鳍的作用时引导学生想想:独桨船和双桨船他们的桨各起什么作用?在学习鱼儿离开水为什么会死?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头发在水中水什么样的?从水中出来时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知识,解决了问题。
3、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新课程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新课程的整合。这样可有效地应用数字化的优势达到学习目标。教师用编制成的演示文稿、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在课程学习中,利用诸多的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工具,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但是,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设计的过于完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简单的就可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但也存在着弊端,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到位,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缺少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问题就是我发现的问题和努力改进的方面。
最新实验竞赛心得体会精选三
实验目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卷尺、秒表。
实验地点:平遥县状元桥东。
实验人员:爱物学理小组
实验分工:张灏、成立敬——测量时间
张海涛——发声
贾兴藩——测温
实验过程:
1 测量一段开阔地长;
2 测量人在两端准备;
3 计时员挥手致意,发声人准备发声;
4 发生人向上举手,同时发声,计时员计时(看到举手始,听到声音止)
5 多测几次,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时间 17∶30
温度 21℃
发声时间 0.26″
发声距离 93m
实验结论:在21℃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57.69m/s.
实验反思:有一定误差,卡表不够准确。
最新实验竞赛心得体会精选四
主要是图像的几何变换的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图像的读取、改写,图像平移,图像的镜像,图像的转置,比例缩放,旋转变换等.
具体要求如下:
1.编程实现图像平移,要求平移后的图像大小不变;
2.编程实现图像的镜像;
3.编程实现图像的转置;
4.编程实现图像的比例缩放,要求分别用双线性插值和最近邻插值两种方法来实
现,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缩放效果;
5.编程实现以任意角度对图像进行旋转变换,要求分别用双线性插值和最近邻插
值两种方法来实现,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旋转效果.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图像处理编程环境,掌握图像平移、镜像、转置和旋转等几何变换的方法,并能通过程序设计实现图像文件的读、写操作,及图像平移、镜像、转置和旋转等几何变换的程序实现.
3.1 实验所用编程环境:
visual c (简称vc)是微软公司提供的基于c/c 拥有丰富的功能和大量的扩展库,使用它能有效的创建高性能的windows应用程序和web应用程序.
vc除了提供高效的c/c 编译器外,还提供了大量的可重用类和组件,包括著名的微软基础类库(mfc)和活动模板类库(atl),因此它是软件开发人员不可多得的开发工具.
vc丰富的功能和大量的扩展库,类的重用特性以及它对函数库、dll库的支持能使程序更好的模块化,并且通过向导程序大大简化了库资源的使用和应用程序的开发,正由于vc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我选择了它来作为数字图像几何变换的开发工具.
在本程序的开发过程中,vc的核心知识、消息映射机制、对话框控件编程等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和灵活的应用.
3.2 实验处理的对象:256色的bmp(bit map )格式图像
bmp(bit map )位图的文件结构:
具体组成图: bitmapfileheader
位图文件头
(只用于bmp文件) bftype=”bm” bfsize bfreserved1
bfreserved2
bfoffbits
bisize
biwid
实验竞赛心得体会精选 竞赛活动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