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美心得体会实用 美丽中国社会实践心得体会(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社会美心得体会实用一
当时打完工后我就有了很多感触,当时想写下来,可是由于懒,最终这一想法没有转化成为行动。就在前几天大扫除的时候,我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了一份打工报告来,这份报告是超市门店的左姐姐要求我写的,可是不知后来是什么原因,她一直没向我要。于是这份报告就留在了自己手里,现在看看都还是觉得是那么的受益匪浅。这份报告分为两部分,一是我打工的感受,第二是我对北国超市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当然,对于大家来说,还是会对第一部分比较感兴趣吧!我在北国打工的感想大概有以下几点:
1.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你可以在敲门的时候拿着这块砖而洋洋自得,但是伱当进入着扇门后,就不要再把它当做是一种必胜的资本了。因为你会发现,进入这扇门后大家就又一样了,甚至有文凭的比不上那些德高望重的。的确就是如此,相对于文凭来讲,社会更看重的是资历和经验。
2.公司不是家。公司就是公司,它永远也不会成为我们的家。因为维持公司运转的是交易,是合同。只有当你可以给公司带来利润的时候,公司才会让你成为其中的一员。如果当你对公司没有丝毫的利用价值,那么即使你对公司是十分忠诚、十分热爱,我想最终还是会被公司遗憾的辞退。我说这点的目的并不是让大家在工作上偷工减料。尽职尽责地工作是天经地义的,这就如同公司要发给工人工资一般。我的意思是,当大家不幸的被某家公司辞退的时候,不要觉得心寒。你要清楚的是,公司之所以辞退你,不是因为他们怀疑你的衷心,而是因为你对他们来讲不再有利用价值了。在这里,希望那些过于投入工作并且过于信任公司的的人们有个心里准备。当然公司是自己的除外。
3.利益是维持同事关系的关键。这点其实类似于上面一点,只不过这点的范围运用的更广。在打工的时候我更是对这句话颇有感触。其实我从来不认为被人利用是一种贬义的说法。我很同意哥哥说过的一句话:当你被人利用的时候,你就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当没有人利用你的时候,就说明伱是真的没用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确实按照这一规律进行着。仔细想想,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想到你,这何尝不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呢?看来要想朋友遍天下的话,自己首先要有能力;换一个角度来说,有能力后就会有更多的朋友。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我在北国打工的一些感想。当时想想,觉得打工挺苦的:一天站8个小时,随时接受摄像头的监视,到了晚上还要叫卖。我从小到大都没干过这活,开始叫卖时真觉得不好意思,可是一想到这是工作,也不得不照做,后来就渐渐适应了不过,通过这次寒假的打工经历来看,在北国打工实在是太幸福了!我和另一个小女孩这次决定尝试一下给个体企业打工的滋味。于是我俩边挨家挨户的找。看到有招聘的店我们就进去问,绝大多数的店主一看到我们就会说一句话:对不起,我们招长期的。我们便不得不退出。出来后,我俩便很奇怪地打量着对方,说:咱俩有那么像学生吗?仔细地和别的店员对比了一下,最终得出答案:的确很像学生!俩人相对一笑,接着下一家。
现在想想,我们当时的心情很轻松,但偶尔大脑里会蹦出一个想法:我毕业后会不会也是这个样子呢?给买衣服的打工人家都觉得不适合。那念大学到底有什么用呢?想了想觉得很郁闷,后来也就不想了。没办法,我没办法控制以后的事情,我能做好的只有现在。既然我选择了读大学,那么我现在的任务就是把大学读好。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最终我们找到了一个给企业发传单的工作,一天30元,每天工作6个小时。开始想想觉得挺简单,但开始工作后才发现难度很大。那么冷的天气,我们要在外站着,热情地给别人发传单。但是路人的反映,往往十分冷淡。更惨的是,我们要随时接受老板的检查,他要检查我们是否认真工作了。通过这次打工,我们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资本家的剥削本性啊!呵呵。不过,也确实有收获,这次面对的人更加的社会化,并且没有任何人的照顾是的这次的社会体验更加真实了!最主要的是,我的脸皮是更加厚了,呵呵。
这两次打工社会实践感受有两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学和社会是截然不同的!读书真的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了,不用为任何生存的事情发愁,更不用勾心斗角。只要把掌握了知识就算完成任务,实在是太简单了!可是,我们早晚都要走出象牙塔,就算外面的世界再黑暗、再艰难,我们还是要面对的。因此,越早适应社会对以后越有好处,适者生存嘛!这也正是我打工的最重要的目的。不管是什么工种,就算它再不起眼,我觉得也能从中收获一些东西,那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虽然我们是大学生,但是你在社会上实际的感受一番,你就会明白,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分量是越来越轻了。有的岗位还专门注明:不要大学生。
关于社会美心得体会实用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21世纪的青少年,将要成为国家的接班人,积极向上,与真、善、美同行,似乎已成为了21世纪青少年所要做到的。时光已吹响了集结号,让我们一起呐喊: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
人类不停地追求着真善美,无非就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没错,的确是这样!我看过一本名叫《正能量阅读》的读物,读后令我无法自拔。如同在一片沼泽里,越陷越深,让我深陷于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世界里,又如同在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里,享受着宫里的一切带给自己的视觉盛宴,每一处地方、每一个角落,都被真善美渲染得五颜六色!其中有一篇名为《老师,谢谢您!》的文章,令我感触很大!文章讲述了一个叫林强的中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而且是个结巴,所以一直不敢回答问题,常常自我封闭。而老师却一直挑那些刁钻的难题为难这个班级里的学生,果然,班里的同学都不会。然而,对林强来说,这些题简直是“易如反掌”。老师便屡次叫林强起来回答问题,并借此不停地鼓励他,给他勇气。慢慢地,林强重新拥有了自信与勇气回答问题,并且,他的结巴病也在此期间不治而愈了!就这样,一直到毕业,他才知道,原来“全班只有他一个人会的难题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并且在此之前已与同学们串通好了的!然而原因很简单,单纯只是为了让林强重拾自信与勇气!文章中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关爱,正是林强治愈结巴病的良药,也是林强重新找回自信与勇气的根本。这些所作所为,不正是对真善美最好的诠释吗?真,就是老师及同学们对林强的真情;善,就是老师及同学们对林强的热情相助;美,顾名思义,自然是老师和同学们那一颗炽热有爱且美丽的内心。因为有他们,林强才会从自卑与内向中走出来,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别人,面对未来!
真,就是真实,亦是真诚、真情!所谓真,正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童真;真,也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的真诚;真,又是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真情……21世纪的青少年,必要学会真。真,足以使别人更加信任你,因为你做到了坦诚相待。真善美,让我们与真同行!
善,就是善良,亦是待人友善!所谓善,就是见到别人时嘴角扬起,微微一笑,这便是待人友善;也是在别人有难时雪中送炭,向有难者伸出一只援手,这便是善良。善,并不是一件大事,而是一件件小事,零星、琐碎。公交车上,看见老人、孕妇,或是一些残疾人士,主动让位,这就是善;看到别人缺失什么,只要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借给他,这也是善。善,足以筑起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桥梁,足以使人间多一份真情存在!真善美,让我们与善同行!
美,顾名思义——美丽。然而这种美,不仅仅是外表美丽,更是心灵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美!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玫瑰是美的,但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一个人的美就如同玫瑰的香味一样,由内而外、沁人心脾!在现在的社会里,有一部分人已因为时代的变迁而丧失了当初最淳朴的美,她们以为,浓妆淡抹就是美,可心脏却与之相悖,丑陋无比!与此同时,在别人眼中的她们,只会是丑恶的化身。如果一个人外表美丽可人,而她的心灵也是纯净无暇的话,这才是真正的美,或许也不需要外表美丽……真善美,让我们与美同行!
真善美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打开心灵的天窗,你就会发现,原来,世界,早就被真善美占领了!我看到过一个故事,它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家,而她的新邻居是一家穷人家,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电,女子便点起了蜡烛。过了一会儿,忽听见有人在敲门。开门一看,竟是邻居家的女儿。女孩问女子:“姐姐,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认为她们家竟穷得连蜡烛都买不起了!想要向她借。出于不想被她们依赖的心理,便冷冷地回复了一句“没有!”就关上了门。可那个女孩不但没有离开,一定没有!妈妈和我怕你一人住没有蜡烛,会害怕,所以我给姐姐送来两根蜡烛。”说着,便从身后拿出了两根蜡烛,递给了女子。此时此刻,女子已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深深地自责着,然后把女孩紧紧地抱住……
真善美,就如同黑暗夜空中的星星,虽不及月亮般明亮、皎洁,但它却有它自身的高尚气质。真善美又如同一汪澄澈的清泉,给人心灵一阵洗礼,还自己一个焕然一新的自己!
世界,因为有真善美的存在,有一天将会成为一个美好、和平的世界!而生活,也会因为有真善美的存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揭露了少年的向上与国家盛强的密切联系。21世纪的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学会真、善、美,则是对祖国母亲最好的报答!向上吧,少年们!迎着耀眼阳光,肆无忌惮地微笑!站在人生的领奖台上,齐声高喊: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
关于社会美心得体会实用三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
社会美心得体会实用 美丽中国社会实践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