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修心养性心得体会精选 传统文化与修身养性(三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传承文化修心养性心得体会精选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策略分析
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是最为珍贵的宝藏之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承担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有效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得学生们在提高成绩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宣传者。本文对于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做了以下分析。
1.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相关的传统文化的学习,能让学生从先贤圣哲的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学生通過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能够通过感受了解我们民族的道德信仰和精神内涵,来培养个体的理想人格,建构自身的道德素养。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美的传统艺术和优秀的文学作品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之美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更好地去理解故事所传达的人生哲理,这种有感情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们更乐于理解接受,在慢慢的教学渗透中激发出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成为传统文化的宣传者。
3.加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源泉,我国在努力加强文化软实力,想要成为文化软实力强国的国家,显而易见我国对人文文化的重视程度。如今是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时代,在如此自由的文化大环境下,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也遭到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了我国学生缺乏对传统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接受的结果,所以如果从高中语文课程中开始认真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通过如此的知识传播可以让传统知识更好地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让我国的经典有了新的定义和内容,为中国的文化增添坚定力量。
1.立足教材,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言文、古诗词,这是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发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因子,以课本教学为基点来达到教学传统文化的目标。例如可以采用分类别科的归纳法整理知识,使学生深入了解并感受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此举拓宽和深化课堂教学,更可以由此让学生走近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传统文化世界,汲取营养,感受魅力。
2.构建平台,引领传统文化兴趣的培养
语文是进入课堂的基础教育,承载着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在按照新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努力将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让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平台。如在课堂上,可以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来营造氛围,让学生从视听多种感官品味传统文化中的韵味。又如进行开设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设置校本教学课程,建构跨学科教学模式等手段,让学生充当受教方、研究者、宣传者等多种角色,多角度理解传统文化,让语文学科发挥其自身价值,使学生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越发紧密。
3.结合活动,促成传统文化素养的养成
高中语文的教学是以养成学生高质量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的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抓住时令、节日、地方文化特色等契机,努力营造适合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氛围,组织诸如吟诵、创作、古代礼仪、艺术表演等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纸上谈来终觉浅”,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手段是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有效手段。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这甚至可以巧妙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底蕴,从而接受道德的熏陶和精神的引领,养成富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品质和素养。
结束语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也是每个阶段学生的必修课。高中语文教学类型多种多样,在新式教学的基础上,要懂得将传统文化与课本教材相结合,把优秀的古代文学逐渐渗透进课程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利于帮助学生们构建深厚的文化底蕴,脱离开仅仅讲“分数战”的单一刻板思维,提高对古文经典作品的兴趣,从自身出发,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丰富了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高尚的品德,提高欣赏鉴赏能力,找到自身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伍娟.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孝文化”课堂实践探讨[j].读与写,2018(22):20.
[2]韩龙.就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24.
[3]袁敏.回归语文本色——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4):97.
[4]程子函.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初探[j].神州(上旬刊),2017(13):152.
描写传承文化修心养性心得体会精选二
尊敬的公司领导!尊敬的各位长辈!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兄弟姐妹们!大家早上好!(鞠躬)
首先我自我介绍下,我叫杨浩,南漳人,来自襄阳传统文化学习义工,很荣幸由末学担任今天学习活动的主持司仪。在古圣先贤面前,我只是小小学生,德未修,感未至,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配合、多多支持,感恩您们!(鞠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曾经孕育了无数的繁荣盛世,几千年来对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发挥了极具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我们可悲的失传了100多年了。随着道德的不断滑坡,让我们痛定思痛。因此我们党在_大报告中英明的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德为本,财为末”。大意是:道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财富利禄是人生的细枝末节。一个人,德高自然人聚,人聚自然财来!也就是说一个人心存仁爱,与人为善,乐于助人,那么他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朋友多了自然事业通达,财源不断。
一个人的成长是这样,那么一个企业的成长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当今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比财力、比技术、比人力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根基是什么?就是传统文化,道德文化。迄今为止,国内外已经有一大批的企业家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来管理企业,创造了了企业的蒸蒸日上,基业长青!今天在襄阳,妞妞食品公司对员工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彰显了公司领导对企业发展的睿智,以及对员工管理的人性和仁爱,作为妞妞食品公司的员工,我们应该感恩于公司,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样难得学习的机会。为此,有请湖北妞妞食品公司领导为本次学习活动致辞!掌声有请!(躬身递话筒)
(领导致辞)
谢谢!谢谢的隆重致辞,恭送您回坐。
恭请全体起立!奏国歌,升国旗!
恭请各位端身正仪,身正端,视勿移,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一鞠躬,起;二鞠躬,起;三鞠躬,起。礼毕,谢谢大家,请回坐。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就是规矩,就是道德。国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该如何和谐社会呢?必须先要和谐我们的家庭;和谐家庭,就必须和谐我们的身心。也唯有我们身心和谐了,心情才能舒畅,生活才有阳光,人生才有方向---下面让我们共同观看视频,由中共中央党校特级教授刘余莉老师分享的《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观看视频)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课,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古人的智慧是我们后人无法企及的,所以我们更要谦卑的学习。古人的谆谆教诲能延续几千年,到今天全世界都还奉为宝典,我们就更应该从中学到、悟道、做到,身体力行来圆润我们的幸福人生!
好!谢谢大家,您们辛苦了,我们中途休息10分钟。请大家早点回来。
传统文化不是用来听的,也不是用来学习的,传统文化是用来做到的,身体力行的。一个企业家,在学习之前,到学习之后,可是说是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身心改变了,家庭和乐了,而且企业也更发展了。请观看:胡小林老师的《弟子规学而时习之成果展示》---
(观看视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而改,乃为俊杰。过能改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过难改之,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因此,改过就是我们人生成长的一个标尺。我们能够、我们敢于把自身的一些缺点去掉改之,我们就会轻装前进,我们就能享受快乐幸福的生活。如果,我们不能、不愿把自身的一些缺点去掉改之,我们就会负重前行,举步艰难,痛苦不堪。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说,我们做任何的事情,有不好的结果,都是自己的过错,都是自己做的不够。也就需要我们自己再加倍的努力,把事情做好。千万不要责怪他人,埋怨他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改变自己,改变人生!希望我们每一位都能在:改过中成长,在改变中发展!
上午的学习就到这里,大家学习辛苦了,我们为大家准备了素食午餐,请大家慢用,谢谢谢!(鞠躬)
音乐!可以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们唱过很多很多的歌,但不知道每一首歌曲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有些歌曲给了我们更多的烦恼,更多的忧愁,更多的不安,更多的堕落不堪。有些歌曲却给我们带来了轻松愉快,带来了豪情壮志,带来了温暖阳光,带来了祥和幸福。下面我们一起观赏:由靳雅佳老师分享的《人生必听的一堂音乐课》---(观看视频)
我们很多人在观看的时候,都眼含泪水---是的,是强大的孝悌、情义、友爱在拷问我们的心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下,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对得起谁?我们对得住养育自己的父母吗?我们对得住相依相伴的爱人吗?我们对得住手足的兄弟姐妹吗?我们对得住朝夕共事的同事伙伴吗?五伦大道:就是父子有亲,夫妻有爱,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我们每个人也许有太多的对不起,有太多的对不住---就让我们听完这趟音乐课后,深刻的悔悟一下、反省一下自己,然后对我们身边相处的人说些什么,回去对我们家里的亲人也说些什么,向我们曾经伤害过的人说些什么---又要说谢谢大家,您们辛苦了,我们中途休息10分钟。请大家早点回来。
传统文化的光辉已经再次的普照到大地,1988年世界70多位诺贝尔获得者齐聚巴黎,共同商讨解决21世纪的世界发展危机,与会者一致结论:唯有中国儒家的孔子思想!目前全世界已经有一百六七十的国家地区,建立了孔子学院,都在研究学习中国古圣先贤的宝典智慧。作为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责无旁贷,让我们共同观看卓越的传统文化传播者——来自中国台湾的蔡礼旭老师主讲的,《落实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观看视频)
身心和谐,始于仁爱;家庭和谐,始于孝悌;社会和谐,始于谨信。《弟子规》首先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我们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我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通篇讲的都是爱心。那么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就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个不忍心损伤自己父母的人,又怎么能够损伤他人呢?只要把这些道理弄清楚了,并且能够付诸行动,很多家庭和谐问题、与人相处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生活工作问题、事业发展问题等等,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大家都辛苦了。在学习中大家都受益匪浅,感动很深。我相信一定有很多的人想说些什么,想表达下什么,下面是自由分享表达时间,每人仅仅三分钟,限8个名额,请大家积极参与,举手排队---
学好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弟子规》,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只要我们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一定会带来个人的身心和谐、生活美满、人生圆润、家庭幸福、事业通达!继而实现社会和谐、民族强盛、国家繁荣!
学习传统文化是自救,弘扬传统文化是救人。民族兴衰,匹夫有责,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是任重道远。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用于生活、应用于工作,自己身体力行并传承子孙,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应并发扬光大!
描写传承文化修心养性心得体会精选三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难堪与困惑。
某些人总是感叹“世风日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贬值呢?我觉得不能这样简单的认为。毕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有着千百年来民族美德的沉积,都有着对道德的认知与认同。因为美德在我心中,在每一个中华子民的心中。
我们是21世纪的新少年,走在建设祖国的长征路上,任重而道远。我深深体味到,我们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我们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传承文化修心养性心得体会精选 传统文化与修身养性(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