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思想作风建设心得体会范本 法院作风建设心得体会个人(7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法院思想作风建设心得体会范本一
**年是本人担任纪检组长的第10个年头,因而在政治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省法院、市纪委和院党组的决策部署。在政治学习方面,通过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央、省委、省法院、市委、市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了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了拒腐防变的能力。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作为纪检干部要把廉政自律作为党性磨砺的过程。一是要从自己细微处入手,时时自律、自省、自强、自励,管住自己,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二是要不辱使命,严于律己,与时俱进;三是要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经得起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的诱惑;四是要不讲官话、假话,立言立行,以身作则,不以权谋私,进一步强化党性观念和廉洁勤政意识,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一年来,作为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按照责任分工,主管纪检监察和审判管理工作,我十分注重克服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协助党组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牢固树立服务宗旨观念,强化大局意识、配合意识、廉政意识、公仆意识,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积极维护班子团结 ,做到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合力抓落实。在工作中能够敬岗爱业,履职尽责,任劳任怨;能积极发挥协调服务作用,做到尽职不越权,切实维护班子团结;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协助党组不断推进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一)协助党组积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首先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其次,先后制定了《**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和《全市法院**年反腐倡廉工作要点》等两个重要文件;其三,积极配合市委市纪委做好反腐败协调工作,凡涉嫌犯罪的党员干部在作出终审判决后30日之内将判决书或裁定书移交市纪委监察局作出党政纪处理。
(二)以集中教育活动为抓手深化“五除”活动成果。先后开展三项大的活动。第一,持续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转变干部审判作风,增强了广大干警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思想意识;第二,积极推进“执法能力效率责任心”大检查活动,排查六类案件,建立台账,落实责任,切实纠正存在的问题。第三、扎实开展“两评查”活动,促进案件质效提升。先后组织开示范庭12件,庭审自查31件,裁判文书评查1035件,有效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大大减少了涉诉信访。
(三)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探索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措施。**年,我院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法院13类职权编制岗位职权目录,绘制流程图,共查找风险点17个,制定148项防控措施,并编印了制度汇编,抓好落实。
同时,还坚持不懈地抓好干警警示教育、“节日病”治理活动;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法院活动,探索试行“公务灶”改革,大力推进审务督查,强化明察暗访监督力度,结合抓好全院审判管理、案件质效评估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办案质量的提高和审判作风转变,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在廉洁自律方面,时时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廉洁从政,以身作则,不讲排场、不搞攀比,一审正气,两袖清风,洁身自好,克己奉公,始终保持警醒的头脑,自觉做到不仁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干,自觉接受干警和群众的监督。多年来,没有违规经商办企业;没有收受礼金、有价证券;没有参与赌博、挪用公款;无申报出国境;无任何不廉洁行为,发挥了表率作用。
存在问题:一是学习深度不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按科学发展观要求,业务能力须进一步增强;三是年龄偏大,思想老化,作风疲沓,雷厉风行抓工作的意识不强;四是存在“老好人”思想,监督力度不大,抓落实欠到位。
努力方向:一是要讲政治,以xx大精神为指导,始终保持政治头脑的清醒和坚定;二是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工作能力;三是牢记宗旨意识,强化公平正义理念和公正与效率观念;四是加强廉政建设,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五是不断增强开拓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推荐法院思想作风建设心得体会范本二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建瓯市人民法院向会汇报执行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及其会的依法监督下,在政府和政协的大力支持以及上级法院的关心指导下,建瓯法院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反规避执行等专项活动,不断加大执行案件工作力度。特别是年以来,法院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中心五系统”,形成“上下一体、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体系,着力解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等问题,执行工作的方式和理念都产生了巨大变化。
一、执行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我院现有执行干警12人,占全院总人数的12%,考虑到执行工作的特殊性,20以来先后充实5名年轻干警进入执行队伍,使平均年龄由40岁下降到36岁,提高了执行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2012年至今,受理民事执行案件4335件,结案3865件,执结率89.15%,执行标的7.11亿元,其中执行和解63件,占1.6%,自动履行1268件,占32.8%,强制措施结案的1058件,占27.4%,无财产可供执行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1471件,占38%。累计查封、冻结、划拨1321件次,拘留59人次,以拒执罪追究被执行人刑事责任6件6人,各项审判指标居全市法院前列。
(一)加大执行力度,服务发展大局
始终自觉把执行工作融入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之中,强化执行力度,穷尽执行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三年来,陆续开展以“执行宣传月、执行规范化”等为主题的执行专项行动6次,多渠道查控被执行人财产,严厉打击规避执行行为,共执结案件649件,执结标的3271.6万元。二是加强民生案件执行。在执行工作中始终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理念,依法加大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开辟绿色通道,共执结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劳动争议案件152件,为事故当事人追回赔偿款696.2万元,为劳动者追回工资369.2万元。三是稳妥执行涉及敏感性和群体性案件。妥善处置近期因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的执行系列案件,对存在发展潜力的企业,灵活采取保全措施,放水养鱼;对严重资不抵债的不良企业,依法查封、拍卖资产,最大限度地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妥善化解涉执信访案件。将党委、人大、上级法院批转、督办案件作为执行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三年来共办理上级法院、人大、信访局转来的涉执信访案件督办函47件。如,刘华钦申请执行的刑附民赔偿纠纷一案,因被执行人刘忠华无财产可供执行且本人长期服刑,使在车祸中造成二级伤残的申请人生活陷入困境。我院收到人大信访转办单后,高度重视,立即对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林权等财产线索再次进行调查,仍未发现可执行财产,考虑到申请人实际情况,我院向其发放司法救助金5000元帮助其渡过难关。五是强化司法救助。如前所述,不少申请人生活困窘,而执行又陷入僵局,我院从人文主义出发,累计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救助金53.2万元。
(二)推进执行信息化,提升司法公信力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参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执行模式变革的力量源泉。我院把执行指挥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积极协调,攻坚克难,建成了以执行指挥中心为枢纽,以网络查控、失信惩戒、短信互动、集约执行、案件管理五大系统为主体的执行信息化体系。
构建执行指挥中心,实现一体化整体运作。2013年9月,执行指挥中心成立,并与全省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系统对接,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同时指挥中心通过五大系统将人民法院与银行业金融系统、协助执行单位连接起来,形成内部与外部联动,纵向与横向协同,终端与终端交互的执行工作体系。
健全网络查控系统,做到点对点无缝直通。针对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的问题,法院与3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了“点对点”执行查控系统,与公安、国土、工商等联动单位实现了网络对接,实现被执行人财产信息、个人信息的查询、预警和控制。一是启动快。设置立案即查功能,新收执行案件一经立案移送执行部门,无须人工发起,系统即自动提起一次网络查询。二是时间短,查控银行存款反应时间在30分钟内,少则1分钟,查控工商股权在30分钟之内。三是费用低,借助人民银行的金融城域网与金融机构实现网络链接,依托政务内网与联动单位实现网络对接,即方便快捷又降低费用。目前,我院已通过点对点系统查询被执行人银行存款15万余次,涉及被执行人1820人,冻结、划拨银行存款1552.6万元,查询房产788处,土地1629宗,车辆3340辆。去年5月起,我院还与淘宝网合作启动网络司法拍卖工作,累计拍出资产14件,成交金额1679.5万元,为当事人节省佣金83.9万元。
健全失信惩戒系统,敞开曝光台联动威慑。信用体系建设是执行问题的根本,针对被执行人失信赖账问题,主动对接社会信用信息,完善信用惩戒网络,督促老赖主动履行义务。一是全领域公开,不仅在全国法院系统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公布,还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和户外媒体等,全领域、全方位、立体化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二是全范围纳入,坚持“纳入是常态、不纳入是例外”,对应纳入名单库的被执行人一律予以公布,对不纳入的严格审批,确保公开公正。三是全方位惩戒。汇同有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使失信被执行人在融资信贷、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交通出行、高消费等方面收到重重限制。截至目前,已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912人,198名被执行人主动找到法院履行判决。
健全短信互动系统,依托12368公开透明。针对过去执行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构建12368执行短信互动服务系统,设置节点自动告知、开放公开查询、层级督促交办、分步预警提示五大功能,将信息公开、财产举报、咨询传递合而为一。一是全程留痕,对执行立案到结案各节点信息进行自动收集、记载,形成执行日志,做到有迹可查。二是全程公开,自动向当事人发送执行动态信息,当事人也可以通过短信查询、咨询案件进展,举报财产线索、进行投诉建议等。三是全程互动。实时将当事人咨询、举报转发给办案法官,并在限定时间内回复。目前,已向当事人发送短信1.41万条,接到咨询和财产线索129条,回复沟通率100%。
健全集约执行系统,借助千里眼高效运转。跨区域执行一直是执行工作的难点,也是执行信息化建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远程视频调度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跨区域协作实现了网络化和即时化。一是实时跟踪。借助执行外勤单兵系统,对执行全过程和现场取证、听证、送达等进行同步录像,实时传回实现远程指挥。二是快速反应。执行人员遇到突发事件,可以启动随身报警按钮,指挥中心指挥就近法院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三是跨域协作。将全案委托改为事项委托,实现网上办理边控手续和跨域执行审批等。12月,接到远程视频调度系统指令,明溪法院一被执行人邱某在建瓯出现,我院立即出动干警对入住建瓯市某招待所的被执行人邱某实施控制、拘留,并于随后完成与明溪法院交接工作,避免了因异地执行周期长,造成被执行人再次隐匿。
健全案件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指导审判。针对执行案件信息不完备、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对执行案件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一是科学设置考评指标,保证执行结案信息录入的真实性。二是新案、旧案分离,20后的新收案件纳入司法管理系统,加强流程和节点控制,年未执结案件纳入旧案管理系统,由专门人员持续跟踪、滚动查询,确保有财产案件及时结案。三是加强数据分析,发挥大数据在动态研判、决策参考、服务群众、保障权益方面的作用。
通过执行信息化建设,破解执行难工作从“治标”转向“治本”,提高了司法公信力。一是提高了办案质效,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执行人员从来回奔波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智能、精细、高效执行。二是节约司法资源,由人力为主变为一键到位,通过网络查控、集约执行等措施,让数据多跑腿、让法官少跑腿。三是规范执行行为,将被动公开变为自动发送,有效防止消极执行、随意执行、选择性执行。四是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失信被执行人机制,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司法公信,涉执信访和进京访的比例逐步下降。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执行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执行难”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案件执行工作无法开展,特别是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以及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比较突出。二是资金链断裂引发的群体性执行案件仍然较多,融资对象往往是一般群众的生活积蓄,影响社会稳定。三是一些被执行人长期外出打工或下落不明,造成被执行人查找难,增加了法院执行工作的难度。四是强制执行立法滞后,法律规定分散不统一,不易操作,强制力度不够,在追究拒执罪方面效果不明显。五是少数群众在经济活动中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不强,把经营交易风险带来的“执行不能”归咎于“执行不力”,到处“反映情况”,对执行人员正常履职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从法院内部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案多人少矛盾比
法院思想作风建设心得体会范本 法院作风建设心得体会个人(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