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申报案例范文通用 参观博物馆申请范文(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博物馆申报案例范文通用一
地点: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专家楼报告厅
记录和整理人:曹宏
20xx年8月15日在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召开“中国高校博物馆专委会第五届会第三次会议”。会议由高校博物馆专委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承办。来自全国32个高校博物馆的4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兰州大学博物馆和西北民族大学博物馆的馆长列席了会议。
西北师范大学董晨钟副校长、甘肃省博物馆协会张正兴会长莅临开幕式并致辞,他们欢迎各位代表来到兰州,并介绍了甘肃省高校博物馆的概况和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及办馆特色。他们对高校博物馆专委会作为高校博物馆发展的支持力量和智库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高校博物馆的发展,祝愿高校博物馆发展充满生机。宋向光主任委员回顾了高校博物馆悠久的发展历史,强调高校博物馆对近代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作用,高校博物馆发展要尊重历史,理性创新。
王伟华常务副秘书长汇报了秘书处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包括20xx年6月27-29日在上海举办了博物馆展陈光环境培训研习会(“创造学院的人文之光—20xx高校博物馆照明研讨会”),制作了单位铭牌,《中国高校博物馆通讯》的编辑进展,以及专委会的财务使用情况。
副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馆长蓝韶清就20xx年全国高校博物馆第13次学术会议的筹办情况发言,他表达了承办学术会议的意愿,期待与大家相聚在广州。与会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对专委会工作的支持,一致同意全国高校博物馆第13次学术会议于20xx年秋季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举办。会要求秘书处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就会议主题、日程和举办时间等事宜进行协商协调。
与会对中国博物馆协会20xx年11月23-26日在厦门召开的会员代表大会和专业委员会会议事宜进行了讨论。宋向光主任委员建议对高校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秘书处将进一步听取各方建议,尽快明确会议内容,通知各会员单位。
会还就理事会章程修订事宜进行讨论,建议将会员身份改为常务理事、理事、会员。秘书处将就相关建议整理后提交20xx年全国高校博物馆第13次学术会议代表议决。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韩国军就中国博物馆协会发给高校博物馆专委会的整改通知进行通报,希望各会员单位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
与会就本届会今后工作重点及高校博物馆发展面临挑战和发展机遇进行讨论。副主任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魏永平副主任,湖南吉首大学博物馆谷遇春馆长就高校博物馆发展发言,探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认为可增加博物馆工作活力,增强宣传效果。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张弛馆长建议,今后可继续组织高校博物馆业务专题培训,他对上海光环境培训研习会印象深刻,认为这样的培训应该制度化。他还认为,在信息化时代,很多大学图书馆已转变为查询中心,博物馆的实物收藏和展示,包含大量不同的信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马晓华副馆长分享了发挥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融入社区,参与中小学美育的成功经验。四川大学博物馆李晓涛馆长介绍了川大博物馆这几年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在争取纳入国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系统所做的努力与困难。西北大学博物馆陈理娟副馆长介绍了西北大学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经验。副主任委员、吉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兼地质博物馆馆长续颜认为厦门会议很重要,建议与会各馆制作展板,介绍每个馆的情况,展现高校博物馆的特色和风采。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张胜利馆长建议把高校博物馆如何引起国家的重视可作为厦门会议的一个议题。
2023年博物馆申报案例范文通用二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组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仿唐建筑群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了,它竖家级现代化的大型博物馆,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建成开放。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女士设计的,在建筑造型上继承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为陕西古代史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我们主要参观的是陕西古代史陈列展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3000多件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珍品,按历史顺序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部分。参观完陕西古代史陈列这部分展览大约需要走1.5公里的路程,那么现在请大家作好准备随我一起出发吧!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序言大厅,墙上的巨幅照片展示的是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广阔的黄土高原,这是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国最早的华夏文化,奔腾咆哮的黄河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不断进步的动力。大家来看大厅中央的这头巨狮,它最早是立于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母亲的顺陵前,是一个有庄严气度的走狮的形象,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被成为“东方第一狮”,我国古代石狮及狮子雕刻艺术是由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座巨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合壁的见证。
了解完了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来让我们看看在陕西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是什么样的。现在我们处于史前时期,这一时期的跨度为距今约115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蓝田猿人的头骨化石复制品和发现的石器,是1964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猿人是目前已知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所以陕西也是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继蓝田猿人之后,这块于1978年在我省发现的距今约20~18万年的大荔人头骨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约8000~7020xx年的老官台文化是我省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里最著名的就是距今约7000~5020xx年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因为最早在河南仰韶发现而得名的,仰韶文化最著名的代表要属西安半坡遗址了,这个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在物质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了精神的追求,这是半坡出土的陶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吹奏乐器,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早期文字的萌芽。大家看到的这把石斧能充分反映出半坡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事物的规律性,能够利用简单的工具改造自然。到了距今约5020xx年前,我们踏入了龙山文化时期,龙
博物馆申报案例范文通用 参观博物馆申请范文(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