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网课心得体会和方法 留守儿童团课心得(六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留守儿童的网课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一、建立“留守儿童”动态档案
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管理,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要求各班通过调查、家访、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沟通等形式,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建立起“留守儿童”详细的档案,同时,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更改变动情况,便于管理。
二、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了使留守儿童感觉家庭的温暖,学校本学期将开展“留守儿童”座谈会、“我是能干的好孩子”自理自护系列和“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主题黑板报、书画和写作比赛,营造了关爱留守的浓厚氛围。同时,要求各校建立班主任“代家长制度”;组织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共同整理一次家务、共做一顿饭、共过一个生日;组织爱心家庭与留守儿童欢度周末;开展“青年文明号”与留守儿童手拉手。通过这些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小手活动,深入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学校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不但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也要让他们学会关爱别人,学会感恩。为此,学校要组织留守儿童聆听关于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让他们在感受学校温暖的同时,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还可以组织他们开展“我为父母分忧愁”主题班会,通过为家庭、社会学校做点好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他们一颗仁厚的爱心。
四、开设“二线一室”
为了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心灵沟通,学校争取在本学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教师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架起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联络亲情的桥梁。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同时还以“师爱助你成长”为主题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队)会、“您在他乡还好吗”书信竞赛活动、集体生日、法制安全讲座以及“我为留守生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五、开展结对帮扶
1、给予学习上的帮助
结对帮扶人员(可以是任课教师、当地部门与组织的工作人员或是“代理妈妈”、“爱心妈妈”)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任课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小帮手,协助帮扶留守儿童的学习。
2、注重生活照顾
学校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照顾对象,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结对帮扶人员或任课教师平时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留守儿童患病时,结对帮扶人员及时送诊,悉心照料。
3、注重活动安排
结对帮扶人员或任课教师要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主题班会、团队、社会实践、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增强学习、生活的自信心。让留守儿童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注重健康教育
学校要特别关心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在季节转换之际要提醒他们添加衣物,预防感冒,在假期来临时要吩咐他们注意各种安全,把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议程。还有,学校在安排心理教育课时,每个班级每周至少开设一节,或者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并把该项工作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任课教师要围绕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与矫正、思想与情感、独立生活和体谅父母等内容开展教育,使留守儿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主题留守儿童的网课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同时,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长莫及。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引起了学校及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县教育局及关爱工程办领导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学校领导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当作大事要事来抓,成立了关爱班子,派专人进行调研工作,对留守学生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统计。“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能让留守学生和有父母关爱的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他们在融洽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愉悦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才是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为此,近一年来,我校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各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留守生”情况档案。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留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留守学生假期无安全事故。并要求各班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班委设立关爱委员,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小组,让班委成为老师的眼睛和耳朵,由于年龄的差距和学生性格的因素,有的留守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却更愿意和同学倾诉和漫谈,所以设立关爱委员和关爱小组有助于老师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更便于老师和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融入学生中去。
2、施之以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排忧解难
(1)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并及时的给予解决,如留守学生张某同学,母亲60多岁,神志不太清楚,且丧失劳力,生活很困难,学校千方百计给他经济上救助。对于行为习惯较差、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数十次赖心地与他们谈心,使少数留守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2)在班上开展爱心排忧解难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提出困难,由老师和有能力帮助的学生一起帮助解决,如班集体开展“一人帮一餐”活动,解决了因父母寄钱不及时而没饭吃的同学的临时生活困难等,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使班级是一个团结,互助,友爱,融洽的大家庭,让学生感觉到温暖。
(3)多表扬,少批评,树榜样。
(4)组织周末兴趣活动小组,让更多的同学和留守学生同度周末,使他们生活愉快、充实,使他们感到家的温馨,爱的延续。
(5)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了烦恼的青春期。
(6)通过让留守学生每天统计自己的“三闲”(闲话、闲思和闲事),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和参加有益的活动。
(7)指导留守学生怎样进行品行修养:一是学习自律好榜样;二是铭记自律好警句;三是关键时刻换位想;四是时时事事省自身,做一个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3、学习上优先辅导。留守学生缺乏倾诉对象,加上敏感又容易受伤害的性情,很容易让他们在学习面前彷徨,忧郁,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科任老师与学生与班主任的联系与交流,结合“三联三帮”实行了科任教师负责制度:一名老师对班上五名留守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进步退步情况表,适时地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的进步。
4、生活上优先照顾。领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及时送他们去诊治,并悉心照料他们;留守学生有压抑时,努力帮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并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加以指导,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班级活动上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其愉悦身心,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学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制度。我们制定了住宿生谈话制度、定期家访制度、电话访问制度、网络谈话制度、书信往来制度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1、开展“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
留守儿童的网课心得体会和方法 留守儿童团课心得(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