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阳装修公司简介范文简短 安阳装修公司简介范文简短一点(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8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安阳装修公司简介范文简短一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率邻部族迁徙到安阳,历八代十二王,共255年。这一时期的商王朝疆域辽阔,国力空前强盛,开创了中国上古史的新纪元,也成为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此后,相继有三国时期的曹魏,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殷都废而邺都起,邺都衰而相州继,相州改而彰德立,古都文明的薪火,在安阳

安阳,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面积7413平方千米,人口542万,辖1市5县4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袁世凯墓、曹操高陵所在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这里流传着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韩陵定国寺等

名称由来

北蒙——盘庚迁殷之前,安阳称北蒙。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率领臣民从“奄”迁来北蒙。他们自称为“商”。商朝灭亡以后,有人把他们称为“殷”。

安阳——安阳之名,始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更名为安阳。变宁为安,其意相近。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安阳分属上党、邯郸二郡。三国时安阳属魏郡。

相州——公元401年,北魏在邺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相为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邺城仍属相州治理。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邺城被焚,邺民全部迁至安阳。安阳遂称相州,亦称邺郡。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公元1192年(金代),升相州为彰德府。此为彰德府名称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国初年。1913年,废彰德府,复置安阳县。1949年成立安阳市,隶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消,安阳市为河南省直辖市。

城市面积

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9万公顷、城市建成区面积83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安阳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和5个县,1个国家高新区,9个省级集聚区。

安阳市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北关区 面积 59平方千米,人口 24.5万。邮政编码455001。区人民政府驻灯塔路。 文峰区 面积 179平方千米,人口44.2万。邮政编码455000。区人民政府驻文明大道。 殷都区 面积 70平方千米,人口 24.3万。邮政编码455004。区人民政府驻梅东路北段。 龙安区面积 236平方千米,人口 21.44万。邮政编码455001。区人民政府驻梅东路南段。 林州市 面积2046平方千米,人口78.96万。邮政编码456550。

滑县 面积1814平方千米,人口126.32万。邮政编码456400。县人民政府驻道口镇。

安阳县 面积1202平方千米,人口 84.89万。邮政编码455000。县人民政府驻安阳市北关区解放大道。

汤阴县 面积 646平方千米,人口 43.07万。邮政编码45615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内黄县 面积1161平方千米,人口69.34万。邮政编码45635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人口

20__年11月1日零时总人口5172834人,市区人口114676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3%,出生率10.49%,婴儿死亡率11.28‰。安阳市属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共有少数民族成份42个,少数民族6883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33%。辖区:辖4区、2市、3县

安阳位置图

乡镇:42个镇、50个乡

政府:安阳市人民政府位于东区,市长:张笑东

景区景点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院、人工天河-红旗渠风景区、中原第一大宅—马氏庄园、袁林、岳飞庙、羑里城、二帝陵、太行大峡谷、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灵泉寺唐代双塔、修定寺塔、文峰塔、明福寺塔、瓦岗寨遗址等。

特色餐饮

道口烧鸡、老庙牛肉、安阳三熏、曹马芝麻糖。

方小吃

扁粉菜、粉浆饭、烩菜、皮渣、血糕、内黄灌肠、关家酥烧饼。安阳血糕为著名风味小吃,用荞麦面、猪血佐以其它配料蒸制成糕,然后切片油炸,抹上蒜汁后食用。

土特产

内黄大枣、山楂、核桃、阳梨、板栗、大红袍花椒等。

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点,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东联一望

无际的华北平原,是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现辖一市、四县、四区和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诞生地。早在公元前1300多年,商王盘庚迁都于安阳殷都区小屯一带,历经八代十二

王255年之久,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这里出土问世了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评选中名居榜首。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留下“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经发生在这里。__同志曾亲临岳飞故里汤阴,并视察殷墟和安阳老城,__和__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也先后视察过安阳,并对古都安阳的建设与发展寄予了厚望。[1]

安阳旅游资源丰富,宾馆业、餐饮业、商业等旅游服务设施齐全。现有殷墟博物苑、岳飞庙、天宁寺塔、修定寺塔、明福寺塔、小南海石窟、羑里城和灵泉寺石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全国爱国教育基地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位于安阳汤阴县的岳飞庙,历来是岳飞后裔寻根朝敬的圣地,各地游客不远千里来此凭吊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红旗渠是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林虑山国际跳伞滑翔基地,因其鬼斧神工的天然地势,每年都吸引国内外大批游客和体育健儿来此观光、比赛。新近发现的太行大峡谷、五龙洞原始森林风景秀丽、独具特色,令中外游客留恋忘返。安阳民风淳朴、热情,习俗颇富古趣,有背阁、抬阁,高跷、旱船、龙灯等众多享誉全国的'民间艺术绝技,有道口烧鸡、老庙牛肉等品种丰富的地方小吃和特色食品。

安阳资源充足,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东部平原是全国优质粮油棉生产基地,被誉为“豫北粮仓”。素有枣乡之称的内黄县红枣,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之冠,去年举办的“枣乡文化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观光和洽谈。安阳年产原煤283万吨,天然气年输气量1亿立方米,供水量42万立方米。西部矿区煤炭、铁矿石、石灰岩、大理石等资源有丰富的储量。

位于安阳城南15公里,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所在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文王在此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推演为64卦,以此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提出了“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哲理。《周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

文明大道

西段:香洲名郡:3100、龙悦湾:2800。中段:巴黎春天:3200、城际双座:2950、碧海云天:2800。东段:理想城:3500。最东段:金柏湾:4000、御花园:3600。

总之,距离东区的市政府越近,房子是越贵的。

有关安阳装修公司简介范文简短二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相聚是缘,大家有缘在这里相聚,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一路走来,大家都辛苦了!首先我代表青年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员胡新帅,大家可以叫我小胡、小帅或者帅导,感觉怎么顺口就怎么叫吧!不过呢我建议大家叫我帅导,这是以前的游客送我的称号,我很喜欢,同时呢我也希望送大家一段很帅的旅游行程。坐在我身旁的这位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是位驾驶经验很丰富、驾驶技术很娴熟的司机,所以,安全问题大家尽可放心,直观尽情地欣赏沿途的美景吧。

我们都非常高兴为大家服务,如果有什么要求,就直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满足大家的要求,当然,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是意见的话也尽管提出来,我们都会虚心的接受。我们的宗旨是为你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的目标是让你们享受在这里的每一刻。总之,我们会共同努力,让大家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殷墟博物院位于安阳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附近,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尚商代文化遗址。自商代后期盘庚迁殷至商纣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周武王伐纣后,逐渐荒废,因而称为“殷墟”。

它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20__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安阳的概况。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河南省的北大门,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安阳是中华文明古老文化的的发祥地之一。自甲骨文被发现后,便撩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纱。把一个灿烂的殷商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人知道安阳。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既是国家历代文化名城,又是甲骨文的故乡,以及《周易》,岳飞故里,红旗渠精神等的发源地。

在古都安阳,您可以找回对中国古代的深刻记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司母戊大方鼎,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墓,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墓——袁林。当然,作为一个卖国贼的袁世凯的确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但毕竟是一个文物景点。另外,安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字和文物考证的都城,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绎,妇好请缨苏秦拜相,岳母刺字等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这里。

朋友们,殷墟已经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一同下车,另外,请大家记好我们的车牌号码是豫a1234,我的手机号的码是我的手机号码是。。。下午三点我们在停车场集合。最后提醒大家的是,从进入景区的那刻起,我们就是这里的观光者和守护者,在注意好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请大家保护好环境。你我的一点一滴,塑造美好的心情。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沿途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是景点讲解。

游客朋友们,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殷墟博物院的大门,它是由北京著名的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仿照甲骨文“门”字的写法而建,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我们再看看门框上的这些图案,也是人类早期画的雏形,显示了天地万物的和谐关系。庄严大方,古色古香。

殷墟之所以闻名于世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青铜器、甲骨文和都城。您看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真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是1939年出土的,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875公斤,司是禁忌的意思,母是指母亲,戊是人名。整个意思就是商王文丁纪念他的母亲。大家可能会想到这么大的青铜器是怎么铸造的呢?据说呀,这大鼎的铸造非常的困难,在当时需要130人同时施工才可以完成。更让人惊奇的是该青铜器中金属的比例和现代比例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当时的冶铁技术是多么的高超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是多么的智慧了。

它最初只是一口猪肉用的锅,后来成了权力的象征。我们都知道有个典故叫做问鼎中原。春秋时期楚庄王北伐,庄王见了前来慰问的王孙满就问:“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于德义,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周室虽衰,但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问。问鼎中原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

好了,游客朋友们,继续往前走,现在大殿陈列的就是甲骨文了,所谓甲骨文,就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一片甲骨惊天下,自甲骨文被发现后,便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地上,当年的村名挖出一些骨片,但不知道是什么就给扔掉了。后来一个剃头匠,他在给别人剃头时经常划破头皮出血,因为没钱买药,就把骨片磨碎涂在伤口上,竟然发现可以止血,便知道这是一种中药,唤作龙骨,之后就开始卖到药店。因为当时药店只收不带字的龙骨,所以农民就把字挂掉再卖。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文被卖到京津两地,才被王懿荣发现,这才确定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妇好墓,妇好是我国第一位女将军,她带兵打仗,很多男性将领都听她指挥。大家请看这么多的随葬品简直是一个商代文物博物馆。可能有游客问,为什么妇好墓保存的这么完整呢?原来呀,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宠妃,又为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她死后武丁非常的悲痛,就破例将她安葬在宫殿区内。这样她的墓葬才保存的这么完整,为后世的考古工作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旅游行程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很期待再次与你们合作。再见!

各位评委老师,红旗渠景点讲解到此结束,请点评,谢谢!

有关安阳装修公司简介范文简短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商代的建筑,殷墟作为商朝的都城,它那庞大的建筑群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呢?大家看这里,通过这里展示的商代出土的残墙,一幅景观画和建筑实物、生活用具来表现当时商朝的生活情况。西边是太行山,河流的源头,商朝的宫殿就建在这个河湾里。这里有制作的实景和画在墙上的房子,都是四合院式的,这是经过考证的。商朝高等级的房子都是四合院,这应该是被商人广泛采用的。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一节用来排水的三通,它是用灰陶烧制而成的。从它的制作就可窥见当时的地下排水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了。我们再来看一下他们建筑房屋时的夯土墙,墙壁是用两块木块作盒,夹泥土夯实而成,叫板筑墙,商朝的房屋台基是以黄土夯实而成,房子的骨架是以木柱和木梁为主的。那时还没有出现砖瓦,一根根立起的柱子再架上梁,形成房子的骨干,它浑然一体,严谨结实,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以后历代建筑基本沿用这种结构,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遥遥领先的。接着引导看生活用具:陶器(不同用途),再看青铜柱上的人像。

气候:3000年前的年降水量要比现在的多,年平均温度比现在的要高3度左右。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商人迁到殷墟。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吃什么呢?

食物:羊、猪、切刀、小麦。

饮酒:除了吃以外商人还得喝。商人喝酒在文献上是有记载的。周人认为商朝亡国的原因:饮酒过度。展示一壶酒。

装饰:骨笄。使用示意图。

商朝社会生产很发达,那么他们之间怎么样交换物品,那他们需要钱,需要货币,商朝人的货币就是钱。大量随葬海贝表示有钱,生前荣华富贵,死后也要享受。

文化交流:原始瓷,硬陶是长江中下游的,可能是当时由长江中游生产通过交流到殷墟。右边的两件陶器可能是山西陕西那边生产的。

青铜甗:大家看这里面放着两个人头。先讲它的作用。蒸人头是非常残忍的,只有在安阳殷墟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标本。为什么说人头被蒸过,这种头骨掰开后是齐的,一般的头骨掰开是锯齿状的。这有可能是当时敌对国家首领的人头,商王朝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用很有地位的方国首领的人头来祭祀神灵告庙祖先。在殷墟出土的近17万片甲骨中,有两片是头骨,上面刻的内容几乎是一样的,都是有关战争的,比如:“祖乙伐方国”。

除了人头,还有祭祀用的狗,他们当时很喜欢狗。也会把狗殉葬,放在墓葬底部的腰坑里。至于为什么这样,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清楚。但在中国唐朝时提到,他们会在墓葬下放铁牛……也许是为了防止地下鬼神的滋扰。

商朝是奴隶社会,大规模的祭祀是商文化的特征。这种祭祀在商王朝灭亡之后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绝迹。西周人认为太残忍。

面具:用安阳话讲:我的名字叫子商……人面范是商朝人用艺术的方式对自己形象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描述。他们的形象应该代表商朝人的形象。

(过渡)

农业:据学者们研究,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较好,动物资源丰富。在殷墟发现的生产工具上斧、凿、铲、锛、镰、刀、钻、磨石、纺轮、网坠和杵等。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出土的青铜农具很少,从这个意义上看,石器在当时的生产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青铜则主要服务于统治阶层。

畜牧业:在商朝大量的发现牛。

制骨业:同学们,商朝的人们也是很爱美的,原本无多大用处的兽骨,被商朝的工匠们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器物,兽骨的作用可以说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与利用。从获得的甲骨刻辞看,商人的狩猎活动非常频繁,猎获量也很大,其中有一次记载仅猎获的鹿就有500头之多,获得的骨制品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饰物。殷墟甲骨文中还有一次捕到7头大象的记载,发掘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记载。自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已出土了大约25000件以上的各类骨器,丰富了人们对这方面情况的了解和认识。与之相对应的是,考古工作者还在殷墟范围内发现了几处殷人制作骨器的手工作坊,出土了大量的骨料,骨器的半成品、成品和生产骨器的青铜工具,如铜锯,铜刀,铜钻等,还有蚌刀、蚌镰;另外还有石刀、石钻、磨石等物,表明殷代当时已经存在着专门制作骨器的作坊,因此骨器的大量使用已经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时尚了。

青铜铸造业:铜是人类在自然界中认识最早的金属之一,最初人们将自然界铜矿石作为一般石料去打制磨制,做成器物,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铜矿石不易破碎、不易剥落,可以锤薄拉长,有良好的延展性,制造出来的器物具有漂亮的光泽。后来人们又发现铜可以在高温下熔化成液态,有很好的可塑性,在这些实践中又发现了只要在铜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另一种金属,比如锡,就可以降低铜的熔点,提高硬度和增加光泽度。于是一种新的金属就出现在历史的画卷中。这种铜锡合金制成的器皿,就是——青铜器。青铜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掀开了极其重要的一页,它使人类历史由石器时代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青铜时代”。青铜器,由于它的硬度高,刃口锋利以及耐磨性强和装饰性好等优点,渐渐就代替了石器,并且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商朝铸铜是用“块范”法铸造。大家看这件铜觚的铸造方法,就是先用泥做成一个模子,然后再做外范,中间留有空隙用来浇铸铜液,待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取出内模就会出来一个一模一样的铜觚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离不开陶模与陶范,从这个意义上看,“模范”一词也许就是从古代铸造技术中诞生出来的也未可知。许多大的青铜器采用的是合范的铸造方法,也叫分铸法。即先铸出主体,然后浇铸附件,或先铸好附件,嵌入主体铸形中,在浇铸主体时连接在一起。范要分内范和外范,铸一件青铜器需要多少范,那就要看这件青铜器的形制复杂与否。比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它的鼎身和四足就是一次性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它的上面安模、翻范、浇铸而成的。而殷商晚期的一只铜爵,最多的时候就需要16块范才行。正是运用了这种简单易行的分铸工艺手法,相当出色的解决了复杂的工艺合成技术问题,使许多形制精美的青铜器皿流传至今,不能不说这是殷商工匠们的杰出创造。

司母辛:商朝晚期有一个叫武丁的国王,他的妻子妇好死后,这是她的儿子为祭祀她而铸造的。我们可以看到鼎上的乳钉纹很大气。在商朝只有地位非常高的贵族才会使用方鼎。这又一次证明鼎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兵器:有的兵器上带有木头,这是告诉我们它的安装方式。戈真正打仗时用的高度只达到人耳朵的高度。带箭头的头骨有四处伤,可能当时未死,从战场上回来。 圆鼎:一般贵族墓中都会有,成对陪葬。但像这样的大圆鼎没有成对的。

接下来的展柜基本上是一个墓葬中出土的,体现一个完整的青铜器的组合,觚爵数量的多少体现墓主身份的高低。

小方鼎:在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方鼎中花纹是最漂亮的,乳钉纹做的比较高,凤鸟纹纹饰精美。觚、角九套,角与爵的不同,爵是一个流一个尾,而角是两个流。 斝:这对斝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一对。花纹主要是饕餮纹,但还有一种蕉叶纹,象芭蕉的叶子,有一种流动向上的升腾感。

商周时期是礼制的定形时期,礼制如果离开乐器就不成了。

鼓:木鼓是参考长江流域出土的青铜鼓和甲骨文中的鼓字复原的。安丰乡渔洋村(22公里)一个叫龙振山的老先生捡到了一块陶片,上面刻的图案就和这个木鼓是一样的。

玉器厅:对于中国来说,用玉的历史已有七千年,堪称是世界上的玉器之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到:“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之一,……”中国人把玉上升到了无以再上升的高度:君子比德于玉,天子权力的象征——玉玺,“言念君子,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等等。在政治上严格规定从天子到各级官吏的用玉要求,同时,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礼仪祭祀之器,成为沟通世俗人间与祖先神灵的法器。在这样的玉崇拜之下,我们推测殷商时期的人们使用玉器,也是十分可观的。殷墟从古到今,出土了有多少件玉器,已是难以考证了,据现在的不完全统计,在此出土的玉器已有数千件。由于玉器大部分出土在大中型墓中,而这些墓在殷墟多遭盗掘,因此,损失的玉器数量难以估量。

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商朝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阶段。玉器五类:仪仗类、装饰类、玩耍类、兵器、祭祀(柄形器)。1976年发现的妇好墓,保存完好,未遭盗掘。虽然墓葬仅是一座中型贵族墓,面积也就区区22平方米,但其中却一下子出土了各种玉器达750余件之多。关于殷墟玉料的来源,考古学家曾请有关单位对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抽取了300件进行鉴定,认为绝大多数为新疆和阗玉,3件辽宁岫岩玉,1件河南独山玉。

有人认为是经过多次转移或通过层层商品交换运至安阳的。另外,一些诸侯和方国的进贡,也是可能的途径之一。尽管有种.种猜测和解释,新疆距安阳毕竟路途遥远,当时人们使用何种工具,通过什么路线,把玉料从新疆长途跋涉运到安阳,至今仍然是一个尚未清楚明了的历史之谜。妇好墓的和阗玉,是否有助于揭开这个谜呢?为什么在长城的西端有一个关要起名叫做玉门关呢?我们希望它可以间接的证明, 3000多年前从新疆的和田到安阳已经有了一条玉石之路了,比我们了解的丝绸之路还要早1200多年。

文字厅:甲骨文是殷墟文化的一个最核心的内容。这里展出的甲骨,是世界上最好的甲骨。展览方式也是比较先进的。在殷墟的地下有一座内容十分丰富的“档案馆”,这就是埋藏在地下的甲骨文,凭借它所保存的大量资料,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殷代社会真实的状况。甲骨文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字了,它的造字方法已是六书具备,而且文法也和今天的文法相去不远。我们来看这几种主要的造字方法:象形、会意、形声

另外,甲骨文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文字之一,是唯一发展演变使用至今的文字,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好,让我们来看一下甲骨的主要选材和制作方法,这就是牛的肩胛骨和龟腹甲。甲骨有正反两面,它主要是商王占卜用的。商朝的生产力比较低下,对于很多的自然现象不能够解释,所以凡事依赖于鬼神,经常占卜,所用的材料是龟腹甲和牛的肩胛骨。他们在龟甲的背面凿上很多圆孔和长槽,把燃烧的木炭放到其中进行灼烧,龟甲的正面就会产生裂纹,商人根据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吉凶,然后把结果刻上去。所以我们说: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称为甲骨文。这些刻词有一定的先后顺序,首先刻叙辞,就是交待一下占卜的时间和贞人名字;接下来命辞,就是说明占卜什么样的内容;紧接着刻占辞,就是商王根据裂纹所判断的吉凶。占卜过去一段时间以后,他们要刻上验辞。纪录占卜是否灵验。把结果刻上去,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了

甲骨坑:这厢就是甲骨窖穴在地下埋藏的情景,透过这层层叠压、分类明确的甲骨,可以知道商人们把刻有文字的龟甲要分门别类的归类和保存。坐下可以看到甲骨文的古今对照表,可以看到播放有关殷墟的内容。

“一片甲骨惊天下”:讲述的是商王带人打猎,占卜明天会不会受到灾难。

司母戊鼎:镇国之宝,它是严禁走出国门的。它本身是个方形鼎,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戊死后,她儿子为纪念她铸造的。反映了商朝的一种家族关系,一种人情,最重要的它反映了一种社会本质。重832.34公斤。84.77%的铜、16%锡,不到3%的铅。

鼎耳有裂纹,说明这个耳朵是假的,是后来按上去的。那么我们在看它的鼎足下部也是有很多疤痕,很不协调,说明这也是后来铸造的。这只鼎这么大,那么它们当时是扣过来浇筑的,商人当时把模和范做好后,如果一锅一锅往里浇筑的话,中间会存在一个时间差,会形成“冷隔”。那么我们推测,他们当时首先先算好浇筑鼎所需要用的铜液的数量,然后应该是在地上挖了个坑和多条地沟,把地沟先加温到900度左右的时候一起往地沟浇筑,这样铜液在浇注的时候热量并不损耗。最后浇筑完后打开一看,发现当初计算错了,鼎足上还有一段没有铸完,那么怎么办呢,只好重新浇筑。所以我们现在看来它的脚是半截的,是有缺陷的。这个鼎本身有很多花纹,花纹有很多很多的谜在里面。我们首先看中间那一道叫“扉棱”,那么正面看是一个兽面,其实“扉棱”两侧是两个独立的纹饰,这个有人说是虎、有人说是龙,地下和上面的一样,只是耳朵处有不同。旁边上面是牛,中间是鹿,下面是虎。

鼎耳上看似鱼形,可现在也没有确定。侧面上有两只老虎在吃一个人头。《吕氏春秋》:饕餮食量很大,如果给它的食物不够的话,它会让你倒霉,所以人们供奉它。中国有位美学家认为它表示的是一种狰狞美。

有关安阳装修公司简介范文简短四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殷墟参观游览。

这里曾经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中晚期的一处都城遗址。距今天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朝的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现在山东的曲阜,古称奄,迁到了我们安阳小屯村,当时这里称为殷。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商王朝的都城,历时255年,共传位8代12王。所以盘庚迁殷以后的商朝又称为殷朝或殷商。直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帅军伐纣灭商。这座曾经辉煌了二百多年的商王朝的都城,逐渐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到了近代,一个偶然的发现,引出了“一片甲骨惊世界”的恢宏乐章。中国乃至全世界所有的教科书上,都这样无可争议地记载着:公元1899年秋,在中国河南安阳西郊一个被称为“小屯”的村子里,发现了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的文字——甲骨文。经过近百年的考古发掘,这座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古代都城重新展示在了我们面前。为我们今天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殷墟,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甲骨文发现地:殷墟首先是以出土甲骨文而闻名于世的。可以说没有甲骨文的发现,就没有殷墟的发现。那么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呢?这就要从奇怪的“龙骨”谈起了。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小屯村民在田里耕作,时常有一些龟甲和兽骨之类的东西从土中冒出来。起初,人们并不太在意,也就随手丢弃了。不过有时候会有大批的甲骨出土,有的村民就会把它们整车拉回家中,填塞枯井。中国传统的中医中药中有一味药叫做“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或牙齿的化石,实际上从哪儿能弄这么多的龙骨用来入药呢?于是药铺大都以古骨充之,不论人骨还是兽骨,统统拿来冒充。研成粉末,作刀创药用。当时像这样的兽骨卖到几文钱一斤。于是,村民就开始将甲骨带到中药铺里出售了。当时,谁也不知道这几文钱一斤的“龙骨”,就是殷代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由于人们不认识它,不知道有多少甲骨片就这样被当作 “龙骨”毁掉了。直至光绪24年(1899年),当时任清王朝国子监祭酒的内阁学士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在北京武门外菜市场的达仁堂药铺抓药,在中药“龙骨”上面发现刻有字迹,并认定甲骨是殷商遗物。这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光和甲骨的复见天日。这也是郭沫若先生的诗句“一片甲骨惊世界”的由来。

大门:我们看到的这扇大门,是根据甲骨文中的“门”字仿建设计的。整扇大门是由甲骨文中的3个“门”字组成的。门额题名“殷墟博物苑”5个大字,是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周谷城老先生题写的。门两侧的浮雕图案,是根据1976年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形玉玦,放大仿制而成。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之一。叫做夔龙。好,下面就让我们穿过这道甲骨之门,走进历史,走进殷墟。

司母戊鼎:这就是1939年在王陵区出土的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世界青铜器之最。这是司母戊鼎放大一倍的复制件。堪称青铜时代的巨无霸,不仅造型美观,花纹绚丽,他所隐含的政治意义更耐人寻味。鼎腹内壁上铸有“司母戊”三字,故被世人称为:“司母戊大鼎”。专家认为,此鼎可能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亲 “戊”而铸造的。真品现存放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大鼎重875公斤,这么大的铜鼎,不仅在我国首次见到,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鼎在商代是做什么用的呢?早期的鼎呢是用来烹煮食物的,是一种食器。各位朋友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吧,说大禹时期把天下分为九个州,每州铸一只鼎来象征,这就是历史上说的“禹制九鼎以安天下,”拥有九鼎标志着拥有天下的意思。自从大禹铸九鼎以后的夏商周三代,就都以此为传国重器。鼎呢?也就成为了王权和地位的象征。成为国之重器。所谓一言九鼎,也是源出于此。在《左传》上有一段关于楚庄王问鼎的记载。同学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吧,他是春秋五霸之一。有一次周定王派王孙满去犒赏楚庄王,他别的什么也不问,就问周王室那些鼎的大小轻重,幸好王孙满很是机智,回答他说:“在德不在鼎,周室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这一场危机才算化解。但楚庄王觊觎王权图霸中原的野心却暴露无疑。从此以后,我们就有了“问鼎中原”这个成语。好,鼎的故事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随我参观商代的宫殿建筑。

殷墟地下博物馆外观介绍:这座博物馆是建在地下,它是由中国建筑研究设计院的崔恺先生设计的,他是中国建筑学界中生代的领军人物。他的方案为什么能够胜出,是因为他的设计符合现在世界上保护遗址的理念。同时尽可能地与整个殷墟遗址景观相协调。从平面上看,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中心高出地面3米的这个青铜结构,象征殷墟的青铜器和甲骨文一样都是世界一流的。的确,这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馆。馆内展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建国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一系列文物精品,展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在离家59年后回安阳“省亲”,和这些珍藏多年的500多件同样堪称国宝的文物一同展出。

正前方大家看到的这个图案是我们博物馆的馆标,它是从青铜器上直接复制下来的。是儿子的“子”字,在商朝是王族的姓。字形看起来很有生命力的样子,就好像在引导我们向前走一样。

时间走廊:现在我们进入时间走廊,从民国开始,让我们一起穿越三千年时空隧道走进历史,走进殷墟。

青铜板上的是“乳钉”纹,在商朝的青铜器特别是铜鼎上常常可以见到,也是商代最常见的青铜纹饰之一。

大家看到青铜板内壁的图案吗?它也是从青铜器上直接摹刻下来的,它的边框是个“亚”字,在商朝它代表有一定职位的人,通常这样的人是拥有兵权或军权的人。

主题水院:大家看水底是一个用青石板拼成的一个龟腹甲。上面有董作宾先生的一首甲骨文诗句:“日在林中初入暮,风来水上自成文”,意思是:太阳照在树林的树梢上,时间进入黄昏,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荡起层层波纹。。。。。很有一番诗情画意吧!董作宾先生是第一个主持殷墟科学发掘的专家,也是迄今为止在考古界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这个主题水院也在告诉我们甲骨文和青铜器将是我们接下来要参观的精彩部分。

门口这个图案也是青铜器的铭文,仿佛是3000年前的商人右手拿戈,左手持盾,守卫着他们创造的文化。在这里我也要提醒大家博物馆内请不要拍照,谢谢合作!

序厅:殷墟和商王朝的关系,这个时候要告诉大家商朝的基本情况……。商朝最后两个半世纪多不再迁都。《竹书纪年》记载273年不迁都,但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结果是殷墟年代应是250多年。这个都城的定位是商朝后期的都邑。

商王世袭表、商朝文化图(不等于商朝的政治疆域图),可能是以今天的河南为中心,北——河北,东——山东、江苏,西——山西、陕西,南——湖南、湖北。

玻璃上的甲骨文:高祖王亥。商朝人心目中认为他们的民族跟鸟有关系。这些铭文反映了商朝人心目中有关自己民族起源的想法。

盘庚迁殷图:这个画面表现的是浩浩荡荡的迁都大军从今天的山东曲阜长途跋涉来到殷墟的场景。上面的图示都是有证可考的:酉、鬲、狗、马车、不同的帽子。 大邑商:是当时商朝人对自己都城的概念。讲的是都邑。整个展厅是参照世界上著名的学者对“文明”一词的解释来布置的:1.有城市;2.有成套的礼制;3.铸造术。接下来我们就通过陶器厅、青铜厅、文字厅和玉器厅来诠释3000多年前中国商代的文明。。。。。

陶器厅: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商代的建筑,殷墟作为商朝的都城,它那庞大的建筑群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呢?大家看这里,通过这里展示的商代出土的残墙,一幅景观画和建筑实物、生活用具来表现当时商朝的生活情况。西边是太行山,河流的源头,商朝的宫殿就建在这个河湾里。这里有制作的实景和画在墙上的房子,都是四合院式的,这是经过考证的。商朝高等级的房子都是四合院,这应该是被商人广泛采用的。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一节用来排水的三通,它是用灰陶烧制而成的。从它的制作就可窥见当时的地下排水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了。我们再来看一下他们建筑房屋时的夯土墙,墙壁是用两块木块作盒,夹泥土夯实而成,叫板筑墙,商朝的房屋台基是以黄土夯实而成,房子的骨架是以木柱和木梁为主的。那时还没有出现砖瓦,一根根立起的柱子再架上梁,形成房子的骨干,它浑然一体,严谨结实,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以后历代建筑基本沿用这种结构,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遥遥领先的。接着引导看生活用具:陶器(不同用途),再看青铜柱上的人像。

气候:3000年前的年降水量要比现在的多,年平均温度比现在的要高3度左右。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商人迁到殷墟。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吃什么呢?

食物:羊、猪、切刀、小麦。

饮酒:除了吃以外商人还得喝。商人喝酒在文献上是有记载的。周人认为商朝亡国的原因:饮酒过度。展示一壶酒。

装饰:骨笄。使用示意图。

商朝社会生产很发达,那么他们之间怎么样交换物品,那他们需要钱,需要货币,商朝人的货币就是钱。大量随葬海贝表示有钱,生前荣华富贵,死后也要享受。

文化交流:原始瓷,硬陶是长江中下游的,可能是当时由长江中游生产通过交流到殷墟。右边的两件陶器可能是山西陕西那边生产的。

青铜甗:大家看这里面放着两个人头。先讲它的作用。蒸人头是非常残忍的,只有在安阳殷墟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标本。为什么说人头被蒸过,这种头骨掰开后是齐的,一般的头骨掰开是锯齿状的。这有可能是当时敌对国家首领的人头,商王朝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用很有地位的方国首领的人头来祭祀神灵告庙祖先。在殷墟出土的近17万片甲骨中,有两片是头骨,上面刻的内容几乎是一样的,都是有关战争的,比如:“祖乙伐方国”。

除了人头,还有祭祀用的狗,他们当时很喜欢狗。也会把狗殉葬,放在墓葬底部的腰坑里。至于为什么这样,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清楚。但在中国唐朝时提到,他们会在墓葬下放铁牛……也许是为了防止地下鬼神的滋扰。

商朝是奴隶社会,大规模的祭祀是商文化的特征。这种祭祀在商王朝灭亡之后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绝迹。西周人认为太残忍。面具:用安阳话讲:我的名字叫子商……人面范是商朝人用艺术的方式对自己形象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描述。他们的形象应该代表商朝人的形象。

(过渡)

农业:据学者们研究,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较好,动物资源丰富。在殷墟发现的生产工具上有斧、凿、铲、锛、镰、刀、钻、磨石、纺轮、网坠和杵等。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出土的青铜农具很少,从这个意义上看,石器在当时的生产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青铜则主要服务于统治阶层。

畜牧业:在商朝大量的发现牛。

制骨业:同学们,商朝的人们也是很爱美的,原本无多大用处的兽骨,被商朝的工匠们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器物,兽骨的作用可以说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与利用。从获得的甲骨刻辞看,商人的狩猎活动非常频繁,猎获量也很大,其中有一次记载仅猎获的鹿就有500头之多,获得的骨制品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饰物。殷墟甲骨文中还有一次捕到7头大象的记载,发掘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记载。自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已出土了大约25000件以上的各类骨器,丰富了人们对这方面情况的了解和认识。与之相对应的是,考古工作者还在殷墟范围内发现了几处殷人制作骨器的手工作坊,出土了大量的骨料,骨器的半成品、成品和生产骨器的青铜工具,如铜锯,铜刀,铜钻等,还有蚌刀、蚌镰;另外还有石刀、石钻、磨石等物,表明殷代当时已经存在着专门制作骨器的作坊,因此骨器的大量使用已经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时尚了。

青铜铸造业:铜是人类在自然界中认识最早的金属之一,最初人们将自然界铜矿石作为一般石料去打制磨制,做成器物,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铜矿石不易破碎、不易剥落,可以锤薄拉长,有良好的延展性,制造出来的器物具有漂亮的光泽。后来人们又发现铜可以在高温下熔化成液态,有很好的可塑性,在这些实践中又发现了只要在铜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另一种金属,比如锡,就可以降低铜的熔点,提高硬度和增加光泽度。于是一种新的金属就出现在历史的画卷中。这种铜锡合金制成的器皿,就是——青铜器。青铜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掀开了极其重要的一页,它使人类历史由石器时代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青铜时代”。青铜器,由于它的硬度高,刃口锋利以及耐磨性强和装饰性好等优点,渐渐就代替了石器,并且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商朝铸铜是用“块范”法铸造。大家看这件铜觚的铸造方法,就是先用泥做成一个模子,然后再做外范,中间留有空隙用来浇铸铜液,待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取出内模就会出来一个一模一样的铜觚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离不开陶模与陶范,从这个意义上看,“模范”一词也许就是从古代铸造技术中诞生出来的也未可知。许多大的青铜器采用的是合范的铸造方法,也叫分铸法。即先铸出主体,然后浇铸附件,或先铸好附件,嵌入主体铸形中,在浇铸主体时连接在一起。范要分内范和外范,铸一件青铜器需要多少范,那就要看这件青铜器的形制复杂与否。比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它的鼎身和四足就是一次性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它的上面安模、翻范、浇铸而成的。而殷商晚期的一只铜爵,最多的时候就需要16块范才行。正是运用了这种简单易行的分铸工艺手法,相当出色的解决了复杂的工艺合成技术问题,使许多形制精美的青铜器皿流传至今,不能不说这是殷商工匠们的杰出创造。

司母辛:商朝晚期有一个叫武丁的国王,他的妻子妇好死后,这是她的儿子为祭祀她而铸造的。我们可以看到鼎上的乳钉纹很大气。在商朝只有地位非常高的贵族才会使用方鼎。这又一次证明鼎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兵器:有的兵器上带有木头,这是告诉我们它的安装方式。戈真正打仗时用的高度只达到人耳朵的高度。带箭头的头骨有四处伤,可能当时未死,从战场上回来。 圆鼎:一般贵族墓中都会有,成对陪葬。但像这样的大圆鼎没有成对的。

接下来的展柜基本上是一个墓葬中出土的,体现一个完整的青铜器的组合,觚爵数量的多少体现墓主身份的高低。

小方鼎:在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方鼎中花纹是最漂亮的,乳钉纹做的比较高,凤鸟纹纹饰精美。觚、角九套,角与爵的不同,爵是一个流一个尾,而角是两个流。 斝:这对斝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一对。花纹主要是饕餮纹,但还有一种蕉叶纹,象芭蕉的叶子,有一种流动向上的升腾感。

商周时期是礼制的定形时期,礼制如果离开乐器就不成了。

鼓:木鼓是参考长江流域出土的青铜鼓和甲骨文中的鼓字复原的。安丰乡渔洋村(22公里)一个叫龙振山的老先生捡到了一块陶片,上面刻的图案就和这个木鼓是一样的。 玉器厅:对于中国来说,用玉的历史已有七千年,堪称是世界上的玉器之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到:“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之一,……”中国人把玉上升到了无以再上升的高度:君子比德于玉,天子权力的象征——玉玺,“言念君子,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等等。在政治上严格规定从天子到各级官吏的用玉要求,同时,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礼仪祭祀之器,成为沟通世俗人间与祖先神灵的法器。在这样的玉崇拜之下,我们推测殷商时期的人们使用玉器,也是十分可观的。殷墟从古到今,出土了有多少件玉器,已是难以考证了,据现在的不完全统计,在此出土的玉器已有数千件。由于玉器大部分出土在大中型墓中,而这些墓在殷墟多遭盗掘,因此,损失的玉器数量难以估量。

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商朝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阶段。玉器五类:仪仗类、装饰类、玩耍类、兵器、祭祀(柄形器)。1976年发现的妇好墓,保存完好,未遭盗掘。虽然墓葬仅是一座中型贵族墓,面积也就区区22平方米,但其中却一下子出土了各种玉器达750余件之多。关于殷墟玉料的来源,考古学家曾请有关单位对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抽取了300件进行鉴定,认为绝大多数为新疆和阗玉,3件辽宁岫岩玉,1件河南独山玉。

有人认为是经过多次转移或通过层层商品交换运至安阳的。

另外,一些诸侯和方国的进贡,也是可能的途径之一。尽管有种.种猜测和解释,新疆距安阳毕竟路途遥远,当时人们使用何种工具,通过什么路线,把玉料从新疆长途跋涉运到安阳,至今仍然是一个尚未清楚明了的历史之谜。妇好墓的和阗玉,是否有助于揭开这个谜呢?为什么在长城的西端有一个关要起名叫做玉门关呢?我们希望它可以间接的证明, 3000多年前从新疆的和田到安阳已经有了一条玉石之路了,比我们了解的丝绸之路还要早1200多年。

文字厅:甲骨文是殷墟文化的一个最核心的内容。这里展出的甲骨,是世界上最好的甲骨。展览方式也是比较先进的。在殷墟的地下有一座内容十分丰富的“档案馆”,这就是埋藏在地下的甲骨文,凭借它所保存的大量资料,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殷代社会真实的状况。甲骨文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字了,它的造字方法已是六书具备,而且文法也和今天的文法相去不远。我们来看这几种主要的造字方法:象形、会意、形声

另外,甲骨文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文字之一,是唯一发展演变使用至今的文字,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好,让我们来看一下甲骨的主要选材和制作方法,这就是牛的肩胛骨和龟腹甲。甲骨有正反两面,它主要是商王占卜用的。商朝的生产力比较低下,对于很多的自然现象不能够解释,所以凡事依赖于鬼神,经常占卜,所用的材料是龟腹甲和牛的肩胛骨。他们在龟甲的背面凿上很多圆孔和长槽,把燃烧的木炭放到其中进行灼烧,龟甲的正面就会产生裂纹,商人根据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吉凶,然后把结果刻上去。所以我们说: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称为甲骨文。这些刻词有一定的先后顺序,首先刻叙辞,就是交待一下占卜的时间和贞人名字;接下来命辞,就是说明占卜什么样的内容;紧接着刻占辞,就是商王根据裂纹所判断的吉凶。占卜过去一段时间以后,他们要刻上验辞。纪录占卜是否灵验。把结果刻上去,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了

甲骨坑:这厢就是甲骨窖穴在地下埋藏的情景,透过这层层叠压、分类明确的甲骨,可以知道商人们把刻有文字的龟甲要分门别类的归类和保存。坐下可以看到甲骨文的古今对照表,可以看到播放有关殷墟的内容。

“一片甲骨惊天下”:讲述的是商王带人打猎,占卜明天会不会受到灾难。

司母戊鼎:镇国之宝,它是严禁走出国门的。它本身是个方形鼎,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戊死后,她儿子为纪念她铸造的。反映了商朝的一种家族关系,一种人情,最重要的它反映了一种社会本质。重832.34公斤。84.77%的铜、16%锡,不到3%的铅。

鼎耳有裂纹,说明这个耳朵是假的,是后来按上去的。那么我们在看它的鼎足下部也是有很多疤痕,很不协调,说明这也是后来铸造的。这只鼎这么大,那么它们当时是扣过来浇筑的,商人当时把模和范做好后,如果一锅一锅往里浇筑的话,中间会存在一个时间差,会形成“冷隔”。那么我们推测,他们当时首先先算好浇筑鼎所需要用的铜液的数量,然后应该是在地上挖了个坑和多条地沟,把地沟先加温到900度左右的时候一起往地沟浇筑,这样铜液在浇注的时候热量并不损耗。最后浇筑完后打开一看,发现当初计算错了,鼎足上还有一段没有铸完,那么怎么办呢,只好重新浇筑。所以我们现在看来它的脚是半截的,是有缺陷的。这个鼎本身有很多花纹,花纹有很多很多的谜在里面。我们首先看中间那一道叫“扉棱”,那么正面看是一个兽面,其实“扉棱”两侧是两个独立的纹饰,这个有人说是虎、有人说是龙,地下和上面的一样,只是耳朵处有不同。旁边上面是牛,中间是鹿,下面是虎。

鼎耳上看似鱼形,可现在也没有确定。侧面上有两只老虎在吃一个人头。《吕氏春秋》:饕餮食量很大,如果给它的食物不够的话,它会让你倒霉,所以人们供奉它。中国有位美学家认为它表示的是一种狰狞美。

人兽题材:大家仔细看这个人的面目表情很安详,带有微笑,那么就应该表示人兽的和谐。所以有人认为3000多年前商朝人信奉“萨满教”,巫师为了沟通天和地,这是巫师变成老虎的最后一个过程,在被老虎吃掉后就可以沟通人神,沟通天地。没有一种解读被世人认可。辛和戊是两个人,据说她们是同一个国王武丁的妻子。大家都知道妇好了不起,但是从地位上说妇好比不上戊。因为一从方鼎的大小,二是墓葬的方法。妇好墓只有160立方米,而戊的甲字形墓有1360立方米。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来到河南参观游览。我是本次行程的导游×××,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在未来的两天里,将由我和×师傅一起为大家服务。希望各位可以把安全交给×师傅,把放心交给我。我们会一起努力把开心带给你。在此预祝各位可以在河南吃的顺心,住的舒心,玩得开心。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被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公元前13xx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从“奄”迁到“殷”,共经历8代12王,共254年。这里成为商代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由于黄河每年都要涨水,黄河水逆洹水而西,使洹水沿岸变成一片水乡泽固。水退后,沉积一层厚厚的泥沙,年久日长,殷墟也在底下世层沉睡30xx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又被人们发现。1961年经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苑”。从此,殷墟也以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闻名天下

首先就是甲骨文。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就是仿照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建造的。

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一种中药,叫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由于当时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只好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殊不知,这么宝贵的东西都被病人喝到肚子里了。不过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买回,恰好他又对这些甲骨上的文字非常感兴趣,便仔细进行了研究,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家今天能有幸看到这些宝贵的文字,应当好好谢谢这位老先生了。

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 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 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为便于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露天陈列在大殿前的广场上。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为“世界之最”。其铸法先进,青铜器配方之科学,令当今冶金专家为之叹服!铸造这样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组织劳动的经验。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和人民高度的创造能力。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的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整座建筑规模巨大、左右对称,这种宫殿建设格局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和审美意趣,我想,对建筑感兴趣的朋友也许会有意外的发现哟!

大家请跟我来这里,这里是殷商车马坑殿厅。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各位面前的这个建筑是妇好享堂,而这尊汉白玉雕像就再现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妇好生前的英姿和风采。那么妇好是何许人也?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由于连年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纪念。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古代的斧钺主要用于治军,“钺曾是军事统率权即王权的象征。

好了,各位游客,关于殷墟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我们有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将在停车场恭候大家,请大家注意安全,我再次提醒大家注意集合时间和地点,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有关安阳装修公司简介范文简短五

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两岸,它以小屯村为中心长约5.6公里,宽约4.5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尚商代文化遗址。商代后期盘庚迁殷至纣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周武王伐纣后,逐渐荒废,因而称为“殷墟”。

殷墟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20__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进苑的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照甲骨文的“门”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此苑门和仿殷大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了古都安阳的象征。

殷墟之所以闻名于世有着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都城、甲骨文和青铜器。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就是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一片甲骨惊天下”。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它起初一直被当地人唤作“龙骨”,作为一种止血的中药不断地进行收集、刮字然后向药店出售。后来有些带字的龙骨被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的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破坏性极大,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挖掘是从1928年开始的。考古学家们在1928年至1936年这十年间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1937年卢沟桥事变使之中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其挖掘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其中最著名的是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总共有17096片,上面记载了商朝的天象、历法、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其次我们再介绍一下青铜器。殷都以冶铜工业最为著名。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气势向亿万人展示了手工业的“绝活”。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其中铜、铅锡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除此之外,殷墟内还有其它的观光景点——甲骨文碑林。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扬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内容涉达125个,它不仅记载了大将与两方国的战争,而且还记载了天气情况,准确的记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土的过程,是我国关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录。

安阳装修公司简介范文简短 安阳装修公司简介范文简短一点(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