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的初中心得体会及收获 初中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三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数学老师的初中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全班的知识水平不够平衡,差距较大。差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学习上欠主动,存在着粗心大意现象。对于这些差生,今后在教学中加强辅导,逐步克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二),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整理和复习。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目标:
1、思想教育、基础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2)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3)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教学方面:
加强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理解方法,使学生获得有关基础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方面:
(1) 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 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 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4) 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5) 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
(6) 探索规律。
(7) 总结规律。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9)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四则计算能力和技巧的培养,较复杂的分数、小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空间观念的培养,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帮助转化提高措施:
1、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尽量达到合格分数。
2、精心设计练习,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对作业严格要求,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对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找出原因,要求学生认真改正,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3、教师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坚持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有积极性,了解学生装学习数学的特点,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多开展数学活动课,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5、开展“一帮一”活动,实行以优带差点的帮助方法,多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辅导,从基础知识补起,力求使学生一课一得,力求达到合格分数,提高合格率。
六、全期课时进度:
周次:内 容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 比例的应用、整理和复习、美丽的校园
4 圆柱
5 圆锥
6 球、整理和复习
7 统计表
8 统计图、节约用水
9—10 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
11应用题
12量的计量
13--14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
15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2022数学老师的初中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一、年级段总目标: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图形与变换
(
数学老师的初中心得体会及收获 初中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