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保护心得体会和方法 校园安全保护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3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校园安全保护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早上好!
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一位师生息息相关,关系到我们能否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这也关系到我们的老师能否在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学生的安全健康更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而成为事故的受害者。因此,增强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是我们学生成长的必备知识。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呢?
第一,注意用电安全。手不应接触带电设备,尤其是在雨天和湿手的情况下。
第二,注意食品安全,防止疾病从口入。不吃过期食品、发霉食品、路边食品、无证食品、油炸食品或烟熏食品。
第三,上下楼梯要注意安全,不要在走廊打架,不要让你挡我的路,恋爱上下楼梯,靠右,不要抢路,不要挤。特别是在大课间活动时,要有礼让精神,不要抢占别人的活动场所,活动时要注意从左向右看。中午下午放学不要急着排队,要有秩序的排队。
第四,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停车三分而不是三秒。过马路的时候四处看看,走斑马线,千万不要过马路。
第五,掌握安全技能。每个学生都应该牢牢掌握现代社会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的基本技能,如拨打报警电话、使用灭火器、在公共场所正确逃生、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方法和技能。
同学们,“安全不是小事”,“隐患是意外”,生活是如此美好多彩。让我们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时刻强化安全意识,努力提升自我防范能力,为自己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让我们一起在国旗下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充满安全之花,祝愿我们的生活每天平安健康。
主题校园安全保护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一、高度重视,促进认识
学期初,学校工作明确提出将安全教育作为3月份的工作重点,围绕这一重点工作,政教处、少先队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以“20--年-月-日——-月-日为安全教育周”的详细计划,确定主题为“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首先在活动前召开校委会,研究部署学校安全教育的工作安排,其次在安全教育周活动前,专门召开班主任例会及全体教师会,对本次活动作具体布置,学校从各部门、各年级、各班级层层落实,将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同一层面,形成齐动员抓安全的良好局面,以保证此项安全教育周活动落到实处,顺利进行。
二、加强宣传,形成氛围
为了创设良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氛围,使用了多种形式,多样载体,加强宣传。首先利用升旗仪式及全校师生集会的时间,作宣传动员,对安全教育活动逐一提出具体要求,其次在校园醒目处张贴主题标语,同时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自己动手以“珍爱生命,牢记安全”为主题举办了一期黑板报,这样让每位师生在校园、班级都能身处浓厚的宣传氛围中,除此之外,我校红领巾广播站还推出了一期“安全知识”特别栏目,通过这些形式,使师生们对校园安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从而创设了一个人人知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安全教育周活动总结
三、实施活动,保证实效
为了确保安全教育的效果,我们依据本校特点和具体情况,成功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的系列活动,真正使安全教育活动深入了人心,取得了实效。
一是学生全体参与,自己动手制作的班级主题黑板报,让他们学到了不少的安全知识;二是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了一次“快乐课间,快乐游戏”的主题班队会,同学们通过小品表演、儿歌创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认识了生命的珍贵,学会了很多自我保护的技能,增强了防范意识,知道了快乐课间不安全的事和游戏不做,不安全的地方不去;三是进行了一次全校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在发生威胁到生命的紧急情况下,指挥人员迅速到岗,班主任快速组织学生撤离,学生们有序地从两边楼道疏散逃生,没有慌张、推挤和踩踏现象的发生,整个过程快速、安全、有序。这种身临其境的实战演练,师生们能积极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令现场观摩的'教育局领导着实感动,并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四是由市教育局、市消防大队和我校联合举办了一次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同学们参观了消防教育图片展,认真观看了消防叔叔们精彩的消防技能表演,积极参与体验了帐篷逃生,最后还进行了小型火灾逃生演练的观摩,这些活动对促进我校的消防安全工作,积累消防经验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次大型的活动受到了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局长王景志、副局长陈长松、市招办、城区、三办、民办学校校长都亲临现场,市电视台也做了相关的报道和采访,其意义和影响极其深远。
四、效果显著,长抓不懈——安全教育周活动总结
在这次安全教育周中,我校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让全体师生牢固树立了安全理念,掌握了相关的校园安全知识,增强了防范意识,提高了自护自救能力,形成了浓厚的校园安全氛围,取得了实效。总之,我校能围绕此次活动紧扣主题,强化意识,明确责任,真正使安全工作做实、做细。今后我校将进一步重视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长抓不懈,警钟常鸣”的方针深入细致地贯彻在日常教育之中,并不断完善和巩固相关安全制度,保证学生安全无事故,努力打造“平安校园”,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主题校园安全保护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愉快而又短暂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我们又回到了熟悉而亲切的校园,我们又将要开始新学期的学习。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今天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安全”这个主题,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几个方面的安全问题。
<>
1、要遵守交通法规,基本常识有:行人靠右行,不闯红灯,不跨越护栏,横穿路心时要左顾右盼看是否有车辆经过,不脱把骑车,不跳车,不扒车。
2、十二周岁以下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
3、不乘坐黑车,因为黑车是“三无”车,有诸多不安全系数,出了安全问题,费用难以保证,更谈不上赔偿。
4、坚决不乘坐超员车辆。每年因超员超载引发的校车安全事故占80%。乘车时不向窗外招手探头,乘车须抓紧扶手,车停稳后再下车,不乘坐无牌、无证的农用运输车。
5、注意上学和放学安全,在上学和放学时要抓紧时间,不要在路上玩耍;更不要在公路上乱穿,不在马路中间行走,要走马路两旁人行道;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还要注意来往车辆;不在马路上踢球。
<>
同学要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具体而言:
1、禁止携带管制刀具、有伤害他人的一切工具进入校园,水果刀也不准带进校园。
2、禁止携带火种进入校园。
3、禁止玩耍有危害性的玩具进入校园,如小枪、弹弓等。
4、与同学和睦相处,不能寻衅滋事,引发矛盾。
5、禁止攀爬高层和危险物。禁止在池塘边、冰面上玩耍。
<>
1、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常洗头、常洗衣服、常剪指甲,被褥要整洁并要常晒。
2、加强体育锻炼,按时集队、跑步或做操,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3、购买袋装食品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不提倡吃零食,更不要吃不卫生的食品,以防因吃不卫生的食品而引发疾病。(演讲稿 )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讲究环境卫生,
1)、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抛包装袋、废纸等杂物。
2)、要讲究环境卫生,
3)、负责的值日生每天保证室内整洁卫生,每天开门开窗,保证室内通风。
<>
1、不能接近、触摸电源和电器。
2、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能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3、万一遇有电气设施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4、发现有人触电时,要先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再采取其它抢救措施。
<>
1、禁止在校园、楼梯上追逐、打闹、嬉戏合作危险游戏,防止拥挤踩踏。上下楼梯靠右轻走,严禁在楼道走廊里奔跑追逐、跳绳,严禁翻爬扶栏等。禁止到危险建筑物周围玩耍。
2、不触摸开启配电箱,校内各种开关。
3、在学校各种劳动中注意安全,如扫地,擦窗户,搬桌子等,预防意外事故。
4、上操、集会、放学学生下楼梯千万不可奔跑,千万不可拥挤。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没有老师的允许不准使用固定体育器械。
5、下午放学后,禁止在学校和路上逗留。
<>
1、发生地震时,应用较软的东西,如书包先保护自己的头部,再弓着背以最快的速度逃离教室,跑到空阔的地方,如操场。
2、来不及逃离教室的时候,应躲藏在墙角,不得靠近窗户,以防被玻璃割伤。
<>
1、在家活动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父母不在的时候。
2、活动要远离建筑工地、道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
3、不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未成年人禁止活动的场所。
4、出门一定要告知父母长辈知道,告诉他们你和谁在什么地方玩,要注意时间,不要很晚到家,以免父母担心。星期天,不要到学校玩耍。
5、在家不要自己随意使用一些家用电器。煤气灶、卫生浴具等要在家长指导下正确使用,不能麻痹大意。家里的电器及设备发生故障时不要擅自去动。还要注意防盗。
6、不跟随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让陌生人随便出入家门。不随便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各位同学,我们只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严格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纪守法,时时注意安全,事事注意安全,记住家长电话号码和急救电话(110、120、119),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就能有效地避免和预防意外伤害。
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记着安全第一。
最后,祝各位同学在新的学期里快乐成长,学习进步
校园安全保护心得体会和方法 校园安全保护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