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一碗白米饭的心得体会 描写白米饭(4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鉴赏一碗白米饭的心得体会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代七言绝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参考资料:
曹寅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66页 .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xx年12月版 :第56—57页 .
唐代七言绝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描写鉴赏一碗白米饭的心得体会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懈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强。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选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温飞卿诗集笺注》是作者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许商,在商山途中所作。
此诗之所以人们所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的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种共同感受。全诗大意为: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落叶散满山路,枳子花明灭于驿站外,寂静的环境勾起了游子昨夜的梦:家乡的池塘理该有无数的水禽在嬉戏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懈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这两句诗映托出诗人当时心情的凄清落寞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和“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整首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一个“悲”子不但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且还隐含着远离故乡的伤感之意。
全诗抒发了诗人长途跋涉,思念故乡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无助情怀。
描写鉴赏一碗白米饭的心得体会三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
⑴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⑵壑(hè):山谷。
⑶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⑷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⑸树杪(miǎo):树梢。
⑹汉女:汉水的妇女。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⑺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⑻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鉴赏一碗白米饭的心得体会 描写白米饭(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