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公司成立协议书范本 成立文创公司策划书(四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文创公司成立协议书范本一
办事处及时召开创文宣传动员大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在实施创文创卫全面部署的前提下,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的整治,充分发挥居民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抓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整治,以实施门前三包为总抓手,集中解决好居民区门口、主干道两侧的市容门前三包整治;实施城管执法与文明卫生劝导工作一体化模式,加强劝导力度;加强环卫工作的清理,保洁,特别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治理。
在辖区广泛开展创文宣传,制作宣传牌:在办事处、4个社区、1个村及两个临时市场的办事大厅悬挂了1。68平方米中国梦1块,遵德守礼1块,核心价值观、廉政宣传各1块,主要楼道口粘贴创文宣传标语不少于10条,每个社区、村悬挂创文宣传栏1块。目前己投入3万元以讲文明 树新风、中国梦系列主题,在锁石桥5组王仙岭风景区内,所有的路灯上安装灯箱宣传广告,预计8月10日完成。计划投入4万元制作2000块印有创文宣传内容的围裙。投入4万元将主次干道两侧的创森宣传标语改为创文宣传标语,并在锁石桥小学大门口制作60米长创文宣传文化墙,投入4万打造上白水5、6组两处创文宣传亮点。
1、开展辖区篮球赛,组织办事处党政领导、一般干部上白水村组干部和锁石桥村组干部,四支队伍共48名球员每周开展一场以创文为主题的篮球循环比赛。
2、积极宣传发动辖区各社区、村居民参加文艺节目表演,并选拔14个优秀节目参加9月中旬的区委宣传部组织的三创工作专项文艺汇演。
有关文创公司成立协议书范本二
华山文创园区简介
华山文创园区所在地的名称由来,在清朝时期原称三板桥庄大竹围,至西元1922年,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废台北旧有街庄名,改称「桦山町」。而「桦山」的名称乃取自日本治台的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的名字而来,当时位于桦山町包含台北市役所(今行政院院址),桦山货运站,台北酒厂等政府单位,是日治时期台北市都市计划所规划开发的地区。其中桦山货运站于1940年,因台北火车站改建,在桦山町增设货运站,与台北酒厂的铁路酒厂支线相连。至国民政府时期再将「桦山」改为「华山」,并沿用至今。
至于目前在华山创意文化园区所见的建筑物及设施,其前身为创建于1914(大正3)年的日本「芳酿社」,初期以生产清酒为主,并首创以冷藏式制造法克服气候因素产制清酒,是当时台湾最大的制酒工厂之一,雇用员工达400人。至1922年(大正11年)台湾总督府实施「酒专卖制度」,颁布『台湾酒类专卖令』,实施专卖制度后先以租用再正式予以收购,改称为台北专卖支局附属台北造酒厂。1924年台北专卖局裁撤台北专卖支局,再更名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北酒工场」,并改以制造米酒及各种再制酒为主。
1945年,战后由国民政府接收,改名为台湾省专卖局台北酒工厂。1949年,因专卖局改制为菸酒公卖局,再改名为台湾省菸酒公卖局台北第一酒厂。早年生产价格低廉、以树薯为原料的「太白酒」成为一般民众日常消费的最爱。大约从五十年代中期,米酒的产量逐渐增加,酒厂配合政府政策,研发各种水果酒,开始了台北酒厂的黄金时代,甚至获得「水果酒工厂」的称号,也开启了「台北酒工场」的黄金时代。至1975年再度改名为「台湾省菸酒公卖局台北酒厂」,习称「台北酒厂」,并沿用至今。
目前华山全区范围共7.21公顷,园区内的建筑是以厂区进行阶段性的扩建,具有台湾近代产业历史上的特殊价值与意义,其制酒产业的缩影不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见证了从日治时期到国民政府时期的台湾酒类专卖的历史。目前华山园区所保存完整的日治时期制酒产业建筑群更是一座产业建筑技术的博物馆,兼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之建筑构造技术与工法,极具建筑史学上的意义,也因位居市中心精华地段,又兼具都市整体发展的指标性意义。
但随着经济发展,位于台北市中心位置的酒厂,因为地价昂贵,加上制酒所产生的水污染问题难以克服,于是配合台北市都市计划,于台北县林口购地设置新厂。1987年4月1日,台北酒厂搬迁至台北县林口工业区,华山作为酒厂的产业历史故事也画下句点。
其后1997年金枝演社进入废弃的华山园区演出,被指侵佔国产,艺文界人士群起声援,结集争取閒置十年的台北酒厂再利用,成为一个多元发展的艺文展演空间。「省政府文化处」与「省菸酒公卖局」协商后,自1999年起,公卖局将旧酒厂委讬省文化处代管,省文化处再委讬「中华民国艺文环境改造协会」经营。台北酒厂正式更名为「华山艺文特区」,成为提供给艺文界、非营利团体及个人使用的创作场域。
精省后,华山艺文特区转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管理,亦曾短暂委讬「橘园国际艺术策展股份有限公司」继续经营,除前卫艺术展演外,也引入设计、流行音乐等活动。
2002年起,文建会开始计划运用菸酒公卖局民营化后閒置的酒厂进行旧空间活化再利用。同时为解决华山长期艺术表演权与公民使用权之间的争议,乃整并调整为「创意文化园区」,作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之特别用地。后来经过一年封园全面整修,在2005年底结合旧厂区及公园区的「华山创意文化园区」重新开放供艺文界及附近社区居民使用至今。转型之后便并针对周围环境景观进行改造,将园区规划为包含公园绿地、创意设计工坊及创意作品展示中心的创意文化园区,目的在于提昇国内设计能力、国民生活美学,提供一个可让艺术家交流及学习,甚而推广、行销创意作品的空间。
2007年2月文建会以促进民间参与模式,规划「华山创意文化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引入空间整建营运移转计划案」,并2007年12月由台湾文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依约取得园区经营管理权利。
文创华山理念
一块园地──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旗舰基地
在知识创价、文化创意领衔前行的时代,公部门对于閒置空间再利用,也有了不同的思维。文建会将位处台北市菁华地段的「华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定位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旗舰基地」,给了我们一个想像──去描绘出经营一块土地、一个空间的愿景,而且相信这个动作可以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一份热切的理想——把台湾文创资源与力量「动」起来
每个城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写故事和说故事的方式。经营一条河,可以感动无数个人,那是韩国清溪川拆桥挖路、整治河川,为文创产业另闢大舞台。东京自由之丘、上海新天地、波士顿昆西市场……都是因为创造了一个氛围独特的文化园区,而有了说不完的故事。华山,正是让全世界看见台湾文创力量在跃动、在悸动的最佳舞台。
如果我们能动员全台湾最优秀的文创资源与力量,就能让原本是酒厂的华山园区,再度延续出一段更为甘醇的故事。
台北的华山、台湾的华山、世界的华山
近15 年来,台北商业发展的中轴线改变了,商业重心逐渐从城西移往东区,尤以台北世贸中心和台北101 大楼作为地标。
现在的华山,位于台北都市发展的l轴心线的中心点,左有首都门户「双子星四铁共构大楼」、中央联合办公大楼及中央公园连结华山,右邻「台北秋叶原」及sogo商圈。 未来的华山将是台湾文创新门户,观光客光临台北的入口。
如果我们把台湾最在地的文化资源在华山作最富创意的展现,必定能够感动老外,在文创世纪里继续「让世界看见台湾」!
世贸中心、孵梦基地、未来橱窗、休憩胜地
基于以上认知,我们认为,要让美丽的故事继续精采、要让全新的「文创经济奇蹟」再临宝岛,这块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旗舰基地最适宜的角色性格,莫过于「世贸中心」「孵梦基地」「未来橱窗」和「休憩胜地」。
文创贸易的「世贸中心」
在这里,有提供会议、展览和演出的空间,让海内外人士举办演讲、论坛、沟通想法、交流观念。有好吃的餐厅,还有展现最最「台湾味」的各种创意市集。从这里,台湾与国际接轨,世界也走进台湾。
文创产业的「孵梦基地」
华山既是文创产业发展基地,就是造梦和圆梦的实验场。我们将用各种「母鸡带小鸡」的方法来培育文创新秀;用不同的优惠方案,提供给潜力无穷的未来文创明星们,让他们以华山作为梦想飞扬的起点。
文化力量的「未来橱窗」
我们要打造华山成为台湾文创力量集中呈现的「未来橱窗」,展示「the best of taiwan」,让世人在这里看见「best of past」「best of now」和「best of future」。让319 乡在这里统统动起来,用「最在地」展现「最国际」的魅力,吸引全台各地民众及外国观光客「到此一游」。
全民欢愉的「休憩胜地」
有趣味盎然的创意市集可逛、有齿夹留香的好吃美食可尝、有舒适的绿带空间放松压力,还有许多可爱的空间艺术或景观拍照留念。营造「休憩胜地」的氛围,使得大众来此皆留下欢愉的记忆。
百年树木、百花齐放、百年树人
国际知名的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亲自规划打造的「淡路梦舞台」,从整地植树到开发兴建,历时八年,最后以「淡路花卉博览会」作为向世人展示成果的开场,让全世界惊艳、歎服,也完成他「从百年树木到百花齐放」的高远理想。这样的例子,在全球不只一二。他山之石,让我们更相信一个文化园区不会只有硬件建筑,或只是强调文化休閒娱乐展演等软件内容,它应该是在人与空间、与自然三者融合为一的思维上,建构一个新的未来。而且,三者缺一不可。
因此,目前栽植了数十种树木和花卉的华山园区,会是最佳自然生态教室。
未来将在此基础上规画一个生态花园,除了再栽植上百成千株树木,并以污水处理系统解决园区供水问题。还要邀集大众票选「华山之花」,每年举办花季嘉年华等各
文创公司成立协议书范本 成立文创公司策划书(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