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宇宙奥德赛心得体会范文 奥德赛的读后感300字左右(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宇宙奥德赛心得体会范文

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

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

2、掌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关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3、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文章大意,归纳思路,总结写作方法;

2、抓住个别语段,纵深分析语言的运用;

3、思路凌驾在自读之上,进行综合式的研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程度地发展自身的事业的理念;

2、培养学生勇于为科学贡献余热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便不免表现出自视其高、自私傲慢的特点。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存智慧中得到启示,来指导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

推进新课

一、解题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为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仍畅销不衰。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学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大意。

明确:本文就生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相互对照,虽说有人刻意要给以区分,但事实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给人类社会的提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在科学方面或其他领域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划出关键句子,然后给本文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根据关键句子和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部分(1):从人类社会的情景联想到生物社会的活动,从而切入文章所探讨的话题。

第二部分(2):生物学界力求将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区分开来,以显示其同生物社会的异样性。

第三部分(3~10):谈了许多生物(蚂蚁、蜜蜂、鱼等)的生活状态和习性,从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多角度的来说明。

第一层(3~8):结合蚂蚁、蜜蜂的社会来看,主要说明了它们能思考,它们有智慧,它们能很有条理地组建自己的社会。

第二层(9~10):从粘菌细胞和鲱鱼的社会来看,它们能完全生存下来,它们是相互依赖和依存的。

第四部分(11~13):得出科学的推断,人类社会同生物社会是有相似性的,人类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同时,人类只有从中得到启示才能更好地健全自身的社会组织。

(三)对于科普论文的解读,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教师):首先,在浏览全文基础之上,我们先弄懂整个文章的大概内容,让我们有个整体的理解。其次,借助理解论文的方法,如找寻每个段落的关键句子等方法来落实到段落层次中,将我们的思路更进一步明晰化。

推荐宇宙奥德赛心得体会范文

看完了《宇宙与人》,第一反应是震撼,震撼于宇宙的浩瀚,震撼于生命的强大。只是当沉静下来的时候,就想认真的思考,作为大学生我想,我们应该要具备这样的思想,去探究一部电影带给你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而不仅仅是“第一反应”。这才能叫有所学有所得。

这部电影生动的阐释了从宇宙诞生至今的各种神奇及重大的现象,还有各种元素的产生背景、前提条见、形成代价。不同种类与类型的物质、能量、生命的关系。并且详细的说明了生命出现的必备环境,也讲了人、太阳、宇宙的现在、将来与过去。整个影片始终始终贯穿着一种东西——生命。生命,是整个《宇宙与人》阐述的主题,是这个宇宙存在的主题。不仅是生物,而且是宇宙,它们的存在本身是有生命的。

关于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目前科学上好像也没有确定的结论。我没有特别丰富的科学知识,对于宇宙和生命只是浅薄的认识,仅仅也是从这部《宇宙与人》的影片中得出的微小的观点。所以下面的内容可能有些看起来非常可笑,但只是想分享我所谓的思想。在说我的论述之前,先简单说一下目前被最多科学家接受的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和关于生命起源的进化论。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发生在大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现在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时间与空间以及所有物质均始自那次大爆炸。按照进化论,生命起源于一些构造复杂的大分子,好像是类似氨基酸之类的物质。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由这些物质在长达几十亿年的时间里进化来的。在不违反上面这两个前提的情况下,我从中认识了几点。

一是生命在宇宙中是普遍现象,但由于宇宙极其巨大,而生命这种存在形式太过脆弱,所以不同星球之间的生命想要互相联络完全不可能。这是一种比较令人绝望的情况,这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主要是指人类)已经命中注定无法在宇宙中找到同伴,也永远无从知晓宇宙中是否存在着同伴。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生存是没有保障的,随时可能因为意外而中止,比如小行星撞击和附近宇宙空间中出现超新星爆发等。

二是生命在宇宙中并非普遍存在,它只是在地球上偶然发生的一个特例。乍一看这种猜测比上一种更加令人绝望,因为这更容易使人想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种绝望。但我说地球是特例却并不意味着宇宙是单调乏味的。也许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种令人惊异的现象,而生命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种,而且在未来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也许我们还可以与一些现在我们还无法想象的现象实现某种互相影响,这种情况可能会与几千年前人类萌芽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比较相像。

三是生命普遍存在,而且可以实现互相沟通。人类看

宇宙奥德赛心得体会范文 奥德赛的读后感300字左右(4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