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平均数教案范文 平均数的优秀教案(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平均数教案范文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本学期全书共需约6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约9课时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约9课时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约15课时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约17课时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约12课时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学后总结,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9、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

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

②预习的习惯;

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

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

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

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精选平均数教案范文

学校班级 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

一、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

二、实验目的: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小车在斜坡各段的平均速度,

验证小车在斜坡滑下是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2巩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v=s/t

四、实验器材:停表、木板、小车、刻度尺、金属片、木块

五、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和时间t

六、实验步骤:

1.将木块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1,用停表测量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重复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

5.利用s1—s2=s3,t1—t2=t3,求出v3。

6.收集数据的表格:

路程s1=s2=s3=s1-s2=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t1=t2=t3=t1-t2=v1=v2=v3=

八、结论:小车在半程运动的速度快。(填“前”或“后”)

精选平均数教案范文

师: 1/41/2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它的答案呢?

生:能。

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生:(尝试计算答案,探究算理)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据学生汇报:化小数板书;折纸请他生再演示;汇报算式先放一放,最后请学生说说理由)

组1: 1/4=0.25,1/2=0.5,所以0.250.5=0.125=1/8,我们认为答案是1/8。

组2:可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1/8。

(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8是怎么来的?

组3:按他的想法来说,是折出来的,先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实际上是把这长方形分成了8份。)

组4:(边说边画):我们用的是线段的方法,画一条线段作为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再把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就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以1/41/2=11/42=1/8为例,你为什么能用42呢?(课件呈现)

师:像1/41/2,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果工作1/3小时可以铺设这块地面的几分之几?3/4小时呢?现在你能不能解决了?谁来汇报算式?(课件呈现)。

师:听清要求,我们分工一下,1、2组研究第一个算式,3、4组研究第二个算式,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一下。

生:选择探究算理及其结果。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先请选择第一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

师:这题你们为什么没有化小数去解决。

生:不能化有限小数。

师:所以化小数去解决是不是对所有的分数乘分数都适用呢?(生:不能)所以化小数去解决分数乘分数有一定的局限性。

师:我们再请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师:从刚才的推算中,我们已经得出了1/41/2=1/8、1/41/3=1/12、1/43/4=3/16,是不是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都需要这样推算呢?(生:不是)

师:那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分数乘分数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

[反思]

1.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是否需要?

在本节课的试教中,我采用了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我发现学生猜测1/41/2,他们猜测的结果都是1/8。在验证环节学生纯粹停留在如何得出算式结果上,导致学生的思路大大受到限制。而在第二次教学时。我采用了计算汇报方法归纳的思路进行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中更为积极主动,学生在汇报方法时也体现了层次性。学生群体一:单纯从如何得出答案入手,但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群体二:能初步从自己的探究中知道应该怎样算。

综上所述,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的确在数学教学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对于部分内容的探究还是不适合的。

2.教师该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

课堂活跃了,学生发言就大胆了,自然而然课堂上各种不可预设的回答就出现了。作为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节奏、善于引导(归纳)学生发言,这样才不至于让有价值的问题流失,不至于让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变的无人理睬。

如:我在试教中,学生汇报了1/41/2=(14)(12)=18=1/8,我一开始并没有理解这位同学的这样做的理由。我马上问:有谁明白这

平均数教案范文 平均数的优秀教案(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