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历史心得体会和感想 香山参观有感(七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香山历史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九月二日,妈妈和我从大同优胜路口自驾四十多分钟的乡村水泥路到了香山脚下。
刚从路边转到谷口,映入眼帘的就是满眼青翠,墨绿的山、深绿的叶,完全没有丝毫衰败萧条的景象,道路两旁都是茂盛的树木,一路上泉水淙淙、鸟儿啾啾、花香阵阵,伴着各种绚烂的野花,就跟春天没什么两样。
去香山的黄泥路不光能游览植物园,还能观赏到“动物园”和“海洋馆”。看!狮子、骆驼、鸵鸟、章鱼、海龟……,海陆空应有尽有,只不过这些“动物”长久的保持着一种姿势也统统都只有一个颜色——绿色。那是峰谷中藤蔓植物生长的艺术品。
爬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我们就来到了香山草甸。一个电脑桌面呈现在了我的面前: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多多白云,白云下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中间点缀着五彩缤纷的花儿,草地上有几头牛羊在悠闲的吃草。
海阔天空、云淡风轻、天朗气清、金风送爽。此情此景,这些词语一股脑儿的从我的嘴里脱口而出。
一座草甸连着一座草甸,连绵起伏几十里,放眼望去看不到头。站在最高的草甸上向北望去“瀛湖之水天上来”,向西看去“恒口古镇俯脚下。”
返回时,我们还顺道参观了“大同万亩水稻基地”。大多数的稻子已经收割了,弧形的层层梯田里只留下短短的谷茬和蘑菇状的谷堆。
回到了家,我的心还留在那一片片给人自由、宽阔的草甸。有机会我还要和妈妈一起再去那美丽的让人无法自拔的香山。
初二作文香山游记600字2香山是我们张家港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去年国庆节,我们全家前往香山,一起去领略了那令人心醉神迷的景致。
我们刚下车,便随着人流来到了香山脚下。这时,一阵“哗啦啦”的流水声吸引了我。我看到清澈的泉水从岩缝山石间汩汩涌出,流过大大小小的山石,之后汇成一股溪流,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奔去。溪流两侧,火红的杜鹃花开得正艳,山风吹过,杜鹃花随风摇曳,像是舞动着的红绸。光芒四射的朝阳,争奇斗艳的红花绿树,使清澈的溪水变成了一道不规则的彩虹。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开始向山上进军。石径两边,奇花异草随处可见。山路边有一种树虽然不高,但是浑身的叶子上都长满了尖尖的刺儿。爸爸见我一脸迷惑的样子,就告诉我说:“这种树鸟儿无法在上面栖息,所以它的名字叫‘鸟不歇’。”我恍然大悟,真是名副其实啊!
我们气喘吁吁地到达山顶,只见一座气势雄伟的宝塔高耸入云,一共九层,取名“聆风塔”。可惜塔门紧锁,还没有向游人开放,真是有点遗憾。不过妈妈说:“爬上山顶实属不易,虽有遗憾,却也有一种缺憾美呢!”
绕过宝塔,我们来到观风台,举目四望,只见香山连绵起伏,好似奔腾的细浪,而涌得最快的山头被棉花似的白云包围着,若隐若现。俯瞰山下活动的人儿,还能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呢。
时近中午,我们踏上了归途。我不由自主地感叹道:“香山叶正红,问君意可浓?”爸爸妈妈听了哈哈大笑道:“下次有时间,一定再带你来香山!”
初二作文香山游记600字3清晨,我打开窗户,一股清爽的春风伴随着鸟语花香扑面而来,让我精神振奋。吃完早饭,我满心欢喜地骑着单车前往那“仙境”——香山。
来到香山脚下,我仰望天空,只见晴空万里。那朵朵白云围绕在山巅之上,高大挺拔的山峰带给我悠然自得的感觉。我沿着小路,向山顶进发。一路的景色令我应接不暇,而令我赞不绝口的是那山中的花。放眼望去,我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那些花儿们个个精神饱满,争奇斗艳,让人赏心悦目,此时,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我滞留在人群中,不动声色地注视着美丽的小家伙们。时间似乎停止了,花儿们仿佛也在看着我。她们美丽的外表下包裹着鲜黄的花蕊,更有那些爱美的花儿在我面前尽情地展示着她们那婀娜的身姿。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花儿们的芳香让我淡忘了一切,我深深地沉醉于花海中。
我继续向山顶前行,快到山顶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朵被人们忽视的小花,它绽放在陡峭的岩壁上,挺直的腰杆,高高昂起的头,骨子里透着坚强不屈的精神。虽不艳丽,却不失美丽。我不禁想到:它一定接受过严寒的欺凌,风雪的拷打,却还如此傲然挺立着,真令我佩服至极!
时光在不经意间溜走,很快到了中午,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里,回到旅馆,我写下了这篇作文,用以表达我那难以言表的心境,作文的题目就是“山中花色”。
初二作文香山游记600字4今天天气格外好,晴朗的天空飘着白云。我和妈妈一大早就来到象山公园。在这里,树木被遮蔽,鸟儿在森林里自由玩耍。
我们走了一段时间后,环境完全变了,从绿草如茵变成了茂密的丛林。我们沿着一条森林小径行走,空气异常清新。道路越来越难走了。如果你不小心,你会从山坡上掉下来。有时候你必须用双手和双脚爬上陡峭的山坡。
最后,我们看到了主要的道路,这是一个石板和水泥制成的石阶。我们走得很累,因为我们“喝完了第一瓶水!”“第二瓶喝完了!”我们终于登上了雨花秀寺,这是最好的赏花赏秋红叶的地方。
我们沿着山上长长的走廊来到一个茶园。这里的椅子都是用麻绳绑着的原木,很有特色。往下看,豪华精致的古建筑在绿树中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灰色和红色使屋顶古色古香,点缀着金色的花朵。看着对面的墙,我愕然地看到几棵绿色的松树从墙上伸出来。后来一个阿姨服务员告诉我,这些树已经存在很久了,但是砌墙的时候把它们放进墙里面就有意思了。
在上山下山的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动物,包括松鼠、喜鹊和啄木鸟.象山的松鼠不怕人。每当有游客走近,松鼠不仅不跑,还跑到游客面前,看着他的眼睛,好像要吃东西。
这次旅行让我大开眼界。我喜欢旅行。
在这场非典运动中,我们不仅要勤洗手、勤换衣服、多开窗、多通风,还要加强户外活动。我和我妈爬山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吗?
描写香山历史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香山风景区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西北45公里处的柳林乡姚峪村附近,主要由三座依次排列、东西相连的石峰组成,形状犹如一座笔架,故又名“三石山”。山上古柏葱绿,基本上保持着原始次生自然状态。
香山景区不但风景秀丽,而且其佛教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据史料记载,景区内的大香山寺是陕西省三大寺院之一,亦是我国著名的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始建于前秦,至南北朝与隋唐成为佛教圣地。香山是禅、教、律、密、净五宗同修的观音真身道场。素有“北香山,南普陀”的盛名。清末,慈禧太后病愈后特赐“宣慈昭佑”匾额于香山寺。后经几代高僧大德弘法修茸,大香山寺香火隆盛,历百代兴衰沉浮。
公元984--987年,耀州曾敕修香山奇峰洞,建圣果院。至明万历年间,有信徒又购得山场捐与院中。到清朝威丰和光绪年间,寺院又经历了两次大的修葺,并正式命名为“香山寺”,三百山也因此改名为香山。当时院内和尚已达百多余名,有田数万亩,形成了“磐声荡山峪,香烟绕山林”的鼎盛场面。1920xx年,香山寺院遭火焚毁。新中国成立后曾有几次修整,现仍为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的信徒朝圣之地。甚至就连东亚及东南亚一带的香客也慕名前来,络绎不绝。现景区内分布着白雀寺、唐王洞、永善堂、龙泉寺和梳妆台等众多遗迹。
香山之所以久负盛名,就是因为这里是妙善公主归隐修行,并最终在此应化为千手千眼菩萨,弘法度生的第一个道场,与浙江普陀山齐名。因此,尽管全国有多处山峦(峰)都冠名为香山,但这里仍被佛院众生视为香山之首。
相传在今铜川11市耀县的稠桑墓助村,住着一位前燕宗室封王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长女妙音、次女妙慈、幼女妙善,妙善品貌俱佳,聪慧过人,心地善良,生有佛性。三个女儿成年后,妙庄壬要她们郡招婿,长、次二女皆顺其旨,唯妙善拂逆其意,父王甚怒,竭尽手段,岂知她拒不从命,并执意出家修行。妙庄王指着村前积雪覆盖的山岭说:“要我允许你出家不难,除非日月倒流,隆冬如春!”说来也怪,翌日,岭上冰雪融化,山花遍野。妙庄王无话可说,口是心非地勉强应允妙善出家。妙善匆勿启程,路经南岭,见山花盛开,喜不目胜,便来了一朵小花插在鬃间,后人叫此岭为插花岭。妙善经十余日奔波来到四川遂宁白雀寺,削发为尼。妙庄王探知妙善已出家,立即遣人到白雀寺,威逼妙善回家速速完婚。妙善对来人说:“请你回去票告父王,我既出家,尘缘己了,也绝不踏进王府一步!”妙庄王听罢,气得七窍生烟,岂肯善罢甘休,又派家丁奔往四川,火烧白雀寺,千余僧众葬身火海,整个寺院变成一片瓦砾。妙善虽然安然无恙,但见寺毁僧亡无处立足,就拿定主意,返回大香山。经长途跋涉,终于迸人大香山境内。这一日,行至今柳林黑虎沟,忽然窜出一只黑虎,蹲在路中间,其时身后又传来追兵的呐喊声,妙善心想宁可喂虎,也不让追兵抓回去。她一狠心,奋不顾身地向前闯去,谁知那老虎却乖乖让道,放她过去,仍旧蹲在那里,虎视眈眈,追兵见状,急忙后退转劈逃跑。妙善脚不停步,匆匆赶路,很快就到了田家咀与尖沟村交界的三只窑,忽觉身体轻飘,悬空离地,茫然四顾,不由一惊,只见路边一裸歪脚古柳树上,盘垂着一条花斑巨蟒,闪动着火苗一样的信舌,准备把她一口吞掉。正当生命攸关之际,又是那只黑虎猛扑过来,伏在她身边,她一下子跨上虎背,以裙掩面,冲了过去。妙善被黑虎驮到了九营寨,站在山顶纵目眺望,见对面三峰耸翠,景色秀丽,正是修行悟道的好地方。此时,她联想到自己儿次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深感冥冥之中有佛祖佑护和接化她,便起身下山,继续赶路。走了一阵,想到自已一路奔波,定是蓬头垢面,就稍事梳妆打扮一番,而后涉水渡过三水河,住进大香山中峰崎峰洞,苦修九载,坐化成佛。现在的梳妆台即由此得名。
有一年,妙庄王顽疾濒死,妙善就幻形为老僧上门化缘,告诉妙庄王,他的病非至亲之手眼,否则无药可治。妙庄王治病心切,要取长女、次女的手眼,都被拒绝。他又去求老僧,老僧说:“香山菩萨度化众生,只要求她,便可得到。”妙庄王即派人去崎峰洞求菩萨,妙善便断剃其手眼,交给来人,回府后制成药丸。妙庄王服用后大病痊愈。他亲临大香山崎峰洞还愿,发现菩萨果无手眼,深感愧疚,下令能工巧匠为妙善塑一尊“全手全眼观音菩萨”,可工匠听成了“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也就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形象了。
我们面前的村庄是姚峪村。在这里,香山美景可以尽收眼底。白雀寺位于姚峪村的西面。寺中供有香山菩萨妙善泥塑像一尊,寺内墙上则绘有妙善应化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的动人故事。寺院始建年代不详,唯一有所记载的只有一通镶嵌于檐前土墙中的功德碑。
我们现在已来到了香山前山脚下。抬头仰望,前面三峰突起,峰间殿宇矗立,此处即为苍龙岭。苍龙岭上原有一永善堂。据说也为信徒捐款修缮。它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可惜其建筑也已不存,只剩下遗迹来让我们游人揣测其过去的香火鼎盛。
请跟我继续前行。沿石级而上,过灵官庙上行不久,我们即可抵达中峰崖间正洞----奇峰洞,亦名“真身洞”,传为妙善公主坐化处。洞内原供奉有千手千眼菩萨木刻像,旧像现已不存。请再往西看,在洞壁之处供奉有一泥塑菩萨“肉身”坐像。像后有一小洞,深不可测。我们出得洞来,面对我们的是三间佛殿----圣果院。如不仔细观看,就会感觉此处佛殿并无异样。但若细心端详,我们就会发现,三间佛殿殿顶全部以铁瓦覆盖。原来奇峰洞上悬崖为沙砾岩石,由鹅卵石组成。时常有卵石落下,将殿上瓦片击碎。公元1851-1861年,当地3名居士倡议募化资金百万,在此建立了这3间铁瓦佛殿,被世人称做三千铁瓦殿。铁瓦殿上曾悬挂“宣慈昭佑”巨匝。此匝为1862年慈禧太后在病后“以答菩萨宏恩”而亲笔题赐。
我们现在进入圣果院参观。铁佛院内供奉的佛像就是1994年才开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菩萨端坐殿中,高达丈余,11面48臂千手千眼观音佛光普照。塑像面容华贵脱俗,表情仁和安详,充满爱怜地注视着我们芸芸众生及这个大千世界。铁瓦佛殿西侧则为供年高资深僧人居住的准提院。昔时,院中曾有一玉脂圆润的玉笺,传曾为妙善菩萨之父妙庄王所用。后来,僧人将玉笺改刻为焚文准提咒,此院也因此得名。可惜,20世纪30年代,玉笺被院内一恶僧盗走,至今下落不明。
在此我们还可遥望西峰。西峰在三峰之中最高,也最为险峻。峰上有庙宇一座。因香火不旺,庙宇现已破败。再看东峰,原有庙宇,也因年久失修,只剩下了遗址。
现在我们下山去参观龙泉寺。龙泉寺位于香山东峰以北的樊家沟,为明时左龙麓创建,对面有小路可直通西峰。龙泉寺四周翠峰环卫。寺后峭壁如削。距地约16米处,有石洞天成。前秦时,洞顶因风化原因,石崩瀑泻,昼夜不停,宛如数条飞龙自天而降,其下集水成潭,不断流涌。该寺以此而得名“龙泉寺”。进人洞中,此处可见一方水池,水清见底。旁边尚有一通残碑,碑文大半已缺失,故内容不详。水池正北为一佛堂。佛堂正中供奉佛像,东西山墙则分别彩绘炼丹罗汉、光头便装唐僧和牵马悟空的壁画,内容多为“唐僧取经”故事。
龙泉寺向西不远便是“三清阁”。所谓三清就是道教尊奉的三位神仙,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既为他们的总称,也是他们居住的天界。我们现在看到的“三清阁”坛上安坐的就是道教的这三位尊神。香山为佛教名山,上佛刹遍布。而此处道观也有立锥之地。异域佛学与本土道教同地并存,共安相生,实乃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很好见证。
我们再往前走不远,就来到了唐王洞。洞内宽阔出奇,可容千人,内有数间房屋。据推测,中间三间可能为佛堂,供奉五方佛及两位胁侍菩萨。佛堂东西山墙上绘有壁画及对联,分别为弥勒佛及达摩东渡图,对联则残缺不全难以辨认。西边一间,内有坛基和光圈,似曾供养三世佛。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避暑,故名“唐王洞”。洞上两边可见清晰斑痕,势若蚊龙戏珠。根据其色,当地百姓分别将它们唤做“青龙”和“白龙”。二龙相交之处,口吐细泉,其音轻灵,其味甘甜。泉水滴落,汇聚成潭,水潭因此取名为“天浆圣漱”。冬季,泉水结冰成柱,玲咙晶莹,如钟乳垂悬。九龙寨位于龙王洞上不远处。因上有九泉而得名。唐太宗避暑之时,曾有9个兵营驻扎于此。晋时,姚襄也曾屯兵此处。
香山西南约7.5公里处有一地名叫天河堡(照金和庙湾一带)。
香山历史心得体会和感想 香山参观有感(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