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心得体会总结 乡村道路建设实践报告(6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乡村道路心得体会总结一
县道线起点建瓯城北(与新建的线分道),经小松镇进入建阳境内,终点建阳小湖镇(与新建的线交会),全长约50公里。根据我省公路路网建设规划,x县道拟升级改造为省道,同时连接小湖至建阳,使x县道真正形成建阳与建瓯、浦城、政和的四县(市、区)相连的重要通道。
一、道路现状情况:
由于县道线绝大部分是借道原205国道路基,目前该路已硬化,总体达到等级要求,路面宽为6米,路肩各0.75米水泥,硬化里程50千米,从建瓯城北至小湖集镇与205国道交汇。而小湖集镇到建阳城关之间还有11公里道路(小湖集镇到童游官源)未纳入县道线,该道路仅为路面宽5米的乡村道路,官源至建阳城区11公里则为宽7.5米的县道,从小湖集镇至建阳城区的道路连接着205国道,并承接着建阳东片四个乡镇和相关县(市)共1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多年来交通事故频发。
为使x县道升级改造做到环保、便捷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等,特提出以下升级改造建议:
方案一:走原有线路,将小湖至建阳(起点205国道,终点建阳城区新福利中心)的县道升级为省道,路面宽度设计为7.5米,其中小湖集镇到童游官源路段11公里从现有路面宽度5米拓宽改造为7.5米,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方案二:x县道改线方案,不走原有小湖集镇到童游官源的县道线路,而是从小湖205国道起经小湖镇贵源村源头自然村,再经庵山脚下隧道到童游街道的南山,再由南山经往建阳城区方向新建一条线路,按7.5米路面宽、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二、升级改造的主要理由:
1.改线方案的优势:原来的老路经过村庄较多,拆迁任务重,需要征用大量农田,拆迁大量民房。从建议方案二的线路征用农田较少,不要拆迁民房,大部分为低山丘陵,仅在庵山脚下要修建一条长约2100米的隧道。该路修通后小湖集镇至建阳城区可以从原有的22公里缩短至16公里,整整近了6公里。
2.无论是将原有县道拓宽改造的方案,还是经庵山隧道改线的方案,均有利于缓解建阳城区交通拥挤,城区南北方向和浦城、政和往武夷山方向的车辆行车均可不进入城区,可经205国道,接小湖线路,接童游水尾福利中心303县道改线处通行,形成城区的南北环城公路。
3、为建阳区的生态旅游项目发展做贡献,建阳市地处武夷新区核心,近年大力发展旅游业,如处于庵山的省级森林公园,小湖大历溪旅游风景区,中国武夷森林狩猎场的建设等,均在这条拟新建的省道上。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因为这条道路的升级改造,小湖作为建阳城区的后花园,各项经济建设将越来越好,且更多的生态项目会因为道路交通的便利而落地林业生态良好的小湖镇。
4.极大地带动建阳东片4个乡镇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方案一还是方案二,都将建阳城区和205国道紧密连接,路程短、投资小,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205国道沿线紧靠南浦溪、地多、劳动力多、农副产品丰富、交通方便的优势,发展国道沿线的工业经济带,带动东片4个乡镇经济发展。
5、项目建设要惠及更多的人民,由于该省道由建阳城区出发到小湖与205国道相连,这就极大地方便了浦城、政和东平和建瓯龙村、小松及建阳东片四个乡镇(漳墩、回龙、水吉和小湖)共1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同时缩短了建阳城区与南平市规划中建瓯至浦城方向高速公路小湖互通口(规划选址小湖镇马坑村后塘自然村)的路程,形成建阳城区至建阳东高速互通口的快速公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最新乡村道路心得体会总结二
一、工作目标到x年底,建成镇、村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制定完成路长制各项工作规章制度,落实镇村的管养责任,实施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成立镇、村两级路长办公室,完成镇村路长组织体系;
12月底前,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完成乡村道路专管员的招募,经培训后上岗到位。
到2020年底,乡村道路专管员覆盖率达到100%,爱路护路安全出行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100%,基本消除农村公路沿线“脏乱差”现象,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目标。
二、主要任务(一)加强公路沿线路产权管理保护。根据《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规划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依法保护农村公路产产路权。实行农村公路路长制信息公开制度,制定爱路护路安全出行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
(二)加强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三线三边”整治方案的有关要求,大力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加强绿化美化,路面常年保持整洁,边沟排水畅通。到2020年底,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全部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三)大力推行乡村道路专管员。按“县统筹、镇管理、村监督’的模式,加强推进乡村道路专管员工作。县政府从上级补助及本级财政安排的农村公路预算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购买专管员所提供的服务,不足部分由乡镇自筹。
(四)加强联合执法监督。加大农村公路管理保护执法监督力度,各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农村公路管理保护的行政职能,需要联合执法的,由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通过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侵占公路用地、偷盗损毁公路附属设施以及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的私搭乱建等非法行为。
三、组织形式(一)分级设立路长。镇政府主要同志担任镇路长;
各行政村设立村路长,由村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并逐步将路长制延伸到自然村。
(二)成立路长办公室。镇政府成立路长办公室,不定期召开路长联席会议。路长办公室设在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办公室主任由分管交通的镇领导担任,办公室成员由财政、派出所、国土资源、农业、环保、安全监督、扶贫、水务、林业、旅游、市场监督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镇路长办公室与现有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合署办公。
(三)推广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根据辖区农村公路等级、数量和任务轻重等实际情况,确定我镇的乡村道路专管员数量为2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募专职乡村道路专管员。乡村道路专管员日常工作由镇考核管理,原则上每名乡村道路专管员负责30-50公里乡村道路管理巡查、安全隐患排查、养护监督等。乡村道路专管员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具备一般文字处理及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乡村道路专管员可优先选用公路建设养护经验的企业改制分流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本地户籍人员,乡村道路专管员待遇根据管养道路里程和管养考核情况确定。
四、工作职责(一)路长及乡村道路专管员职责1、乡镇路长:为本辖区内乡道、村道建设养护管理和路域环境整治的第一责任人,承担落实总路长及县级路长办公室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2、村路长:为本辖区村道日常养护管理和路域环境整治的第一责任人。协助组织辖区内村道的养护管理、应急处置、路域环境整治的协调;
协助上级路长开展征迁、建设和路域环境整治、路产路权保护、应急处置等事项。
3、乡村道路专管员:在乡镇、村路长的指导监督下,具体负责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各项制度,执行日常管养巡查,负责病害、隐患排查和灾毁信息核查、上报,监督养护作业单位工程实施,及时制止并报告侵害路产路权行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二)路长办公室职责负责落实路长制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不定期组织召开村路长会议。主要职责为:负责做好辖区内乡村道路沿线的征迁、建设用地及养护管理工作;
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应急处置的协调;
在县执法部门配合下,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
协助开展路产路权保护;
督导、评估村路长和相关部门履职情况;
负责乡村道路专管员的使用、管理、考核工作;
协助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管养机构解决县道管养问题。
(三)镇路长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1、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路长办公室日常工作,牵头制定并落实路长制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和办法,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等。
2、镇财政局:负责落实路长制工作经费,协调县公管居合理简化农村公路设计、监理、施工等环节的招投标程序等。
3、镇公安派出所:负责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对行驶在农村公路上的客运车辆等车辆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并严厉打击破坏、偷盗农村公路附属设施的行为等。
4、镇国土办:负责协调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对按建设用地管理的公路项目用地,组织、指导用地单位依法申请确权登记等。
5、镇环保站:负责农村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备案)管理,加强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监管。
?6、镇安监站:建立安全监管机制,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率等。
7、镇农技站、扶贫办:负责整合惠农利民的相关政策和资金,助推农村公路建管护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等。
8、镇水利站:负责将过水桥涵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农村公路有机结合,并负责查处在跨河桥梁禁止采砂区域内的非法采砂作业等。
9、镇林业站:负责指导并提供相关政策,鼓励在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宜林地区,结合农村公路绿化工作,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充分考虑空间的配置和季相变化,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灌木、花草等。
10、镇市容办: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市场规范管理和行政执法有关工作。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路长制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和经费保障,每季度定期研究解决路长制工作推进的突出问题。
(二)部门联动,加强监督。镇路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要紧密配合、协调一致,依法履行公路管护相关职责,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破坏路产路权和公路路域环境的行为。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公路管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严格督查,强化考核。建立健全路长制考核评价体系,将各级路长制推行工作纳入镇综合绩效管理考核范畴。加强对路
乡村道路心得体会总结 乡村道路建设实践报告(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