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苏教版(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精)一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
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 通过应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师:苏州的夏天很热。同学们喜欢吃冷饮吗?喜欢吃哪些冷饮?瞧!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他们一起来到了冷饮部。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
(多媒体显示课本上的例题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冷饮部有哪些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学生看图回答,教师板书:雪糕0.8元,棒冰0.5元,蛋筒1.2元,冰激凌1.4元。
师:看到了这些冷饮的价钱,你打算提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明买了一支棒冰和一块雪糕。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小明和小强在想什么呢?(渗透团结友爱的思品教育)
(设计意图:设计中重视将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生活化数学,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观察、猜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注意将团结友爱的思品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
1、刚才,甲同学提出:小明会在想,棒冰和雪糕哪个贵一些?将哪一个给小强呢?小朋友们愿意帮助他分析一下吗?下面,开始小组学习,请将你的想法说给你们组的小朋友听。负责记录的小朋友要作好记录。
2、小组合作,交流想法。
预案一:0.8元就是8角,0.5元就是5角,8角大于5角,所以0.8元大于0.5元,雪糕贵一些。
预案二:0.8写成分数是8/10,0.5写成分数是5/10,8/10大于5/10,所以0.8元大于0.5元,雪糕贵一些。
预案三:8比5大,所以0.8元大于0.5元,雪糕贵一些。
3、比较优化,引导评价
师: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不简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选择方法,引导学生作出评价。
4、又设疑问,再次合作
师:小明除了买一支棒冰和一块雪糕,还可能会买哪两种冷饮呢?
尽量让学生说。
如果现在买的是一块雪糕和一个蛋筒,你觉得他应该给小强什么呢?
请将你的想法说给你们组的小朋友听,可以有不同的想法。
5、交流意见,解决疑问
学生交流想法。交流时,要说清楚自己是怎样想的,体会整数部分大的小数比较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比较小数部分的大小,但不必得出结论。
预案一:0.8还不到1,1.2比1大,0.8小于1.2,所以蛋筒贵。
预案二:0.8写成分数是8/10,1.2写成分数是12/10,8/10小于12/10,所以蛋筒贵。
6、反馈练习,游戏激趣
a、师:小明还可能买哪两种冷饮呢?你能判断他们哪一种比较贵一些吗?
小组内说一说你比较的是哪两种冷饮的价格,你是怎么比较的。
主要还有如下四种情况:
0.8○1.4 0.5○1.4 1.2○1.4 1.2○1.4
b、学生交流发言。
c、师:这四种冷饮中,哪一种最贵?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具体说说,怎样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吗?
d、游戏:跟踪追击
老师说一个一位小数,小朋友们采用开火车的方法,第一个小朋友说出一个比它大的一位小数,第二个小朋友再说出更大的一位小数……看谁的反应快?
(设计意图:教师努力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注重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积极地展示自我,通过三次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学生探寻出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这里,教师并没有系统地归纳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教者的设计有张有弛,成功地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预案不是唯一的,教者应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茄子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你知道两条彩带各是多少分米长吗?
哪条长一些?”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予以肯定。
2、独立完成2-5题
在交流时,要多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判断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师: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这么出色,有三只青蛙朋友也赶来了,
它们刚刚进行了一次跳远比赛,想请小朋友们给评判一下,谁是第一名?
(多媒体演示青蛙跳远的课件,随即出示跳远成绩表。)
师:你们先给这三只青蛙分别取个名字!
学生为青蛙取名字。
师:请你们评判一下,谁跳得最远?谁第二?你能将这三个数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4、拓展提高
师:小朋友们裁判工作做得真公正,三只小兔子也来请你们给它们做裁判。它们比赛的是50米赛跑。a兔的成绩是6.8秒,b兔是6.3秒,c兔是7.1秒。它们谁是第一名?为什么?
(多媒体演示兔子赛跑的可爱画面。强调:用的时间最少的才是第一名,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通过本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让学生尽情说。
师:小朋友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小朋友们
课后帮助解决:如果小明买了一支雪糕和一个蛋筒,你能算出他一共需要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吗?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所以练习的安排是有层次、有坡度的,努力让全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数学才能,力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课在练习设计中,合理地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不可替代性,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有关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精)二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决定小数的位数,透过用两道练习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习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能够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能够帮忙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习,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用心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状况也良好,但并没有最大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务必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务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有关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精)三
各位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苏教版(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