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韩愈的“性三品”说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21

  韩愈认为,孟子的性善之论、苟子的性恶之论以及扬雄的性善恶混的理论,都是针对中品之性而阐发的,并没有真正包括上品至善之性和下品至恶之性,因此均有所欠佳。

  中国古代的心性理论集中在有关人性善与恶的讨论上,先秦时期的人性理论已经形成了四个主要流派:告子的性无善恶论,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到了两汉时期,性无善恶论发展为扬雄的人之性善恶混,性有善有恶论发展为董仲舒、王充的性二品。韩愈主张性二品,所以,人们往往倾向于简单化地判断:“韩愈关于性二品的观念继承了汉代董仲舒和王充的性三品说”。实际上,韩愈“性二品”的人性理论,其实质是孟子的性善论。

  一、“性三品”说的内涵

  先秦时期提出人性论影响力最大的,也最有权威的莫过于孔子。据论语载“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人的天赋本性是相近的,因为后天习染不同,就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差异。继孔子之后,言人性者越来越多,如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主张性善,认为人天生就具有仁之端的恻隐之心,义之端的羞恶之心,礼之端的辞让之心,智之端的是非之心。而告子则认为性无善无不善或者性可以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者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尧为君而有象。而后,又有荀子的性恶之说,扬雄的性善恶混之说,以及董仲舒的性二品说。

  前人对于人性理论的分析,有优点也有不足,韩愈吸收总结前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性二品”说,他以仁、义、礼、智、信为人性的内涵,将人性的本质归结于道德理性,他的理论渊源我们可以看做出白于孟子。

  韩愈在《原性》中称“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指的是“五常之性”是与生俱来,是人固有的本性。我们可以这样说,韩愈对儒学发展最重大的贡献,就是选择孟子而不是荀子作为儒学的正统。

  二、“性三品”:五常的完备与缺失

  如果说,性具五常是将人类的本质属性抽象为先天道德理性的话,那么,性分二品则是将这种抽象的德性具象为具体的人格类型。

  “性之品有上中下二:上焉者,善焉而己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不善,水无有不下”主张性善,认为人天生就具有仁之端的恻隐之心,义之端的羞恶之心,礼之端的辞让之心,智之端的是非之心。而告子则认为性无善无不善或者性可以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者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尧为君而有象。而后,又有荀子的性恶之说,扬雄的性善恶混之说,以及董仲舒的性二品说。

  前人对于人性理论的分析,有优点也有不足,韩愈吸收总结前人的观点,提

韩愈的“性三品”说

  韩愈认为,孟子的性善之论、苟子的性恶之论以及扬雄的性善恶混的理论,都是针对中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