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心得体会精选 读李时珍有感(8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李时珍心得体会精选一
(一)说教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高龄寻访药材,与弟子庞宪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记录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材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词语、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阅读课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李时珍吃苦奉献的精神,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中药名称。
二、基本设计理念:
根据县教研室所倡导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利用学生对课文大体的理解以及课文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字面意思之间的差距,提出问题,让学生以此为核心,展开对文章的讨论和交流。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课文内容及难点知识的理解采取学生小组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力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夜宿,就是夜晚住宿。同学们,外出旅游你们一般夜宿何处?旅馆、大酒店、宾馆……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店,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夜里不住客店却住在古寺里,究竟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李时珍,中国医药学家。他自幼爱好医学,24岁开始跟父正式行医。李时珍花了整整30年功夫,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经过一遍又一遍修改,反复校订,著成举世闻名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检查生词认读情况。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破庙灰尘断垣残壁青苔药材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庞宪安徽轮廓舀水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a一人一段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b理解句子中的词语
(1)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理解“饥餐渴饮”,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理解“晓行夜宿”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2)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表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理解“断垣残壁”。
小组讨论。可以查字典以及其他的资料。
(3)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成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中这几类中药的性质,及难懂的词语。
胭脂草:浆果熟时呈深红紫色或黑色,民间常用之当作胭脂涂女孩子的额角,故而也有名之为胭脂草的。入药能泻水、利尿、消肿,但有毒,应慎用。
刀豆子: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性味甘温,功效:温胃止呃。
鸡肠草:鹅不食草味辛、性温,有通窍散寒、祛风利湿、散瘀消肿、止咳的功能。
鹅肠草:清血解毒,利尿,下乳汁,本品对阑尾炎有妙效,功用与白花蛇舌草相似。
呃逆:打嗝儿。
三、熟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复述课文。
四、学习生字:
小组同学自学“我会写”。
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复述课文:你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一说?
说的真好,课文就是讲了李时珍四处察访药材,夜晚住宿在一座破古寺的事情。
从课文的叙述中你体会到他们的行程怎么样?(苦累)相机板书
课文中有两个词语概括了他们的行程,能找出来吗?(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来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怎样的。(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理解)
就像你们说的,他们饿了吃、渴了喝;白天赶路、夜晚住宿,这又什么苦、累的呢?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小组讨论、研究一下。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生汇报学习情况,体会“苦”。
(1)住(学习课文2—4小节)
生汇报:我们认为他们住得苦。
把你找到的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表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你们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们住的条件。(寺庙荒凉,脏,乱,不安全。)
说的真好,在这断垣残壁的古寺中住宿,确实看出他们非常苦,就让我们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吧!
(2)吃(课文第5小节)
生汇报:我们认为他们吃得苦。
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教师小结:是啊,喝泉水,啃干粮。你们从这里也体会到了他们的苦。
指导朗读:把我们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
过渡:李时珍住的简陋,吃的简单,非常的苦,你们又怎么体会到他们非常累呢?
(二)学生汇报学习情况,体会“累”。(8—12小节)
(1)工作累:
生汇报:我们认为他们工作很累。
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深夜用砖垒的桌子记录寻访所得,可以看出工作的累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会学习,能从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地点体会出他们的累来,
有谁还能从这一部分内容中体会到别的?
(2)工作危险:
生汇报:从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品尝鸡肠草和鹅肠草可以看出工作的危险。
教师小结:看,你们体会的多么深刻啊,又进一步体会到了他工作的危险。(板书险)
资料补充:李时珍尝曼陀罗的故事。李时珍不仅品尝过鸡肠草,鹅肠草,还品尝过更危险的药草。有一次,为了验证曼佗罗的药性,他竟然喝下了浸泡曼佗罗的毒酒,结果由于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他曾这样对儿子说:“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今后许多人再去冒一回险了。”
李时珍是怎样区分鸡肠草与鹅肠草的?
(学生读12小节,汇报:通过端详、若有所悟等词语体会李时珍的认真)
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把李时珍认真区分药草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他工作的认真,负责。
你会不会品尝你不认识的东西?(不会,怕有生命危险)
小结:通过大家的讨论学习,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李时珍工作的苦、累、险。那大家一定对“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语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词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三)升华感悟:
引导:我们已经体会到李时珍在工作中很苦、很累,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但李时珍在与徒弟交流的时候脸上却带着笑,从“笑”字中你体会李时珍心里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危险他们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四)写作方法渗透:
李时珍就是这样兢兢业业的工作着,看,夜已经深了。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当空。课文结尾没有些人,而写寺外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小组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
三、课后练习: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写出段落大意。
推荐李时珍心得体会精选二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及教案
教材分析:《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课文共13个自然段,以时间为序展开故事情节。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李时珍领着弟子在各地察访药材。第2到13自然段写了一天李时珍和弟子因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便夜宿古寺,并借着月光记载寻访收获。而第2到13 自然段又可以分为三层。(2――4)欲宿古寺;(5――6)寺中谈苦;(7――13)夜记药材。
整篇文章有三个地方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高贵品质,是指导学生精读的重点所在。第一处是课文第4自然段:这一段具体描写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破败。其中“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等关键词都突出体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这里也是通过环境烘托来表现李时珍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品质。第二处是第5――7小节,是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讲述的是李时珍和庞宪谈苦。教学时可以抓住“枯枝杂草、舀来泉水、长年累月地奔波、破庙果业”等词句来引导学生感受为了修订《本草》,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甘愿个人吃得苦、住得苦、奔波得苦。第三处是课文的第12小节――李时珍亲自尝记草药的过程。教学这一段时除了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研读李时珍的一系列动作来感受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外,还可以适时地通过补充相关资料(如《本草》共记载了多少种草药;李时珍多少次冒着生命危险吞服有毒药物)来加深学生对这一人物的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读教材,我们可以看出《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处于课本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而纵观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走向成功”的主题学习,这对于四年级处于学习疲乏期的孩子们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信心的扶持,是方向的指领。
其次再看本单元后的练习,如:《说勤奋》课后练习5“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课后4“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5“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这些练习设计的目标无不指向学生复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培养。
第三《李时珍夜宿古寺》是叙事文体,相对于人教版第六册和浙教版第七册的《李时珍》,故事情节更为集中、完整,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生动。
为此,这篇课文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文中重点词语;3、能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4、能运用抓住关键词或连接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比较陌生,所以我在导入部分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李时珍以及《本草》的巨大历史成就,并让学生读一读评价、说一说体会,使学生感受《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理解下文“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我把文中出现的“察访药材”“试药性”等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都进行了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体会要修一本药书是何等的艰难。在课的总结部分,我用录音图象等方式,对修订《本草》的概况进行了综述,这样既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到“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由此感受到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李时珍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他的事业才获得了成功。同时又是对课文中的难点“修好本草,万民得福”这句话的深化理解。
二、以课文为背景的词语教学。
本课有不少难以理解的新词,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的字面义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也才能以课文内容为背景,真正理解这些词的意思。我有选择地把生字、多音字等词语在一起出示,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整体感受到了这些词所表达的意思――艰辛与困苦。由此产生了对课文内容的相关联想,提高了学词的效率。
三、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本课可以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学习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和学会概括课文段落大意及主要内容。教学生字词时可以把课文里的词语分为四类进行学习。第一类是有关于描写夜色的;第二类是有关于描写劳苦的;第三类是有关于草药的;第四类是有关于描写李时珍谨慎地记载草药的。教学概括
李时珍心得体会精选 读李时珍有感(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