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见习观摩班会及心得体会及感悟(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见习观摩班会及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连续一整周的教育见习,目的在于通过观摩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明确小学课程的教育目的、任务和要求,让我们初步了解小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另外,比起上学期单一的每周一下午的见习,一周的见习更能使我们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初步了解班主任工作的任务、要求、方法,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技能,增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和能力。通过一周这种经常性的见习,可以培养我们与小同学以及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从而提高我们的科研、教研能力,使我们在专业思想和业务能力上得到全面锻炼,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对比上学期的在佛山一小见习,本学期的见习安排在了市元甲小学。元甲小学1925年建校,是一间校风比较严谨的小学,好学、力行、文明、健美是元甲小学的校训,小同学们都可以倒背如流了。看了元甲小学的早操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看得出相对于市一小的注重岭南文化――粤曲以及粤剧的传承,元甲小学更注重武术的传承,这些应该是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对比于上个学期见习的二年级来说,这个学期见习三年级的情况又有很大不同。不知是见习年级上的差别,还是校风校纪上的差别,从上课到自习,元甲小学三年级的同学的自律性以及自制能力都比市一小二年级的同学优秀。

一周的时间里,学院安排的任务是至少听八节课,我积极主动地争取多听课,因为我知道以成为一名教师为目标的我必须了解以及熟练上课的以及班级管理的所有流程,小学时的记忆遥远,我已记不清当年我的导师们是如何上一节课的了,因此,只有这个机会能使我重拾小学课堂。在第一天,我听了五堂课,第二天我就已经把八堂课的任务完成,但是,我还要继续听。这种听课和我们上学时的听课是不一样的,不再是听老师讲些什么,为什么,而是观察老师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我不仅听自己班级老师的课,还去听其他班级老师的课,主要听语文课,做好听课记录,熟悉流程,形成对比,取精去糟。

几天的听课下来,也让我发现了一些上课的“潜规则”,例如,语文课需要占用的课时是最多的,时间不够用的时候,诸如“科学”、“思想品德”、“综合”乃至“班队”、“托管”这些课都会“活用为”语文课了。我们这些旁观的见习老师不禁会思考,当初设计这些课程安排的目的何在?既然安排与实际实施不符,又何不直接设计一个实际一点的课程安排?何必弄虚作假骗谁呀!

课后,我也积极地和老师交流,特别是我自己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指导我见习工作的导师,要学习她的长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很庆幸,我的导师是一个随和的人,非常愿意把自己的授课经验传授给我,以及告诉我班主任工作和普通学科教师的工作的一些区别,也向我阐明“潜规则”确实存在。她把班主任工作说得很简单但却是一个不变的道理――班主任就是不管学生的大事小事任何事都要管的人。了解整个班的情况特点、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特点以及处理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都是班主任必须俱到的。再有,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像我的导师那样易于沟通,出于某些我不知道的原因,有些老师不愿意见习生听他的课,或者对见习生态度较差,这些都是我们见习生必经的学习、心理磨练期。

当我向导师了解有关家访方面的问题时认识到,跟我读小学的时候不同,目前多数班主任都盛行电话家访而不是登门拜访了,因为多数家长都不喜欢老师到家中拜访,这一点使我很困扰。在大学课程《小学班队工作》中,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时必须从家庭方面找原因,但是如果由于家长或班主任碍于面子或是嫌麻烦乃至其他原因而忽略了或免除了家访,改成其他更简单的访谈形式,我认为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一定的不利,至少在了解学生真实、具体的情况方面又少了一种直接途径,所以我认为家访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经验的不足,刚开始欲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特定的关系是比较困难的,导师告诉我,她也从实习老师走过来,她明白很多见习生希望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她不提倡见习生与同学们关系太亲密,因为见习生驾驭学生能力不足,如果与学生打成一遍,就再难形成一种作为老师的威严,学生便会不受控制,因此,见习生刚开始的态度必须是严肃的。见习第一天我就向导师取得一份班级座位表,想尽可能在一周内与学生多接触多沟通,细心观察,至少熟悉和掌握个别学生的基本情况。

班主任的工作十分琐碎,真正尽职尽责的班主任,在学生身上下的功夫比学生的父母还要多。目前我所观察的,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对学生始终坚持“一个标准”,就是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同一个标准。虽然到目前为止,教育界都没有这样一个公认的标准,是否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就是对他们公平的呢?

一周的见习受益良多,所有未知的答案会在未来慢慢的教育生涯中继续寻找和探讨。

关于见习观摩班会及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经过三年纸上谈兵式的理论学习,终于盼来了上战场一展拳脚的机会。两个多月的见习下来,所获颇丰,心得体会也不少。现就在医院如何学习这方面拣一两点本人感触较深的来谈谈。

一、与带教老师的沟通与交流

相信每个到过医院见习的同学都知道在医院与带教老师的关系非常重要。这一点在到医院之前,上至谭书记,下至师兄师姐也都反复提醒我们这一点。可真正到了医院后,才发现这其实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在省中医见习,门诊的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病人,病房的医生一天也得分管十几张病床,一天下来,带教老师忙得根本没有时间同你“神侃”。

几周以后,我发现,其实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老师认为你是块“可造之材”,他们就会很乐意教你。关键是我们在每个科都只有一周的时间,怎样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你这块“和氏璧”呢?就我自己个人经验来说,方法有二。

首先,是一语惊人法。如果你能积极的就本科的某种常见病阐述你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虽然很难讲得很透彻、深入、准确;又如果你能及时而正确地回答出老师在查房时提出的问题,即使分析得不够全面,也都会让老师觉得你是个会思考的学生,老师通常会比较愿意给这种学生讲课。这一点我有着切身体会。我在针灸病房的时候,我的带教老师带有一个研究生,一个七年制的同学,还有两个二院实习的师兄师姐和我一个见习生。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很被动,因为是第一个科,所以也不知所措。机会来得很偶然,有一天主任查房时,主任突然提问“腰四穴”是什么?这可难倒众人。刚好我在之前看过司徒铃教授的书,凭记忆答对了。并且,主任接下来的几个问题我都正确回答了。自那天后,我的老师就深刻地记得有我这个见习生的存在了。

上一个方法也许不好掌握,它除了要求要有扎实而广泛的知识作为基础外,多少还有点运气成分的存在。接下来的这个方法则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到的,就是勤快。俗语说:勤能补拙。每个老师都会喜欢勤奋实干的学生。我第一天到按摩科的时候,带我的老师满腹牢骚,毫不给面子地说我们针推学院的学生是最没素质的,弄得我又委屈又生气。后来才了解到原来在我之前我们学院有个师兄跟着他实习,但整天都偷懒,有时甚至都没去上班。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用一周的时间改变老师对我们的看法。所以每天我都提前了半个小时到诊室,把老师上班前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老师一到诊室就可以开工。老师忙的时候,我就用在病房学到的医院常规帮他接诊部分病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一周不到,老师就已经改变了他对我们看法,那天他高兴的说我们一点都不比实习生差,后来遇到典型的病例他甚至会主动叫我过去看、给我讲。

当然以上两种方法能奏效的前提是你必需打从心里尊重带教老师,遵守纪律,热爱学习。

二、自己把握机会,积极主动学习

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医院里,进修生、博士生、研究生、国内外的实习生、见习生都很多,若你自己不积极主动地争取机会,根本就什么都学不到。当然,这也是有窍门的。

首先你可以主动要求跟老师值夜班。因为老师在晚上通常会比较有空,可以有时间给你开小课;若遇到有病人需要抢救的时候,你还可以看老师在紧急情况下采取何种措施、怎样用药,这些都是多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对每个医学生来说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当然,值夜班还有许多好处,这就需要你们自己去慢慢发掘了。

其次,如果你的带教老师实在忙不过来,就别什么问题都找老师。其实在病房还有很多很好的老师,就是那些博士、研究生。我在心脏内科见习的时候,就有两个研究生“老师”,他们的基础知识都很扎实,动手能力也很强,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时间、有耐心、也愿意给你讲课。在那段时间,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三、学习内容的把握

在病房见习时到底要学些什么呢?相信现在还有很多人都不清楚。我自己当时也是混混沌沌,到了肿瘤科以后,带我的老师才一语点醒梦中人。他告诉我其实在病房除了多见些病种外,还要学习老师的医嘱、化验单如何开,甚至只是记记药名等都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我才如梦方醒发现,在那之前,我除了动手能力有所进步外,这方面掌握的确实不多。还有,在病房,一个病人身上往往都综合了几种疾病,只要你能好好把握,认真复习,就能学到知识。我在内六的时候,就有个小孩是因腮腺炎并发睾丸炎、病毒性心肌炎而入院的,仅收他一个病人,我就掌握了这三种病常见体征,并且由于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以前在学校单纯的理论学习所不能比拟的。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只要你懂得把握,在医院处处都有学问,处处都有学习的

关于见习观摩班会及心得体会及感悟(八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