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震演戏心得体会和方法 地震演戏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地震演戏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北川一中,青川一中,聚源中学,汉旺镇中学……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受灾群众尤其是孩子们遭受的不幸让我们痛心。灾难过后,关爱、救助从四面八方涌来。然而,人民教师是第一个站了出来,是用他们的

沉着、冷静、机智,甚至鲜血生命,挽救了无数个花朵般的生命,奏响了无数次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他们在那最危难的一刻,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他们的良知。他们用鲜血甚至生命维护师尊,铸就了师魂。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一桩桩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激励着活着的每一个人。也许,地震中,像这样舍己为人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也许,地震中,像这样英勇无畏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鲜为人知。尽管如此,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精神和品德,苍天可鉴,日月可鉴。

看罢英雄教师们的事迹,我不禁问自己,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他们在灾难来临时,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我们一直倡导而且苦苦追寻的东西,那就是——无私奉献!英雄教师们这种无私奉献的感人壮举,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伟大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教师为学生利益奉献自我的完全展现,更是爱生如命的崇高师德的生动写照。英雄教师们用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

在灾难面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首先保护营救的也必须是学生,在生死关头勇敢地抛开一切,一心为了学生,他们永远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责任”二字的重大意义,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使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实践证明,履行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任何人都有追求荣誉的天性,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要把这种意愿变成现实,履行责任是唯一的途径。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尽到对教育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

今后我将以英雄教师们的先进事迹、高尚的品格激励自己,见贤思齐,时刻把他们作为一面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不足、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向他们看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民教师。

对于地震演戏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各位老师、同学:

20xx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余震31次。截至20xx年4月29日,地震已经造成5057人死亡。

我们曾经有过唐山、丽江和汶川的伤痛,今天,无论我们是否感同身受,但是请相信大爱无疆,相信爱与生命同在,相信我们的每一分帮助都会是他们沙漠中的绿洲。

谨此,诚恳的希望大家捐献一点爱心,为受灾的人们加油!

南京中医药大学红十字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共青团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20xx年4月29日

对于地震演戏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准备课件。(有关这次地震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一)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学生谈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学生谈阅读体会。

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

(2)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

(3)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

(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

(一)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3、反馈交流。

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

板书设计:

(一)、复习知识,导入新课

1、复习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父与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反馈,并板书:父 子)

2、在地震中,许多楼房都成了废墟,(课件出示影音资料)同学们,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生齐答——不大)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不起)板书

(二)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父亲了不起在哪?儿子了不起在哪;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讨论。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父亲

(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生汇报,师相机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看出父亲挖得时间很长,救儿子的执着。)

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想象画面,丰富形象。)经过36小时的挖掘,父亲变成一副什么样子,联系前面的录像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钢筋、玻璃把他的划破了。.。.)从外貌上去体会父亲的艰辛,感受到父亲的伟大。

(3)、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了36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请同学默读课文,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

交流讨论:

①课文为什么要从8小时写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时间很漫长,父亲挖得特别辛苦)读出这种感觉

②父亲挖了36个小时,为什么还没有放弃呢?

出示读课文相关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③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话。

a、你们想象一下:这位慈爱的父亲曾在儿子遇到什么情况下说了这句话?

b、现在,在地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课文中怎么说的?生读课相关句子。

④别的父母是怎样的?有哪些人在阻挡父亲,这位父亲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引读课文)

⑤面对这么多困难父亲停止挖掘了吗(没有)为了要和儿子在一起,父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你能用仿照不论……总……。这样的句式来说吗?如:不论别人怎么劝解,父亲总不停止挖掘。

⑥小结: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总是会和你在一起,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永远和儿子在一起)

(4)、感情朗读。

2、为什么说儿子也了不起呢?

引读课文父与子的对话部分:“当挖到36个小时,突然听到…(师生对读)。

(1)。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儿子啊?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出你的体会。(爸爸在38个小时挖掘中,儿子非常信任他,一回忆起爸爸说的那句话,他的信心就回来,他信赖他的爸爸。)

(2、想象说话。

当他的爸爸这样挖掘了八小时……,阿曼达和同学们(生接读课文句子“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阿曼达在废墟里会和同学们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儿子之所以可以支持38个小时,因为爸爸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是这种信念支持着他,他相信爸爸会来救他。)

教师小结:在漆黑的瓦砾堆下,38小时,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正中情况

地震演戏心得体会和方法 地震演戏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九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