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之声心得体会和感想 银河之声心得体会和感想怎么写(7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银河之声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影片中父亲马皓文的一句“我不认输”和对生活的乐观,深深影响着马飞的一生。孩子天生具有模仿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与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父母平时在家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切记不可顺口说脏话、休息在家起床不收拾、物品乱放等;带孩子外出要带头遵守交通安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按顺序排队、主动给年长者和孕妇、行动不便的乘客让座;就餐时要践行“光盘”行动;去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不大声喧哗等。如果家长带头做到了上述各项,那孩子也一定会做的更好,好的习惯会传染,好的言传身教胜过一万句大道理。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爱学习,就拿父母来说,也是在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不易之后,才发现学习是相对“容易”的事。影片中父亲马皓文不像传统家长那样一个劲儿的催促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他允许孩子早睡,甚至允许孩子玩电脑,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引导孩子将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为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做得更好。如果成绩不好就遭到歧视甚至辱骂,这样只会让孩子更不想学习,甚至讨厌学习。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从而进行正确的教导,那么结果就会有所不同。保持希望,坚信理想,即使生活并不简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对准目标拉弓放箭,把努力平均到时间的每分每秒。作为父母,要循循善尽,先易后难,使出浑身解数逐步引导孩子一点一点地“爱”上学习。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孩子才会愉快地学习。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家的温馨。影片中在父子二人看完航展返回途中,他们遇上了特大洪灾,当马飞被困在洪水中时,父亲的引导让他快速冷静下来,找到了求生的办法,马飞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想要追求的梦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孩子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家长最难做到的就是如何去引导孩子独立思考。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要与孩子平等相待、相互顺畅交流各自的看法,从孩子的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对孩子不成熟的行为要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错的就不能顺从,哪怕让孩子受点委屈,也得让其明白是非。家庭成员之间要互敬互爱,为人处世通情达理,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孩子才能养成平等、仁爱、独立性、自信心强等好的性格特点。
家庭教育和学校老师的教育两者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要互相配合,紧密联系,互相支持,缺一不可。影片中马飞面临学业问题,父亲马皓文从未放弃,鼓励孩子找到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努力,马皓文向教导主任求情,打算用一个月时间将马飞的学业提高,证明马飞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专业化的管理、系统化的教育和老师的辛勤汗水,毕竟父母不是“专业人士”,系统性、专业性的工作还是由专业人士来完成。但父母不能因此而成为“甩手掌柜”,放弃家庭教育的“责任”,而是要主动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联系,积极了解孩子在学校、班级的动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配合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只有家校联手、各负其责,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达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做一个有责任心,对社会有用的人。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敬爱的周总理年少时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父母和老师应该用爱去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如何爱自己、爱他人、爱家、爱国,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真正的栋梁之才。从小就埋下努力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正如影片中父亲马皓文所说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桥,修好这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每个人,包括自己,加油。最好的教育从来不全是课本上的文化知识,还有能扛事的能力,孩子能扛多大事,就能成多大事。影片中父亲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能扛事的孩子,既教会孩子怎么成功,也教会孩子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和失败,并最终战胜自己。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情商:身心健康、有责任心,对社会有用的人。
主题银河之声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今天下午,我去电影院看了《银河补习班》,一开始就泪目了,之后泪腺便再也收不住。无论是背景音乐的渲染,还是祖国航天事业的成功都让我无比感动。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主要以教育为主,传达了满满的正能量。当父亲马皓文因生活受挫而对儿子马飞提出看航天站的要求发火时,他道歉说:“我是第一次尝试做爸爸。”
结尾,马飞因为执行任务之前和父亲有了分歧,下了飞船之后和父亲说:“我也是第一次尝试做儿子。”
这些对话很感性,很入心,也很让我感动。人生要靠自己不断摸索的,没有谁生来就会生活。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马皓文送儿子上学途中,两人躺在草坪上,一起欣赏美的过程。而纠结痛心的事情则更多——
马皓文早上送儿子上学,玩捉迷藏的时候,儿子被烂仔包围。眼看就要迟到了,他让儿子先跑,自己对付烂仔,结果被打伤。
他努力奔波,只为了当年自己修建大桥蒙冤的事得到平反,却总是受挫,无奈地喊着“我已经跑了几十趟了,求求你了”,然后迁怒起来,斥责儿子“什么时候能考出好成绩给我争气!”
他从狱中出来后,明白现在的面条已不是当年的五毛钱就能买到;他应聘工作时,被当年遭拒的男子恶意报复;他早起为儿子做饭,发现压着的纸条上面写着“像你一样,永不认输”,顿时拿着毛巾啜泣擦泪;儿子需要一台学习电脑,可钱不够,他就去抽血卖钱,到工地做苦力,卖掉手表,被人拳打脚踢……。
我体会到一个中年男人的无奈,没有钱,缺少他人信任,肩负着养育子女的责任,这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不禁感到一丝愧疚。我总是嫌弃他不够好,嫌弃他给我的不够多,嫌弃他没能给我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但这也是一个父亲能给孩子的全部了。我总是太自私地想要索取,总是觉得他亏欠我,却很少看到他深夜回家时的疲惫。
除了亲情,电影还揭示了如今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病。教导主任处处为难马飞,多次想要开除马飞,这让我为之担心,幸亏马皓文每次都能及时阻止他。
作为“顽固派”的教导主任,他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也让我理解到他的一番苦心。从小山村走出来的孩子,唯一能改变命运的就是高考,所以他格外重视学生作业与学习成绩。
高老师说“其他同学有多拼”“每天做作业做到十一点”,这让我为之一振。我初一时也没学习到那么晚啊。而高老师口中“反复反复再反复”的文科学法,和我的老师强调的几乎一样。
邓超饰演的马皓文则提倡,“教给他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和方法。”“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这让我想起政治老师总是说“学习要动脑子”,当然,学习在动脑子的同时,我更相信勤奋出成绩的道理。
马皓文问儿子长大后想干什么,儿子说“考清华北大啊!”这几乎是所有中国孩子向往的最高学府,但马皓文说,“清华北大只是学习过程,不是最终目的。”我的理解是:学历如何不是那么重要,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才是最终目的。
有段剧情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快要期末考试了,马皓文带着马飞外出旅游,去了很多地方,最后到达海南。在山顶观看航天飞行展时,马飞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明白了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也印证了开头马皓文叮嘱儿子的话,“挑自己感兴趣的做”,“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人生啊,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才有意义。
他们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洪水,父子两人又走散了,马皓文就对着大水呼喊着儿子的名字。马飞在水中挣扎着,他被父亲“动脑子想,看看你的身边有什么”的话激励着
银河之声心得体会和感想 银河之声心得体会和感想怎么写(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