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选树工作方案简短 先进典型选树总结(7篇)
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先进典型选树工作方案简短一
同时,对接外乡贫困户196户,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4500元。
聚焦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强起来
为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旗、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造血”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寻求自我脱贫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 产业 就业 贫困户”的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乡将乡村优秀创业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搅动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创新创业。
**村党支部书记左先进创办了先进家庭农场,主营苗木、果树,吸纳贫困户15户;
江背村委会主任陆早平创办了科湖蔬菜产业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对接贫困户26户;
塘井村党支部书记何太平创办了平岭果树专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户18户,主营果树种植……这些乡村能人在加入村两委班子后,把发展自身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工资、年底分红等形式,把贫困户吸收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江背村委会妇女主任张单英,更是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鹰潭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她创办的建富兴农专业合作社,主营中药材、水稻种植,对接贫困户30户。
在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下,在乡村能人的带动下,**乡创业激情不断涌动,全乡8个村委会,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带动全乡农业发展强起来了。2017年,全乡共新增优秀贫困户创业代表5户,他们自主脱贫的典型事迹,被**乡树立为贫困户脱贫的“榜样人物”,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秀美田园,推动乡村旅游旺起来
山上的花儿盛开,大棚里小樱桃正红,水面上碧波荡漾……走进**县**乡**村的“**小镇”,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意盎然。
今年初,“**小镇”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平常时每天都有3000多人前来参观,周末时有5000多人。“**小镇”的落户,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昔日荒山变景区,更可喜的是,增收无门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今年54岁的**村管溪村小组村民陈年荣说:“我家有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在基地做些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收入100多块,生活有了保障,我感觉很幸福。”**小镇项目扶贫基地直接带动了**村50多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
美了山村,富了乡亲。近年来,**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生态田园、美丽乡村三大核心资源,依托**小镇、九莲山庄、一龙龙虾、沁家园菊花等生态旅游景区和企业,重点发展“生态田园休闲观光、自然山水养生度假”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树立“诗画田园,秀美**”的总体形象,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
创新创业,拉动贫困农民富起来
在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之时,**乡双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圣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先进家庭农场、科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生力军。
泰昌农业合作社以种植芦笋、吊瓜、葡萄、有机稻种植等主,常年聘用专业管理人才20余人,带动就业100余人,2017年主营业务纯收入50万元。合作社通过公司 农户形式,400余户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种植吊瓜、葡萄、蔬菜等,采取“保底分红 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使农户减少了市场风险。2017年,户均收入1.6万多元,其中贫困户8户。沁家园菊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余亩,同时将菊花、山水、果园等结合起来,充实旅游项目,打造以菊花为特色的集菊园赏花、花茶制作、菊园品茶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公司 农户形式,企业和100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在保底的情况下对农产品进行收购。
与此同时,**乡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优势,重点打造8个扶贫车间,吸纳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85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赚钱。张国太是**乡**村委会人,夫妻俩均为残疾人,三个小孩在读书,家庭非常贫困。现在,夫妻俩受聘于泰昌农业合作社,在区域从事果蔬种植及基础设施维护,每月增收近5000元。因为扶贫车间送来的工作岗位,张国太在2017年成功脱贫。
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乡各农业合作社表现抢眼,不仅对接了本乡绝大多数贫困户,带领本乡人民脱贫致富,还对接了本县其他5个乡镇、2个场的贫困户。
绿水青山美如画,**人民致富忙。近年来,**乡通过抓产业、促创新、美环境,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举措在红土地上扎根、萌芽、蓬勃生长。农业强起来了!农村美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乡在产业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欢畅,**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自信,**大地离着乡村振兴的梦想越来越接近……
推荐先进典型选树工作方案简短二
张格庄镇是烟台市福山区位置最僻远、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库区农业乡镇,辖27个村,总面积73.5平方公里,总人口1.9万,共有44个党支部和1个大樱桃协会党委,1196名党员。近年来,张格庄镇党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向贫困和落后挑战,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在短短的4年内将一个财政收入只有580万元的经济欠发达山区小镇,发展成为地方财政收入3011万元、人均纯收入8170元的大樱桃特色产业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30%以上的增幅。2008年以来,先后获得中国大樱桃第一镇、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和烟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立足实际,打造群众致富“金钥匙”
烟台市最大水源地门楼水库两次增容,使全镇上万亩良田被淹没,群众人均口粮地只有0.3亩,27个村被包裹在高山深壑之中,群众致富无门。镇党委一班人经过深入调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因素,决定围绕“农”字做文章,走高效农业开发的路子。
推广集体示范模式,带动群众发展大樱桃。为打消群众顾虑,镇党委在镇村两级建立起集体示范园,为群众做示范、趟路子。在群众感到收益不错、有了发展念头时,镇党委及时出台了购买樱桃苗木补贴政策,通过派驻大樱桃技术员,为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经过连续多年的示范引导,群众发展大樱桃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2010年,全镇大樱桃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多亩,广大群众有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仅靠大樱桃一项,收入就达到1.1亿元。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增加大樱桃产品附加值。镇党委在帮助群众营销大樱桃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品牌对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性。近年来,镇党委先后注册了“张格庄”、“瑶玉”、“老靳家”三大商标,其中,“张格庄”牌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被评为中华名果、中国名优特产。坚持走出去战略,借助上海世博会推介平台,张格庄大樱桃成功走进世界各国客商的视线,成为上海世博会专供果品之一。2010年张格庄大樱桃被cctv-7评为“魅力农产品嘉年华人气奖”。
发展大樱桃采摘游,拓展大樱桃产业链。为在大樱桃产业上做足群众增收的文章,镇党委又确定了发展大樱桃采摘游的思路,2007年举办了首届烟台市大樱桃采摘节,并连续4年举办,提高了张格庄大樱桃采摘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每年可直接增加群众收入600多万元。2010年,烟台大樱桃节被中国节庆产业年会评为中国十大节庆。积极拓展大樱桃产业链,引进了国内最大的大樱桃加工商,建立了大樱桃种植加工基地,收购镇内大樱桃发展深加工,现在,张格庄大樱桃以每市斤高出外地5元钱的价格出售,仍然供不应求,切实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实施民生工程,谱写和谐文明新篇章
镇党委把“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要解决什么”作为坚信的工作理念,把改善民生、造福群众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通过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惠民工程等措施,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发展水利,让群众苦尽甘来。张格庄镇三面环山,群众的土地大部分在山上,只能靠天吃饭。镇党委下决心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顽疾,在全镇吹响了“兴修水利、引水上山”的号角,出台了《张格庄镇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补助实施办法》,对村庄兴修的水利工程实施“以奖代补”。2007年以来,全镇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建成水利项目120个,扩大改善水浇地面积2万多亩。
建设新农村,让群众安居乐业。结合生态自然特点,在全镇开展了生态环境优美村庄创建活动,先后投资1300多万元,实施了村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在全区率先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投资300万元建立镇级垃圾一体化处理系统,对各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强化社会保障,让群众生活无忧。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全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生活保障等问题。投资1100万元,建成了全区一流的镇级卫生院,按照“居住就近”的原则,将全镇27个村划分为13个片,每片设置一处村级卫生室,方便群众就医。对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镇财政给予补贴,全镇群众养老保险投保率达98.5%。对全镇60岁以上群众实行免费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跟踪随访。近年来,全镇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在连续三年的群众满
先进典型选树工作方案简短 先进典型选树总结(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