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励志格言心得体会 廉洁警句格言心得体会(六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四川励志格言心得体会一
牟尼沟风景区位于松潘县西南牟尼乡镜内。占地面积160平方公理,最低海拨2800米,最高海拨4070米,年平均气温约4度。景区内山、林、洞、海等相应成辉,林木遍野,大小海子可与九寨彩池比美,钙化池瀑布可与黄龙瑶池”争辉。此处沟内还有溶洞群供您探奇,有珍珠温泉让您沐浴,对考古有兴趣者,还有古化石让您追忆。
牟尼沟现有两大景观:扎嘎瀑布,二道海。
进入牟尼沟的扎嘎瀑布可用骑马或汽车的方式,约需时间1小时(汽车),但去牟尼沟的二道海就只能骑马了,来回需2-3天时间。牟尼沟扎嘎瀑布的门票是30元。
但目前只能去前一个景点,后一个景点,路途艰辛,只能以马代步,如果有较长假期,去体验一下,其景色不逊九寨沟哟。因为其民族风情更浓,集九寨沟和黄龙之美于一身,却比九寨沟更为清静,尤其其冬季不会结冰,即使大雪纷纷,仍然可以进入,当然需要当地向导。
扎嘎瀑布:
扎嘎瀑布景区沟长5公里,入口处到营区有一条平坦的山道,山路左侧为坡,右侧为深沟,到处长着参天古树。策马前行大约半小时后,经过一条山道,就到了谷底的瀑布景区游览起始点。
从谷底到瀑布绝顶总长约2300米,瀑布从绝顶倾泄而下,形成了多处飞流。斜坡的右侧修建有一条曲折栈道,便于游客观景。
扎嘎瀑布是一座多层的叠瀑,叠叠多变。瀑布高104米,宽35米,为中国最高的钙化瀑布。湖水从巨大的钙化梯坎上以每秒23米的速度跌落,气势磅薄,涛声十里。
从谷底沿栈道往上走,第一个景点是红柳湖。这里为水面开阔的浅水湖,水中长满成片的红柳。经卧龙滩、蛤蟆宫、绿柳滩,到距离标示为1450米之处,可见一片风格独特的小瀑布群--林中叠瀑,沿栈道继续上行,途经九流池、玉液瀑,就到了札嘎瀑布的底部溅玉台。溅玉台是一座圆形的平石台,当瀑布从高山绝顶往下倾泻,跌落在此平台,浪花溅,如同白玉。经过一段陡峻的栈道,可以到瀑布中段的观景台参观。从这里往下俯视就是飞珠溅玉的溅玉台”。离开观景台,栈道开始变陡。经过一段狂瀑,就到达札嘎瀑布的源头。
二道海
二道海在牟尼沟的末端,和扎嗄瀑布仅一山之隔。二道海的名称由来已久,据说来自在于小海子、大海子这两个主要湖泊。《松潘县志》中也有记载:二道海,松潘城西,马鞍山后,二海相连如人目。”
二道海景区为一狭长山沟,长达5公里,有栈道相连。从营区沿栈道上行,沿途可观赏到小海子、大海子、天鹅湖、翡翠湖、犀牛湖等。个个宛如珍珠、宝石。有的藏匿于密林之中;有的袒露在蓝天之下。湖水清澈透明,水面如镜,翠林倒映水中,一派清新年湛蓝的景色。夏秋季节,满湖开满洁白的水牵花,花海难分,极具特色。海与海之间由栈道连接,错综复杂座凉亭为群海添上几分野趣。
自二道海上行至景区的最深处,有一棵古松,松下是一座温泉,名叫珍珠湖,又名煮珠湖,相传是九天仙女在这里煮珠炼泉所营造出的祛病沐浴池。这里水温较高,即便是大雪冰封的严冬时节,水温也在25度左右。池边硫磺气味浓烈,常有人在此沐浴,据说能医治皮肤百病。
关于四川励志格言心得体会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广元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1、剑门蜀道
现在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剑门蜀道。
剑门蜀道已有3070多年的历史,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的翠云廊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觉苑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划定的范围,它从陕西宁强进入四川,经四川广元、剑阁、梓潼至绵阳,全长600余公里。剑门关是剑门蜀道风景区的核心。
这条古道始建于先秦,不仅是古代由陕入川的交通要道,而且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它悠久的历史和保存完好的遗迹远远超过了享誉世界的古罗马大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奇观,因为古罗马大道中最早的亚辟大道始建于公元前320xx年,距今只有2820xx年,如今只有遗址,已看不见遗迹。从时间上看,剑门蜀道至少比古罗马大道早出253年,远远超出了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文化价值。剑门蜀道至今原貌依旧,全长百余公里的青石路面宽敞平坦,挺拔于道路两旁的8005株千年古柏莽莽苍苍,气势磅礴,成为了这条古道最有力的见证和重要的标志。
2、剑门关形成的原因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剑门雄关。
剑门关所在的山称为大剑山,大剑山两边陡峭的石壁连绵数百里,形成一道天然城郭,至关口突然中断,留下一道狭长的隘口,隘口两崖石壁高耸,有如刀砍斧劈,这道关隘成了入川的必经之道,人称“天下雄关”。更为奇特的是,尽管山上绿树葱茏,但整座剑门山其实是一座石头山,从裸露在外的关口两崖的石壁看,这座石山全系小颗粒卵石凝结而成,这种卵石跟江湖河海里的卵石绝无二样。各位想一想,剑门山海拔一千余米,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形地貌呢?据专家考证,完全是沧海桑田变化的结果,剑门山从古生代至中生代的三叠纪属扬子海盆的一部分,是个大海洋,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大的构造运动,距今七千万年的白垩纪末又发生了一次大的构造运动,使这里由海洋变成了陆地。剑门关一带露出地面的岩石属于白垩系剑门关组和侏罗系莲花口组,大小剑山以白垩系地层为主。构成剑门山数百里陡峭石崖的是剑门组的底部砾岩,由于受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的强烈影响,便形成了剑门关关隘。由晚侏罗纪莲花口组砾岩构成的连锁式金字塔形砾岩群峰—剑门七十二峰国内外罕见,构成了独树一帜的剑门丹霞地貌,雄中带秀,刚柔相济,既有北国山岳雄浑的壮丽景观,又有南国旖旎的风光情趣。
3、诸葛亮北伐路线图
各位现在看到的是诸葛亮北伐路线图。
从公元220xx年到262年,为巩固政权兴复汉室,蜀汉诸葛亮、姜维先后对北方魏国采取了持久的重大军事行动,史称北伐。
220xx年春天,诸葛亮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筹备北伐曹魏。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陈述出师的原因,表明统一中原的希望,开始五次北伐的序幕。
第一次北伐是220xx年春天,魏延提出西去潼关,诸葛亮派赵云、邓芝率军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的形势,以吸引魏军,在洛阳的曹睿派出曹真都督关右二军,前往郿县防御赵云等人,于是诸葛亮亲自率领主力向祁山进攻,准备打下祁山作为北伐前哨,当时诸葛亮不用魏延、吴懿等为先锋,却派参军马谡领王平到街亭防御张合,另派高翔屯兵柳城,而到达街亭的马谡不遵循诸葛亮的部署,又不接受王平的劝阻,致使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败。 第二次北伐是220xx年冬天,曹魏将领曹休在石亭被东吴打败,诸葛亮乘机再次率军北上,出兵散关包围陈仓,双方激战二十多天未分胜负。第三次北伐是220xx年春天,诸葛亮派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曹魏大将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主力军牵制郭淮,曹军知道汉军主力到达,便紧急撤退,汉军顺利占领二郡。第四次北伐是231年春天,诸葛亮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司马懿为统帅屯兵长安,领张合、郭淮等人抵抗。诸葛亮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岐山,自己率主力迎战司马懿,大败魏军,到了六月,诸葛亮眼见粮草供应不上,又收到下令北伐军撤退的诏令,只好引军退回。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准备,再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开始了第五次北伐。4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诸葛亮也明白缺粮的问题,开始实施屯田生产粮食。而孙权也曾率十万大军北上响应蜀汉,但被曹睿亲自率军打败。 8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率军袭击其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命杨仪回军向魏军做出进击的样子,司马懿怕是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撤退,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
4、《蜀道难》壁题
《蜀道难》这首诗应该是家喻户晓了吧?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千古名篇,题于盛唐天宝初年(741-742),诗中反映了蜀道之难、剑门之险,是李白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其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崔嵬而峥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5、细雨廊
细雨廊一名取自于宋代诗人陆游(1125-1210)的名篇《剑门道中遇微雨》。这首诗的内容为:“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当年,陆游奉调从陕南到成都去任新职,路径此地,吟成了这首记行小诗。诗人骑着毛驴,风尘仆仆,远道而来。他一路前行,一路饮酒,倒也潇洒自在。只是早行夜宿,满身的尘埃和酒痕。这一番情调,够别致、够浪漫的吧?所以他不禁要自问该不该算个诗人了。
陆游写剑阁的诗共有五首,分别是《志公院》、《剑门道中遇微雨》、《剑门关》、《赐名报国灵泉云》、《宿武连县驿》。
(词语解释:“合”:应该;“未”:否)
6、子规桥
子规即杜鹃。剑门山上有很多这种鸟,每到春天就争相啼叫,其声音很是凄切,有时甚至深夜还能听到杜鹃鸟的鸣声。据《蜀王本纪》记载,大约在公元666年前的春秋时期,蜀国望帝杜宇很喜欢他的一个大臣鳖灵的妻子朱利,由于日夜相思不能得手,在隐居西山(即今什邡蓥华山)后郁郁而亡。死后他的灵魂变成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都飞到他魂牵梦绕的佳人窗前啼叫,直到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站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经常能够听到杜鹃鸟的啼鸣,所以这座索桥就叫子规桥。
关于四川励志格言心得体会三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都江堰鸟瞰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平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与陈列室平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主席,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应该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
四川励志格言心得体会 廉洁警句格言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