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后的夏天通用 最后的夏天内容(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最后的夏天通用一

弗恩是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如果不是她,威尔伯就不可能活下来,而且她还把威尔伯照顾得无微不至,就算威尔伯到了朱克曼先生的谷仓中后,弗恩还天天去看威尔伯。这不难看出她对威尔伯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威尔伯是一只可爱的小猪,但是它开始的时候很贪吃、胆小、怕死,所以它算不上是王牌猪。可是后来,威尔伯变了,因为受到夏洛的影响,它变得勇敢了、善良了、不贪吃了。它现在可以称得上是王牌猪了。

夏洛是这本书的主角,是他救了威尔伯的命,如果不是它,威尔伯早就变成了熏肉火腿了。为了救威尔伯,夏洛不分昼夜的编织它那一张张爱的大网,“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这一张张大网救了威尔伯,但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看完整本书后,我觉得夏洛不止是一个好母亲,更是一个忠实的朋友。

这本书非常好,它精彩,它感人。书的封面上还有一句话,我会一直记住:一个小猪和蜘蛛的故事,写给小孩,也写给大人。

这几天,我看了《夏洛的网》。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成为了好朋友。过了几天,威尔伯竟然听到了一个消息:威尔伯最终会变成熏肉火腿。小猪非常地绝望,这时,夏洛说:“我帮你。”于是,它在蜘蛛网上织出了被人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这彻底转变了小猪的命运,让它在大赛中赢得了特别奖和一个安享的未来。但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夏洛是只忠诚的蜘蛛。它为了朋友,奋不顾身,明知自己织一次网上文字就会消耗许多体力,但还是为威尔伯织了4次网上文字,最后累死了。夏洛是只有人情味的蜘蛛,当它知道朋友会变成熏肉火腿时,马上说:“我帮你。”当我看完书时,我不再害怕蜘蛛了,反而觉得它们都很善良,可爱。

坦普尔顿在拯救威尔伯的行动中也有一份功劳,要不是它在垃圾桶里进进出出找报纸上的字,夏洛是不可能在蜘蛛网上织出文字的。虽然在人们眼中,老鼠是一种肮脏,可恶的动物,可在e。b。怀特的笔下,我的眼中,老鼠也变得有同情心了。

友谊真伟大!看了这本书,我只能说这句话,

最新最后的夏天通用二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是以《最后的姿势》为题时更是觉得非常感人,题目就有很深的含义。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细的研读,认真的备课。在教学这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觉得自己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收集资料,激发情感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

1、了解5.12大地震的概况,收集地震的相关的资料、图片和感人故事,以便课堂中交流。

2、收集谭千秋老师的资料及纪念谭老师的有关文章、诗歌。5.12大地震轰动世界,学生们亲身经历了那些日子,收集资料的任务触动了学生的记忆和情感,许多感人的画面,故事涌上他们心头。这项任务很快就完成了,为课文的学习埋下情感伏笔,在第一课时的交流中,学生情绪激动,为之感动。

二、紧扣题目,抓住细节,研读文本

“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的最后姿势。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研读这些细节描写有助于学生体会谭老师舍己为人的伟大人格。课文中对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这些场景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景,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我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些句子,体会谭老师在地震来临之时,在生死攸关之际,谭老师做出生命最后的抉择,用身体守护学生。他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

最新最后的夏天通用三

人的一生总要面对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并不能让我们的人生停下脚步,无论怎样都要战胜他们,而军训就是我步入初中以后所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他能磨炼人们的意志,并且考验了我们的身体素质,这使得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迎难而上,锲而不舍,能使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更加坚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必定要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斗争……

短暂的短暂的三天,一个崭新的、陌生的班级,必须要学会团队协作、互帮互助,步调才能去得一致,动作完全统一,这短短的三天,是新的班级体中,每一个同学互相磨合的过程,虽然我们身心疲惫,但这不能阻止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决心,想想亲爱的班主任,天天陪着我们风吹日晒;敬爱的教官,日日对我们悉心教导;可爱的同学时时与我们欢声笑语……便能继续坚持下去。

记得第一天开始军训的时候,我们的教官给大家讲了一些均匀的守则,还教了我们立正和进军礼的正确姿势,并先让大家站了20分钟。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精力充沛,渐渐地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大家都已精疲力竭,甚至有同学因体力不支而倒下,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都坚持下来了。20分钟后,我们进入了休息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教官会与我们互动,和我们聊天,我们虽然很累,但却依然乐在其中。

三天后,也就是军训的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会操,此时的我们都有了集体荣誉感,齐心协力,想要拿出最好的状态来面对这次会操。在会操开始后的不一会,就轮到了我们班,而我们大家也都精神抖擞,迈着整齐的步伐严肃前进。耳边是教官响亮的口令声;脚下是硬石可固的操场;前方就是成功的希望,而我们正是向着目标前进的勇士,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实现目标,达成理想。

这次军训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很感动。同学间纯洁的友谊,班集体中日亦增加的凝聚力,汗如雨下的脸上掩盖不了我们灿烂的笑容;烈热炎炎阻止不了我们坚定地步伐。这几天虽然短暂,却给予我们永恒的记忆,使我们少了一些娇气,少了一些依赖,多了坚强、自立和果断。

如今初中生活的开始,也让我们奋力向前,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最新最后的夏天通用四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赞颂的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文章通过重要的环境和场景描写以及第三段的侧面描写,渲染了人物,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设计理念】

第一课时教学正是充分利用文本的这一写作特点,引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问题、读出场景,潜心阅读文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整节课围绕一个“读”字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书后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初步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3分钟)

1.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指名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3.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最后的姿势。师板书课题(提醒:“姿”女字一横要长一点。)生书空,读课题。【学生课前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不仅了解了有关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看插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文本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胳,读出语气

过渡:有同学可能大致了解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发展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它,请大家打开书,自己先读读课文,注意这几个要求

一读课文,正确流利 1.自由读: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2)遇到生字或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多练习几遍。2.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目标是读准字音)

自我评价:课文读过了,达到要求了就在课题旁加上1颗星。

【明确提出自读要求,使得学生学习有目的,思考有方向。读正确、流利既可深化字词的理解,也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出示:

坍塌 尘埃腾空 地动山摇 生死攸关 幽默 充满活力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震撼 誓死护卫 诠 释 师德灵魂 读正确了,很好!我想提醒大家两个字。正音:坍(tān)塌 生死攸(yōu)关

二读课文,理清脉胳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并说说理由。

2.默读,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正确的同学为自己鼓掌。三读课文,读出语气

词语读得不错,相信大家课文读得更好。1.指名读。

(1)第一段:还没有得星的,有没有勇气挑战一下自己?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对家人关爱 对工作尽责(“平常” “早早”)齐读第一段。

过渡:平平常常的一天,谁会料想到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呢?在地震发生的时刻,谭老师又是怎样说,怎么做的呢?

(2)第二段:谁来读一读第二段!

①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提示:这里地震刚刚发生时谭老师的话,该怎样读得更好? ②再指名读。

点评:想一想谭老师可能想到了什么?他该用怎样的语气告诉他的学生呢? ③希望下面的朗读,我们要像他们这样,读出人物的语气!(板书:读出语气)

(3)第三段:比较长,我们分成三个部分,请一个同学读第8节,一个同学读学生的话,另一个学生读老师的话?

据情况正音:

想一想这三段话中分别有哪些词语深深打动了你,请你用横线画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4)第四段:

想一想,学生眼中的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读出你的理解吗? 齐读最后一小节

【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第一课时教学让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出问题。(4 分钟)

1.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文中提到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 谭老师 老师 学生 救援人员 初读课文后,你想对谭老师说些什么?

2.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请用波浪线画下来,再大声读一读!

3.读通了课文,现在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小结:对,这也告诉我们,故事类文章,概括内容,我们一定要说清谁干什么或怎么样。

4.质疑:学贵有疑,读了全文,你的脑中有没有产生疑问?

同学们能读出问题了,真了不起。请大家也动动笔,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板书:读出问题)

四、精读感悟,词语组块,读出场景。(20分钟)

刚才,我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感知了内容。是不是满足了?没有,还要读出文章背后的情感。

1.出示:震撼 誓死护卫 诠释 师德灵魂 ①谁来读一读。指名2人读 ②震撼什么意思。谁能读出来。

为什么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呢?

③现在,谁再来读这四个词,(一齐读)读了这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说

最后的夏天通用 最后的夏天内容(七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