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得体会范本 探讨心得体会范本怎么写(7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探讨心得体会范本一
“巴学园”真是一所奇妙的学校,当小豆豆第一次来到这里,校长就和蔼可亲地让她介绍自己,“随便怎么说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长聚精会神地听自己讲了一个上午,心情好极了。
“巴学园”的孩子可以坐在用废旧的电车改做的教室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想学的课目,也可以跟自己喜欢的同伴坐在一起。音乐课,孩子们不仅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去体会,他们光着脚跳来跳去,感受着节奏、韵律。学校运动会上,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总能拿到第一,而这一切都是校长的精心设计。
“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远大得多。”这就是小林校长的办学宗旨。
一段“巴学园”的生活,让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让大家接受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我将书中感悟到的见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与孩子平等互动的快乐。比如:我班的陈志刚小朋友,聪明、调皮,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整天摸这动那,一刻也停不下来。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笔到处乱画乱涂,经常与别人说反话,老师说请小朋友坐好,他却接话说看谁坐得不好。老师对他说服、教育、引导都不见效,不少家长要求孩子远离他。我通过与志刚的家长谈心,知道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对其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他十分喜欢车,也爱画车。投其所好,我们两人共同探讨与车有关的话题,他兴趣猛增,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我发现他真是个“车行家”,知道那么多名车,他所画的车,部部形色兼备,十分漂亮。
我试着与志刚小朋友进行了几次谈话,将他的优点告诉全班小朋友,请他自己讲他最喜欢做的事,将车的有关情况说一说,将他的画贴出来。小朋友们这才发现志刚很了不起,自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慢慢与他接近,接受了他。志刚小朋友融人到集体怀抱,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通过读书,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应是僵硬的教育,而应是互动的充满生气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东西,有耳朵却听不到声音,有心灵却无法理解真、善、美,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深思考的。
2022探讨心得体会范本二
一、发现问题
搞社会学研究,首先要能发现社会问题,哪些问题值得思考、深究,从什么地方发现社会问题?我认为,非专业的调查者,只能从两个地方发现问题。
一处是媒体,一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报道了一些我们自己无法直接了解到的社会事实、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还有另一类媒体,那就是很专门化的理论著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和报纸广播电视对待社会问题的不同方式,它要去解释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发生,并且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探讨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另一处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从中也可以发现一些社会问题。如果你是专业的调查者,你可以通过你的调查发现一些社会问题,那既不是你的日常生活,也不是媒体的报道。但你们不是专业的调查者,大概只能从媒体和日常生活接触社会。
这两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问题。从报纸上或理论著作中看到的记者和学者对社会问题的描述和分析,你能够理解吗?如果他们所说的社会问题和你的经历距离很远,你能够很好的理解吗?很好理解的可能性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第一,你有良好的想象力。第二,你有过一些生活经历,你的生活经历和那些人的遭遇可能不完全一样,但是毫无疑问是你的这些社会经历帮助你去理解他们。我做一个不恰当的比拟,有人在火灾中被烧,你听说后很难过,你被烧过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感同身受呢?因为你体验过别的伤痛,要是你根本就没有体验过任何疼痛的话,你就很难体会他们。实际上你的痛感是帮你理解别人别样的痛感的根据。由此类推,我们对和我们生活差距很大的困境中人们的理解,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社会经历,这些社会经历和那些人的遭遇可能差别不小,但依然是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必不可少的东西。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社会经历更多一点,就更能帮助我们去理解他人的遭遇。但是肯定不能无限多下去,有最多社会经验的人是实践者,不是研究者,要你的经验和实践者们等量齐观是不可能的。但有的时候经历稍多一点有利于你理解他人。
二、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
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是社会问题吗?是公共话题吗?日常生活中上升不到社会问题层面的私人问题,不是我们要讨论的。我们要讨论的是从个人日常生活发现社会问题。就是说个人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看起来似乎是个人的问题,但是可以关联到社会问题。有些问题本身就是社会问题,比如你因为家庭贫困,考的分数再高也上不了大学,很多同学遭遇了这种问题,这就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有一些个人问题,里面包含着社会的因素。比如说你要离婚,这毫无疑问是你个人的问题,但有时也是社会问题。如果离婚率一直很低,离婚便不是什么社会问题。可是当代社会中离婚现象很多,你遭遇到离婚,这实际上就牵扯到社会因素,牵扯到人们普遍价值观念的变化,它直接间接地影响到某个个体的婚姻,离婚和这些因素是有关联的。
如上所述,个人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有些直接就是社会问题,有些包含着社会的因素。有的个人的问题也可以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何问题都不是绝对偶然的,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而那些个人经历的问题,如果带有社会因素,或者虽然是个人问题但实际上也是社会问题,则都可以由你的个人问题转化成社会问题。当你努力解决个人失恋的问题时,你要调整自己的心理,或努力把失去的对象找回来,但当个人遭遇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时,你还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做出思考。比如说矿难,如果你的亲戚遭遇矿难,你直接想到的是怎么救助和赔偿,但同时也可以把它上升到一个社会问题来考虑。也就是说个人问题可以转化为社会问题,而且对于包含社会因素的个人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往往是日后对一些社会问题理解和思考的基础。生活经验加上书本学习,两点很好的结合,才能发现和提出真正的、有质量的问题。
三、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学习社会学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社会问题,学会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怎么去开发这种能力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从日常生活出发,不放过自己生活中及周围发生的问题。发现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应该从这里开始锻炼。当你从理论著作中知道学者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慢慢地获得了思想能力之后,再从媒体上听说一些远离你的社会问题,你的理解就不一样了。我来举一些例子说明怎样从说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家庭中的一些事情、事件都可以进入我们的思考。比如说父母的谋生之道是什么。你一直靠父母养育,你父母靠什么赚钱,怎样的营生,在生计上遭遇了什么挫折,你是近距离的观察者。只是过去你消极地接受养育,没有去积极地帮助他们,连积极地观察都没有。仔细观察思考一番,比如想想你家庭消费的变迁,你的思想会有很大的长进,能明白很多问题,这是最便利的窗口。农村的故事更多。在这方面,一个农村子弟比城市里的孩子幸运,对日后做社会学来说,从小的经历丰富更有利。农村孩子可以看到村内成员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的打工、赚钱方式;可以看到分家、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看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事情;还可以看到人们对政治权力的看法,看到权力争夺。什么是政治?那就是政治。后来进了课堂屡屡说到政治这个大字眼,其实政治学是研究什么的?研究权力的。一个村庄也有村庄的权力斗争,那是城市里面出生的同龄人绝对看不到的,因为城市里的孩子看不到他父亲的单位,而农村孩子有幸看到村庄政治,甚至听到父母议论村庄政治,只是当时他没有,也没必要去认真想想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说离开村庄不少年了,那已经不是我日常生活了。但你现在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密切关注,可以从中发现问题,锻炼你的思考能力。现在,也就是大学当中仍然有很多故事,从中绝对可以发现问题,就看你是不是有心人了,是不是特别肯思想,肯观察。比如说手机,这个屋子里差不多人人都有,没有手机的可能只有我。你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吗,买手机是为了什么?实用、便利、还是时尚?没有手机就很不便利吗?买了手机你所获得的那个便利有多么的重要?没有手机的时代不能过了?宿舍有电话啊,还不够便利,我读大学时宿舍没电话。你还可以想想买了手机之后在做什么,有多大比例是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事。你算算账,人都会被自己的行为蒙蔽的,因为自己要为自己的行动找一个坚实的借口,促进自己去做,而且要说服掏钱的人。这很可能是自欺欺人。要自己算账,买了已经一年或是半年了,如果半年的开销想不起来了,算下一周的,一周来都打手机干什么了?都是很必要干的事情吗?假设不是,为什么要买?是社会风气的影响,无形中加入了一种时尚,还是确实要解决实际需要。这是绝对值得思考的。
再举个例子:电脑。像手机一样,我们在座的同学可能都有自己的电脑,虽然系里面有一些电脑可以供同学们使用,但是同学们可能都有自己的电脑。还是上面的问题,买电脑是纯粹的必要,还是掺杂了时尚,和别人攀比?这可以从电脑的质量、档次上来观察。特别要考虑到有些同学家庭经济上并不很富有。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先想自己,再想周围同学,还可以有些小对话。去想一想,我们通常为自己的行为想出了很多理由,它们是否真的成立。我举了两个例子,动用你的智力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我们周围的一些话语是不实之辞。在你动用脑子思考之前,你也不知不觉地加入到这种话语之中:对大学生来说手机是需要的,电脑是需要的,等等,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消费的形成来自时尚的作用。至少你应该同意,这些事情是值得琢磨的,道理至少不是一边倒的,有思考的空间。
还有你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可以再琢磨琢磨,比如吸烟。校园里不乏吸烟的人,耐人寻味的是很多吸烟的人是来大学之后开始吸烟的。那么就值得探讨,你怎么在这里学会了吸烟?今天这个社会应该是吸烟的人越来越被动,很多人在戒烟,然而你却在这里学会了吸烟。这是挺值得追问事情,把它说清楚不容易。我插队时代为什么不吸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省钱。我跟史铁生是很好的朋友,聊天中我们讨论过很多问题,史铁生对他那时为什么抽烟的解答是什么呢?也是为了省钱――当时找不到一个比吸烟更廉价的娱乐方式了,几个人晚上一边抽烟一边聊天。我俩都不是不善于思考的人,但两个人的说法完全不同。今天风气不一样了,可是在这样的风气下,好多人依然在开始学吸烟,更值得深入思考了。
另外还有一个点,就是宽容问题。今天很多场合都禁止吸烟了,你的宿舍里有没有人抽烟,不抽烟的人容许别人抽烟吗?在公共场合,饭厅、自习室、图书馆里有没有人抽烟?当有人抽烟时有没有冲突产生?通常情况下人们是被动的接受,还是反对和制止?还有一个宽容和性别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男生抽起烟来容易被人制止,还是女生抽烟容易被人制止?为什么会是这样?是不是制止一个男生你觉得风险比较大,因为他看着也来者不善。是不是一个女子更弱小,你更有勇气去制止?还有一些关于吸烟引起的特殊的关系:在择偶的时候对对方吸烟的宽容问题。假设两个人中只有一方抽烟,你去打听一下,如果是男生抽烟,一般女生的宽容程度如何。如果是女生抽烟,男生不抽烟,宽容程度又是如何。都做个小统计,你会发现想象不到的事情。这种想象不到的事情是思考的根据,思考的对象。
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自己真的不知道――同学间的荣誉、声望来自什么?这在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学习好,体育好,文艺好,还是什么东西?这些在你们中学和大学期间有什么变化?这个变化是社会风尚变了,还是年龄变了?北大的生源是什么样,城乡各多少,大中小城市各多少,生源当中父母的职业,同学们毕业以后的去向等,都是我们要面对、足够我们去思考,甚至是有一定思考深度的问题。人民大学有一个学经济的学生想要读我的博士,最终我把他推荐到香港读社会学去了。他曾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叫“人大人的性格”,他说人大同学的性格就是非常的务实。务实怎么讲,可以有很多种定义,他说的务实就是非常的实惠,不冒风险,只做胜算很高的事情。他举例说明,他问过很多人大同学高考的分数,都很高,报哪里都能录取。他又问这些高分的同学:你觉得人大是最好的学校吗?都断然回答不是,北京有两大牛校。继续追问,你明明知道还有两个学校更好,你又能考这么高的分数,为什么要报人大呢?回答是不想冒险,追求保险。人大同学的务实性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到,这种务实性是哪儿来的?来源于务实人、不冒风险的人,扎堆到了一块。这些人互相影响,彼此都越来越务实,不作非分之想,不冒险。我很欣赏这篇文章,我看重的是他从身边去寻找思考对象,就这个问题我没有看别人说过,这是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要强调的是可以从周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如此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不是从概念出发,是从日常事情出发。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变得敏感。敏感不是天生的吗?有天生的因素。但是因为你重视这一点,老是瞪大了眼睛,你也会变得比过去更敏感。我们要去领受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好多小情节的刺激和启示,不让它轻
探讨心得体会范本 探讨心得体会范本怎么写(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