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能力评价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阅读心得怎么写(五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阅读能力评价心得体会范文一
1、你更喜欢上什么文体的文章?
喜欢诗歌的占7﹪,喜欢童话的占46﹪,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40﹪,喜欢经典散文的占7﹪。
2、你觉得孩子比较喜欢学什么文体?
喜欢童话的占61﹪,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39﹪。
3、据调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所占比例过大,你认为这种现象合适吗?觉得合适的占70﹪,觉得不合适的占30﹪。
4、据调查,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在教材中加大说明文所占的比例?
72﹪的的老师认为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28﹪的老师认为不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
5、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占多大比例合适?
a、46﹪的老师觉得说明文占10%比较合适,37﹪的老师觉得说明文占20%比较合适,16﹪的老师觉得说明文占25%比较合适。
6、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占多大比例合适?
87%的老师认为议论文占5%的比例比较合格,13%的老师认为议论文都不要也可以的。
7、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
觉得合理的占78﹪,认为存在弊端的占22﹪。
8、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100﹪的老师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9、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孩子的发展?
100﹪的老师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
10、你最擅长上哪一种文体的课文?
擅长教童话的老师占31﹪,擅长教神话和民间传说的老师占31﹪,擅长教说明文的占38﹪。
11、你课外阅读更喜欢看哪一种文体的文章?
喜欢诗歌的占3﹪,喜欢童话的占15﹪,喜欢小说的占37﹪,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31﹪,喜欢经典散文占12﹪。
12、你推荐学生读完不同文体的书后,和他们交流过吗?
62﹪的老师偶尔与学生交流,38﹪的老师没有与学生交流。
1、你了解语文课本中各篇课文的文体吗?
2、59﹪的学生了解一些,41﹪的学生不了解。
3、你喜欢学习哪类文体?
78﹪的学生喜欢童话类文体,22的学生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文体,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文体的内容比较有趣。
4、你不喜欢学习哪类文体?
59﹪的学生不喜欢说明文,34﹪的学生不喜欢议论文,6﹪的学生不喜欢应用文,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类型的文体比较枯燥。
5、老师平时对不同的问题教法相同吗?
100的学生感觉老师在不同的文体上教学方法也差不多,它们更喜欢课堂上更具有趣味性,能在游戏活动中完成。
6、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
85﹪的学生认为合理,15﹪的学生认为不合理。
7、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100﹪的学生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8、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于你们的发展?
65﹪的学生认为童话类文体更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35﹪的学生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都能不同程度促进自己的发展。
9、你家里藏书最多的是哪一种文体的书?
100﹪的学生家里以童话类文体的书籍占多数。
10、平时老师上课后布置你们练笔较多的是哪一种文体?
100﹪的学生在平时练笔中以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主。
1.文体占据比例的客观性及主观性
从师生的问卷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教育大环境下,以记叙文类的方体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不同国体的区别,与国外无可比性,这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区别。
从主观上分析,因为年龄的差异,在选择文体的形式上也就有所区别。做为老师更喜欢有个性特色或与生活情感经验相关的文体,例如诗歌、小说等。而作为学生,更喜欢童话类、神话及民间传说的文体,此内容更具有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教师在教学方面对此类的教学也比较拿手。因此从主客观上分析,我们教材中的文体安排也是科学合理的。
2.文体意识的认识欠缺
“大而化之”是文体主导产生的弊端,因为教材上百分九十以上的文体相同,无论师生在学习当中就淡化了文体意识,甚至于无体而教,无体而学。老师在日常教学当中没有文体观念,文体意识薄弱,并未强烈意识到不同文体的教学形式应当是不同的。所以,学生无论在学生哪一种类型文体的文章都感觉差不多,也是导致了学生在文体意识的模糊。从课堂到延伸到课外,文体意识在小学阶段就处在零发展,零启蒙。
3.不同文体教学形式上的差异
从小学阶段来看,学生喜欢童话,喜欢富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文章。那么,教师在教学当中对此类型的文章其教学方式应当是胜任有余的。学生不喜其它类型文体的文章,除其年龄特点的因素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诗歌、小说、说明文、应用文等等,教师如果对不同的文体都具有相对成熟的教学手段,那我们的教学必然能带到学生更好更有效的学习。应当说,不同文体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无论其文体比重存在差异,作为老师应更深层挖掘不同文体的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1.教师增强文体意识
老师是教学的主导方,只有教师自身的文体意识加强了,才能进一步挖掘教材,带动自己的学生去学习。
2.创新文体教学模式
不同文体的教学方式应当有所侧重,不同体裁的教学方式更要区别对待。不要以一带全,让不同文体的教学都穿同一件衣裳,这样会导致师生的审美疲劳。
3.加强课内外连接
从学生的家中藏书可见,童话横扫一切。作为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所教的,更要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文体的书籍,这样才能让文体学习不断篇。
4.加强阅读交流
有始应有终,阅读除了自悟,更要交流。教师要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根据教材教学进度,安排阅读计划,确定交流时间与主题,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趣味性
关于小学阅读能力评价心得体会范文二
为期两天的培训落下帷幕,冒着酷暑来回奔波实属不易。先梳理一下培训活动过程:王继聚校长和陈学壮主任分别就状物类散文和抒情性散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做了专题报告,李大森校长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做了报告,朱红甫主任做了讲座《基于学业水平质量检测的阅读教学追寻》。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专家们走下来和教师互动,话题来自教学实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经验向我们诠释了各个时间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教学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教师的敬业、乐业、创新、奉献的情怀。专家们的报告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场场精彩,让我受益匪浅。
一、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表现为: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语言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二、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
各位专家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爱读书,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我们不仅仅深入课堂多听课例,还要经常实践研究,上课、研讨、读书、提高。我心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的探索,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具有大将风范,要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气质的形象。要达到这个高度,我们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诚教育。语文教师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头写春秋”的胸怀与气度。不要因为坏境的改变,经济的冲击,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永远保持一颗敬岗爱业的热情的心。然后还要做到:张扬个性,锐意改革,创意教学,形成风格;业精于勤,潜心静虑,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最后还要做到:博览群书,好高致远。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博览群书,将我们的言行内化为学术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长。
三、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法。指导学生学法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但是,指导学生学法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
小学阅读能力评价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阅读心得怎么写(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